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水浒》:宋江为什么要走招安路线?
在语文教材中,《水浒传》一直都被定义为“讲述农民起义”。可是,在梁山108条好汉中,究竟又有多少好汉是“农民”呢?
答案是:只有一个农民。
这个人,名叫陶宗旺,“庄家田户出身,惯使一把铁锹,”在梁山排名第75位。
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是真正的农民,而他的排名又太低,所以,梁山的路线,是绝不可能以他这个农民为中心来发展的。
那么,和农民比较接近的、近似的阶层,还有哪些呢?
还有渔民和猎户。把打鱼的和打猎的和种田的,归为同一个阶层,应该不会错吧。如此一来,就有了6个人:
渔民: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
猎户:解珍、解宝,两兄弟。
农民:陶宗旺。
这6个人加起来,还抵不上零头,在梁山的分量依然太轻。所以,梁山的路线,也是绝不可能以他们这个农民阶层为中心来发展的。
我们再看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纲领,无非都是些“分田地”、“均贫富”、“免杂税”之类。都是些实实在在的,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而梁山的口号,则与此相去甚远。他们要“替天行道”,是与自身的生活毫不相关的东西。且表达的含糊其词,这替天行道的“天”,究竟是指“上天”呢?还是“天子”呢?或是“天下”呢?不清楚。
这样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宋江领导的梁山义军,其实很难与“农民起义”扯得上边。
梁山,一共经历了三代领导人。每代领导人的路线纲领,都各不相同。
王伦时期的梁山,是他的小农自留地,小打小闹,捉个单身客人,发点小财,就可以满足了。
晁盖的班子是“七星”。他们劫了“生辰纲”,并非杀富济贫,而是为了自己的“这一趟富贵”。
他们向往有钱人的生活,眼红梁中书的金珠宝贝,羡慕梁山王伦过的逍遥日子。
因为他们都很穷,又不务正业。阮小七好赌,输的赤条条的。阮小五也好赌,输红了眼,找他老妈要钱,没有,就把他老妈头上的钗儿拔了,又去赌。
阮小五道:“他们(梁山王伦)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我们弟兄三个,空有一身本事,怎地学得他们!”
你看,这里没有官逼民反,只有好逸恶劳。
因此,晁盖时期的梁山,也就是流氓强盗的销金窝。他们追求的是过上有钱人的生活,追求的是一种“快活”!他们要“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他们要“论秤分金银,成套穿绸锦”。
到了宋江时期的梁山,新加盟的好汉越来越多。人员的阶层结构,也在悄然变化。
梁山的主流阶层,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种:朝廷降将、政府公务员、地方名流、庄园财主,等等。他们逐渐占为大多数。高于“小吏”这个层次以上的人员,至少占到了70%以上。
他们才是梁山的主流阶层。宋江则是他们的代言人。
这些人,平日穿的吃的,哪一个不是锦衣玉食?哪一个家里不是要多少酒有多少酒,要多少肉有多少肉?他们会很稀罕到梁山上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快活吗?这样的生活,早就过腻了,这样的快活,对于他们来说,绝无吸引力可言。
甚至是要鄙视。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看,他们需要的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因为已经满足了的需求,再不会是激励因素。而宋江的“招安路线”,则正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自我实现需求”的平台。
这样看,虽然是清晰的,但有个疑问,宋江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走招安路线的呢?
早在晁盖时期,活捉了呼延灼后,宋江拜见道:
“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宋江情愿让位与将军;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那时尽忠报国,未为晚矣。”
梁山,不是反政府组织,而是随时准备投靠政府的组织,正在等待朝廷的招安。这一点才打动了呼延灼决心归顺。后来收伏降将,几乎都是如此。
可是,招安大事,并不是宋江说了算的,那得皇帝说了才算啊。
宋江又凭什么知道招安就一定成功?别人又凭什么听他一说就马上相信了?凭什么跟着他就可以招安?这里面是否还有什么谜团?
注意,宋江只是私下讲招安。从没在正式场合与兄弟们讲过。晁盖死了,一直到英雄排座次,“招安路线”也始终没有正式提出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还有一点,武松杀了张都监后,又遇到宋江时,宋江要武松跟着他混,武松坚决不跟宋江走,说道:“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整部《水浒传》,居然是由武松第一次提出了“招安”一词!现在不跟你走,等“受了招安”,我再找你。
可是,还没等到招安,武松就按宋江的意思,把鲁智深、杨志带到梁山来了。
难道说,早在武松上梁山之前,宋江其实就已经秘密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或是达成了某种协议?
那么,宋江的招安之路,究竟又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