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十六位是完全符合史实的反王:
(反王之首)瓦岗程咬金称混世魔王
(反王之二)济宁王薄称知世王
(反王之三)夏州窦建德称夏明王
(反王之四)济南唐璧称济南王
(反王之五)山后刘武周称定阳王
(反王之六)河北李子通称凤鸣王(反王之七)亳州朱粲称南阳王(反王之八)相州高谈圣称白御王(反王之九)曹州孟海公称宋义王(反王之十)江陵萧铣称梁王(反王之十一)凉州李轨称大凉王(反王之十二)明州张金称称齐王(反王之十三)兖州徐元朗称鲁王(反王之十四)苏州沈法兴称上梁王(反王之十五)楚州高士达称冀州王(反王之十六)河南王世充称洛阳王所在时期最强的四大反王:一.大魔国混世魔王程咬金二.山后定阳王刘武周三.江东洛阳王王世充四.河北夏明王窦建德关于隋唐时期的十八路反王有诸多版本,其中呼声最高的有四位:一. 湖广雷大鹏称楚王二. 沙沱罗呼罗国王称突厥王三.北平王罗艺四.魏王李密【楚王雷大鹏】在原著《说唐》中有提到。隋炀帝为了开挖运河征调花石,导致各地怨声载道,雷大鹏乘机举事,在湖广称楚王,湖广各郡县纷纷归附,声势颇为浩大,雷大鹏率领楚军会师四明山企图截杀隋炀帝被李元霸击退,最后投降唐朝。参见《说唐》第六十五回“赛秦假冒尉迟恭 叔宝活擒黑面将”(陈汝衡删改版《说唐》没有交代雷大鹏的结局)。【突厥王呼罗国王】呼罗国王,《隋唐演义》中的人物,胯下青鬃马,掌中单锤,乃突厥第一战将;骁勇善战,是隋唐十八杰第十一杰,也是《说唐》中四猛八大锤之一。【北平王罗艺】
说起罗艺,都会想到他的儿子罗成以及令突厥人闻风丧胆的“燕云十八骑”。首先历史上并没有罗成这个人,罗艺之子名叫罗士信,与小孟尝秦琼并无亲戚关系,这个是史实。另外,罗艺并没有什么“燕云十八骑”,只是2004年版本的《隋唐英雄传》中提到的,是编剧纯粹杜撰出来的,电视剧中的“燕云十八骑”所使用是“圆月弯刀”,在兵器谱中并没有这一称呼的冷兵器。看过古龙小说的同人们都知道,古大侠的一本小说就叫《圆月弯刀》,估计编剧肯定是因为古龙的小说才将圆月弯刀添加到虚拟的“燕云十八骑”身上的。尊重史实才好。
接着说罗艺。父亲罗荣,任隋朝监门将军。罗艺生性凶暴狡黠,刚愎固执,不讲仁义。但他勇于攻战,善射。大业中期(610年前后),因屡立战功官至虎贲郎将。隋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发兵攻打高丽,命罗艺督军北平郡治新昌(今河北卢龙),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罗艺少年时谙习兵事,部队纪律严明。但他本人任气纵暴,多次凌侮李景,但常常为李景所折辱,于是罗艺便对李景怀有很深的怨恨,后来还曾诬陷李景谋反,但没有成功。
隋末,各地起义,罗艺拥兵自立。自称幽州总管,雄踞东北。而后“十八路反王”几乎被唐军灭尽,罗艺分析形式后,决心投唐。【高祖渊,赐罗李姓,封燕郡王。子随父姓,士信忠心为唐。——夜白版本】罗艺灭掉刘黑闼后申请入朝,高祖封其左翊卫大将军,高祖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罗艺自以功高位重,便目无他人,自相识太子建成后,被太子拉拢,结为党羽。秦王左右曾至其营,罗艺便无故殴打他们。李世民即皇帝位后大封功臣,拜罗艺为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但因为曾反对过李世民,罗艺内心恐惧不安,便图谋反叛。贞观元年(627年)正月十七日,罗艺假称奉密敕,麾兵入朝,途中趁势占据了豳州。太宗命令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朝廷大军还没抵达,赵慈皓便与统军杨岌谋议诛除罗艺,事情泄露,赵慈皓被抓住。杨岌当时在城外发觉有变化,匆忙带兵攻打罗艺。罗艺大败,抛弃妻子儿女,带领数百名骑兵逃奔突厥。到了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逃散,其左右斩杀罗艺,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并恢复了其本姓罗氏。罗艺之弟罗寿当时任利州都督,也被诛杀。【魏王李密】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后杀瓦岗寨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后被隋军屡败,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夜白分析】楚王雷大鹏可信度比较高,应该尊重原著《说唐》,但是并没有过多史料证明他的身份,所以此人不可取。呼罗国王是隋唐十八杰第十一杰,也是《说唐》中四猛八大锤之一。也并没有史实资料证明他的反王身份,当然也不可取。北平王罗艺,据资料记载完全可以认可他是反王,但是文章说的是“隋末十八路反王”,罗艺造反却是在李世民称帝之后,所以“十八路反王”不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魏王李密,魏国的前身是大魔国,那是混世魔王带领兄弟们打下来的天下。程咬金让位后,李密才成为的魏公,最后杀了瓦岗旧主翟让,动摇军心,瓦岗军开始军心涣散,最终走向灭亡。李密也算得上是一位枭雄,隋末有名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但是前面有程咬金为他魏王铺路,我相信“十八路反王”中大家会肯定程咬金,而不是残杀良将的李密。至于“十八路反王”中的后两位,只能待定。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尊重曾经发生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故事。——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