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10年中,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重要工具。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新的能力,尤其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信息素养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在美国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美国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因校而异,五花八门,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强调学科系统。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大致分为三类:
1。学校不开设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仅在数学或物理等课程中介绍一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
2。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
3。开设一系列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如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人工智能等。
尽管美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参差不齐,不同的学区和不同学校都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但他们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除了强调培养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外,更注重使学生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如1998年制定的《全国学生教育科技标准》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它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解决与计算机相关的社会、道德与人文问题;会使用工具软件去创造;有使用网上合作、发表等通讯软件的能力;具有使用科研软件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概括地说,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
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的《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这一标准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等3个方面进行了表述,进一步明确和丰富了信息素养在技能、态度、品德等方面的要求。
1.信息素养
标准一:能够快速地有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二: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标准三: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2.独立学习
标准四: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标准五: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标准六: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3.社会责任
标准七: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八: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
标准九: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从上述有关信息素养的定义及信息素养的标准可以看出,信息素养不仅仅指诸如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等信息技能,而且包括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在信息社会中合理生活和学习的责任,将信息技能用于信息问题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具体而言,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2.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3.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5.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7.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
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很显然,这些能力是围绕个体学习者为适应信息化社会或学习化社会而提出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这些能力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对我国开展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的借鉴
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中去并加以整合,是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举措。
我国中小学的信息素养教育现已提到议事日程。但信息素养教育并不仅仅指技能上的教育,而且还应包括信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人的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中,要克服单纯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能。
根据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信息科学发展的规律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我认为,应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具体要求中去,并贯串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在小学阶段,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或以综合课的形式开设,可结合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以游戏软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文化娱乐活动,进行电脑操作实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价值和基本功能,对计算机产生好感,进而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同时,又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学到其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在中学阶段,信息素养教育既可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又可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作为必修课。教学内容除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外,还要包含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如怎样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对个人信息和著作权的保护,对信息发布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等,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不要把“网络游戏”和“聊天”看成是现代信息的主要功能,逐步引导他们运用网络和计算机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和进行项目研究,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关系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应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中除了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为教育服务,学会创设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媒体,全方位地感知、认识学习对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既要使中小学教师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还要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新世纪对教师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利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工具,对教学设计、教学设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有关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这也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总之,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67793.html
更多阅读
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哪些1、工伤医疗待遇国际劳工公约规定工伤医疗费用,包括矫形设备供应和维修费用。不应由工人分担,医疗期也不应限制。实行社会保险的国家工伤医疗都是免费的;实行雇主责任制的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这个标
?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办公日益普及,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但是很多企业却面临着电脑和互联网络滥用的严重问题,这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工作效率。而这时行为监控软件就发挥了它的强大功能,那么行为监
乙肝五项都包括哪些?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提示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现在正被感染;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说明注射过乙肝疫苗有免疫力或感染乙肝痊愈后机体产生的自然免疫力;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说明注射过乙肝疫苗有免疫力或感染
要建设一个成功的品牌,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1.规划阶段 一个好的品牌规划,等于完成了一半品牌建设;一个坏的品牌规划,可以毁掉一个事业。做规划时要根据品牌的十大要素提出很明确的目标,然后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对于一个已经发展很
面对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内容提要:高招规模扩大、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市场不完善、盲目的人才高消费、就业观念有待更新等原因使得大学生就业高峰与社会就业高峰重叠。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作为大学生,我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