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杨子烈何许人也,乃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张国焘夫人是也。
这位中共“元老级”党员(据说是湖北第二位女党员)不仅是中共妇女运动领袖之一,还曾两次赴莫斯科深造,是中共早期颇有建树的元老之一。
尤为难得的是,若撇开政治权力斗争的考量,张国焘和杨子烈夫妇对爱情始终忠贞不渝,堪称楷模。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却很少有人提及此事。
杨子烈(1902-1994)湖北枣阳人。出身于书香世家。1918年夏入位于武昌黄土坡(今武昌区首义路)的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读书。1921年冬参加武汉妇女读书会,成为了湖北地区最早觉悟的女性之一。
1922年4月杨子烈由林育南和刘昌群等介绍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由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因参加“湖北女师学潮”被学校开除,后在刘子通的帮助下去北京进补习学校。1923年2月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习,同时在北京一所艺术专门学校学习。1923年11月,因抗议艺专教务长的生活作风问题,愤而从艺专退学。此后,她担任了《新国民》杂志校对和发行工作,并搬到北京大学附近学生公寓居住。在这里,她结识张国焘(1897-1979)与之相恋,并于1924年2月与张结婚。时年张国焘27岁,杨子烈22岁。
不幸的是,张国焘、杨子烈的新婚竟面临牢狱之灾。
有资料显示,1924年5月13日,中共汉口地委秘密机关被当局查获,京汉铁路总工会委员长杨德甫被捕叛变,供出全国铁路总工会在北京的机关地址和负责人,其中包括当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兼党团书记的张国焘。随后,湖北方面密函给北京政府交通部。5月21日凌晨,京师警察厅派出3个侦缉队,去搜捕全国铁路总工会所在地。当时张国焘并不在那里,但旋即在腊库16号杏坛学社将正在睡梦中的张国焘和杨子烈抓获,当场搜出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及信函多件。被捕的张国焘因忍受不住严刑,不得已招供。新婚妻子杨子烈也在口供中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了诋毁,并乞求当局对张网开一面。幸运的是同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北京政府。因冯玉祥在思想上倾向于革命,中共不失时机的营救出关押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监狱中的大批共产党员,其中包括张国焘夫妇。25日,张国焘夫妇结束5个多月的铁窗生涯,重返中共中央并继续担任重要职务。1926年1月,党中央派张国焘和杨子烈等人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执行扩大会议。1928年二人再次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会上张国焘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从此就杨子烈成为早期中共妇女运动活跃人物。
1931年春张国焘被派往鄂豫皖根据地后,杨子烈被中共中央留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34年中共在上海的组织遭国民党破坏后,杨子烈失去了组织联系,她先返乡避乱,又重返上海学产科护理。直到国共合作实现后才经南京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带着儿子张海威辗转来到延安与张国焘团聚。期间杨子烈没有改嫁他人,而张国焘据说在川陕苏区根据地与秘书杨岳卿(1935年长征途中在四川理县杂谷脑镇被飞机炸死)秘密结婚。1937年9月,当杨子烈得知张国焘长征到延安后,又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延安与之团聚。
杨子烈到延安后,希望中组部恢复其党籍。中组部严格按程序对她进行了审查甄别,并分配杨子烈到边区政府做政治教员兼中央医院做产科医师。尽管杨子烈是中共老干部,其丈夫张国焘亦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边区政府代主席,但她的党籍仍未能恢复。从此,杨子烈政治生涯发生改变,并随着张国焘起伏沉浮渐渐谈出人们的视线。
这从1937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军阀主义错误可知。一向心高气傲的张国焘何曾有过这番遭遇,心里拒不承认错误。与此同时,在前苏联就企图排挤和取代张国焘的王明从莫斯科回延安,并从王明口中获悉最器重的将领原红四方面军高级干部李特、黄超(罪名是“托派”)于1938年春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被秘密处决的消息,精神受到极大的震动。如果说前一段中央对他的斗争和批判,他毕竟还能接受。王明的归来使张国焘面临死亡恐惧。
1938年4月,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张国焘利用祭黄帝陵的机会离开延安,并在武汉宣布脱离共产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副局长戴笠把张国焘安置在武昌的一座小洋楼里。4月18日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当杨子烈得知张国焘“出走”后,给中央写信,称自己要回故乡湖北乡下去生孩子,并向中共中央组织部和毛泽东提出要求,要到武汉找张国焘。毛泽东提笔在白纸上写了“让子烈同志回家吧!”“你去了汉口以后生养孩子的一切费用,党都可以负责,你无论任何时候都可以回到党里来。”靠了这张纸条,杨子烈带着孩子还有妹妹杨子玉离开延安。从此,杨子烈也是一去不复返了。
武汉会战前,张国焘应广西“朋友”之邀到桂林观光。张国焘携一家老小前往。在张国焘到达桂林的第三天,广西的《建设》杂志全文刊登了共产国际批准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张国焘看到后大为丧气,于是扫兴离开桂林,转赴重庆。到重庆后,张国焘参与了国民党特务组织“军统”的工作,主持“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特种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工作。1941年起张国焘任国民参政会第二、第三、第四届参政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署长。1948年6月在上海创办《创进》周刊。同年11月携全家去台湾。1949年冬,落魄潦倒的张国焘再次携全家迁香港。期间,杨子烈上街买菜时,不幸摔伤,成为跛子。据说面临困窘张国焘曾两度萌发了回归大陆的念头,但因种种原因,最好不了了之。
1968年,中国“文化大革命”波及到了香港。张国焘决定去加拿大多伦多投奔大儿子张海威。其时张海威在多伦多教数学,二儿子张湘楚在纽约当医生,三儿子张渝川在多伦多当工程师。但到多伦多不久,张国焘夫妇发现张海威的收入养活一家老小有些困难,便搬出了儿子家,住进官办养老院(按加拿大法律)。1976年张国焘突然中风,右半身瘫痪,不得已申请住进地处多伦多郊区官办老人免费病院,而杨子烈仍住该公寓。1979年12月3日张国焘病故。在张国焘去世15年后的1994年3月27日,杨子烈以92岁高龄故去,二人合葬于多伦多松山墓园。杨子烈著有《往事如烟》一书,后改名为《张国焘夫人回忆录》由香港自联出版社印行。杨子烈有姊弟三人,大哥杨子林,三妹杨子玉。杨子玉1959年因病去世。
今加拿大多伦多市士嘉堡区松山墓园的第五区有张国焘夫妇之墓。这块由两颗小松树所环抱的墓碑属两家(张杨夫妇和BLACK夫妇)合用。由此不难推测,张国焘夫妇晚景凄凉。
不过话说回来,倘若张国焘继续留在中国大陆,不难想象,在历届政治运动中会经受怎样的历史清算。从这个意义上讲,张国焘夫妇或许是幸运的。
假如杨子烈没有嫁给张国焘,又假如张国焘没有脱党,杨子烈一生也许是另一个样子。好在历史没有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