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卒读”与“不堪卒读”
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胡礼湘
2011年9月上旬《读写月报》(高中版),在“特别策划”栏目里刊发了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的文章《关于大作文的三点思考》。此文开头这样写道:“阅卷时所看到的许多考生作文,至今记忆犹新。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其中的“不忍卒读”使用有误,应该改为“不堪卒读”。
翻检工具书,并搜索百度发现,“不忍卒读”与“不堪卒读”,虽仅一字之差,但含义却不尽相同。“不堪卒读”的使用范围比较广,而“不忍卒读”的使用范围却比较窄。
“不忍”,是个动词,即“心里忍受不了”,如“于心不忍”“不忍释手”等。“不忍卒读”,即“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这种用法古今常见,如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郑振铎先生评论《水浒传》第一百回:“最后的一回‘神聚蓼儿洼’更极凄凉悲壮之至,令人不忍卒读。有了这一回,全书便更显伟大了。全书本是一部英雄传奇,有了这一回,却无意中成为一部大悲剧了。”
“不堪”,是个多义词:作动词时,有“承受不了”的意思,如“不堪其苦”“不堪一击”等;也有“不能(多用于不好或不愉快的方面)”的意思,如“不堪入目”“不堪设想”等。可见,“不堪”有时也有“不忍”之义,如“不堪回首”就是表示不忍再去回忆过去的经历或情景。故此,“不堪卒读”具有两种用法:可形容文章写得凄惨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读完。如清·曹梧冈《梅兰佳话》第九段:“柳曰:‘月香姊情词俱哀,令人不堪卒读。’竹曰:‘月香之志亦大可悲已。’雪香闭目不语,泪落衫袖。”也可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如《语文学习》2012年第2期上的《老课堂·新课堂》:“我所教的学生就一届不如一届,他们对母语的冷淡态度让我心伤,他们的习作大多让我不堪卒读。”
再看本文开头引文,那位老师说“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很显然是在否定一些考生的作文。既然如此,那么使用“不忍卒读”就不恰当了,建议将之改为“不堪卒读”。
注:本文发表在《咬文嚼字》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