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月恒”是北京故宫坤宁宫中,一方极其醒目的匾额。少年时,初次看到这匾,心中很有一份感动:如果这是皇帝说给皇后的承诺,要比民间流行的“山盟海誓”“与子偕老”更为雅致、更显真诚。因为日月比山海更为久长、更为庄严,而且恒升不老。真是一句最美好的期许和祝愿。
我常常胡思乱想:没有太阳固然可怕,如果没有了月亮,以及没有星星,夜空中天幕一片漆黑,那将是何等恐怖?仅仅有星星而没有月亮,夜空就缺少了焦点、缺少了幻化,也就缺少了诗情画意,并且缺少了一种计时的方法。中国的历法就是以“月变周期”为度记载年轮。可见,我们与月亮有着长相依永难离的亲切。
太阳大概过于强势,因此,不曾为他设立节日。正如:设有妇女节,却不曾有男士节。而元宵、中秋的节庆之中,月亮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特别是中秋,上古以来就有祭月、拜月的习俗。《礼记》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可见,拜月之礼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到了宋代,朝廷钦定中秋为中元佳节,从政府到民间,人人都要礼拜秋月,为月祈福,也是为自己祈福:有月相伴,才有温馨绮丽;月朗风清,才有静谧祥和;踏月追风,才能穿越时空,找到自己的梦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仲秋八月,头顶幽蓝的天幕,洒落稀疏的星斗,一轮皎洁满月高悬天际,此情此景让执手相亲的人间,有了更多情怀、更多遐想,也许还会荡起几缕愁绪、几番思念―――。古人以“风月”代表情爱浪漫,中秋之风清爽怡人,中秋之月团圆明亮,柔风拂人,圆月当头,谁人没有痴情怀想、春恨秋悲。其实也无非是渴求团圆、渴望亲情、渴慕康乐而已。中秋章句车载斗量,古人中秋之思当属东坡之《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深邃细腻之情跃然纸上,自会千秋百代吟诵不绝。
现代人的中秋之思,以徐志摩的《印度洋上的秋思》独领风骚。他说:“秋月有一种神秘的引力,它能使海波咆哮,愁绪生潮,月下的叹谓可以集结成山,月下的清泪可以培育花田。悲伤是人类先天的遗传,面对一泻清辉,几年不知感伤的人也会滴泪。那就是秋月兴起的秋思——愁。中国字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妩媚,它独具匠心:“秋之心即愁也”。月色是秋思的源头,节气是微妙的声息,反射到人类最脆弱的神经,就成了秋思的愁绪。”
古人也好,志摩也好都是借月愁己,如今之我,实在为月球而愁。现代科技的发达,人们对月球已经没有了神秘感。诸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杵都被视为胡说八道。月球不过是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星球大战、移民月球、开发月矿都在人类的计划之中。老美已率先登月,留下“月球上一小步,乃人类一大步”的豪言壮语,我国的神七、神八也在跃跃欲试。我常常胡思乱想:如果你珍视一件东西就该珍臧它、爱惜它,月球不值得我们珍视吗?它带给我们多少诗情画意、多少美丽想往、多少精神财富。美好生活不仅仅需要物质,还要有情调,“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见月当头”,这杯在手是物质,月当头就是情调了。
风花雪月是最优雅的情调、最经典的情调了。何必要把他们搞成军事行动、开发工程、科研项目呢?那里还有秋思吗?还有情怀吗?还有诗词歌赋、抒情散文吗?还能月下独酌、感怀婵娟吗?谁说馆阁体没有好句,那句“日升月恒”真是恰到好处,好就好在她的日月之情贮满了人情和人性。
中秋之际,惟愿月光恒久、秋思永在。愿网友佳节快乐莫忘赏月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