游记
西 塘 是 生活着的 千 年 古 镇
我曾多次去过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周庄,同里、乌镇。记得去年冬季的一个晚上,赶到乌镇游览时,那里的商业街已打佯,夜晚游览,虽灯火辉煌,但人烟稀少,新建的商业街,略显冷清,现代建筑痕迹太重,已缺少了一些古镇的感觉。
9月9日下午去浙江嘉善的西塘游览,让我意外领略到了原汁原味的越角人家风情,重走江南水乡的青石板路、穿过幽深狭长的古老弄堂,品尝钱塘酒家酿制的米酒,在乌龙船上欣赏粉墙黛瓦,体验古民宅一夜水乡的梦。这绝无仅有的烟雨长廊,似曾相识的江南水乡、风轻雨柔的拱桥小巷,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西塘的美大大超乎了我对水乡古镇原有的想象,她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用“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来形容西塘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它以弄多、桥多、廊棚多的独特的景态,吸引着中外游客,让我们一道来领略西塘古镇的神韵吧…….
水乡宅弄里走出来的江南小镇
水乡宅弄为古镇西塘的一大特色景观,极能反映出西塘人的聪明细腻的性格。
弄堂是西塘人的命脉,导游介绍在古镇上一平方公里就有林林总总、长短不一的弄122条、总长近千米的廊棚,使整个小镇在记忆中慢慢褪去了色彩,虽有些泛黄,却逐渐清晰……
最有名的弄是:石皮弄、计家弄、毛家弄、叶家弄;在西塘弄堂还按不同的用途分为街弄、水弄、陪弄三类,即连通两条平行街道的弄称为街弄;前通街后通河的称为水弄;陪弄完全在室内,有墙与邻居相隔,没有采光系统……
弄堂之最:在西塘最长的弄堂,位于北栅街的四贤祠弄,全长236米;最短的弄堂,位于馀庆堂的宅弄,全长不过3米;最宽的弄堂,位于烧香港北高沿李宅的大弄,可并排走5—6人;最窄的弄堂,是位于环秀桥西的野猫弄,确实很窄,最多只有0.3米。它是两幢房子中间的一条缝。
“石皮弄”是西塘最有特色的弄堂
从“斜塘客栈”出门往左不远,便是有名的“石皮弄”。因弄堂的石板薄如皮,石板厚仅3厘米,有216块这样的石板铺成,最宽处1。2米,最窄处0。8米,全长68米,是尊闻堂与钟福堂之间的过道。两壁梯级状山墙有6—10高,至今保留着古老而又独特的风姿,抬头是一条狭长的天空,有西塘的“一线天”的说法。这条弄的地面雨天也不积水,石板下面是雨天不积水的下水道。
“九龙捧珠八面来风”的水乡古桥
我们坐在小舟上,船家摇着撸,慢慢进入古镇,映入眼帘的是两岸年代久远的青砖长廊、临水而居的人家。穿过一座座各式各样古桥,桥洞有圆有方、桥质有石质、有木质,据说古镇里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而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
至1998年,全镇共建桥104座。西塘古镇河港纵横,河桥密布,小桥流水。有宋代以来建设的安仁桥、安境桥、安善桥、五福桥、永宁桥等11座,清代建设的卧龙桥、渡禅桥、来凤桥等,这里的古桥大都为单孔或三孔石柱木梁桥,更多是实实在在的结实,一块块石头搭起的拱桥,貌似普通,却连接着六百年历史古镇的完整,也是鸟瞰渔舟唱晚的最佳阵点,走过去却会是另一番别开生面的美景,一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期盼。
但是在西塘我也不无遗憾的看到近年来新修缮的桥梁,缺少了一种原汁原味的古典之美,给人一种吃夹生饭的感觉,与古镇整体容貌和风格很不协调的感觉。
“雨天不湿鞋,照样走人家”的烟雨长廊
所谓廊棚,是西塘的特色,走在黑瓦盖顶的长街,游人不怕日晒雨淋,我非常想体验一下:“雨天不湿鞋,照样走人家”的感觉。
烟 雨 廊 棚
“烟雨长廊”是很美的名字,相传在这有个年轻寡妇胡氏,开一家铺子,艰难地支撑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胡家铺子前的河摊边,有个后生王二,摆水豆腐摊,王二老实厚道,只是家境贫寒。他经常帮着她做一些体力活,日久胡氏心中依恋,却难以启齿。于是她煞费苦心请来木匠,借修缮店铺,沿河建起了一排廊屋,遮盖店铺前的街路,让王二即可免受日晒雨淋,又能在雨天照常摆摊,两个人同在一个屋檐下,感觉就像一家人。可喜的是,廊棚建好后,胡家铺子生意一下红火起来,于是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家家都建,几十年下来,终于形成西塘独特的建筑式样。
吃完饭,我与重庆的小美女过了桥,便到廊棚走走,散散步,行走于长廊间,只见依水廊棚下,全都挂着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悠远的长街,格外生动起来。一边是琳琅的店铺,树雕、字画、刺绣、民俗,这一边是静静的小河,河面上轻轻荡漾的乌龙船,在月色滋润下,正悄悄照在水中的另个古色,这真像是梦中的烟雨长廊,但却来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