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肖克,很多人都会觉得他亏,堂堂的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1955年却只授予上将军衔,而其他几位红军方面军、八路军师级首长都是元帅,至少也是大将。于是认为这是他政治上受排挤导致的结果。
对这种看法我并不认同,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当时的党中央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绝不像现在有些人想的那么偏执极端,那么肆意妄为。肖克被授上将是有很多原因的。
肖克自己说过,他一生曾三次站错队,一次是1929年红四军七大上投票支持陈毅担任前委书记,选掉了毛泽东。一次是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一度动摇支持张国焘,第三次据说是指文革时站错队。这个第三次有点扯,而且时间是在授衔之后,就不说它了。还有一种说法,说第三次是指抗战初期参与三王反贺,此事详情不得而知,但即便有此事,反贺不是反中央,算不上站错队。
那么,这几次站错队对肖克授衔有影响吗?我认为既有影响,又无影响。当年红四军七大上投票支持陈毅的占大多数,法不责众,而且那时肖克人微言轻,他的一票并不重要,毛泽东不可能专门对他耿耿于怀,肖克后来一路飙升就是证明。如果认真扒拉一下资料我们会发现,当年参加七大的四军将领,除林彪外就数肖克升的最快了。至于支持张国焘一事,应该会给毛泽东留下不好印象,但也不能认为毛泽东因此就打击报复他,事后他不是继续当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当120师副师长嘛,显然也没受影响。
既然如此,肖克为什么只授上将呢?我认为,第一是资历浅,先天不足,和其他元帅相比有不小差距。就拿八路军另外五个正副师长来说吧,贺龙是南昌起义总指挥,湘鄂西根据地的开创者;刘伯承是川中名将,南昌起义总参谋长;徐向前是鄂豫皖根据地创立者,指挥过强大的四方面军;聂荣臻是留法勤工俭学生,黄埔军校教官,南昌起义军头号主力11军的党代表(肖克时任11军24师71团2营4连连长)。即便和肖克年龄相仿的林彪,从井冈山起就一直是肖克的上级,而且林战功显赫,是中央苏区和彭德怀齐名的两大主力战将。第二,肖克的军团长和方面军副总指挥不是靠打出来而是靠运气获得的。后来运气消失,完全硬碰硬时,便显示出实力不足,最后被打回原形。
肖克的运气主要在红军时期后期。中央苏区时,他还只是个师长,很多55上将和他都级别相当。直到被派遣湘赣苏区任红八军军长,才有了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红八军是湘赣苏区三个军之一,1933年三个军合并后改为三个师,肖克改任师长。这三个师没有成立指挥部,由任弼时统一领导,由于肖克是中央苏区来的,资格又老,就由他代行军事指挥,仅此而已。到了1934年,中央苏区面临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周恩来已经准备长征了,他分别派程子华到鄂豫皖率红25军北上,派红七军团以抗日先遣队名义东进,同时也命令任弼时率湘赣军区部队西征与二军团会合,目的都是为了引开敌人兵力,减轻中央红军压力。为了便于指挥,湘赣苏区部队成立了红六军团,任弼时是军政委员会主席,不能自己兼军团长,于是肖克升任军团长。也就是说,直到此时,由于西征的缘故,肖克才因缘际会当上了军团长。这是他的第一个机遇。肖克的这段经历和他后来的搭档程子华颇有相似之处。第二个机遇是在1936年,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师,由于张国焘正与中央闹分裂,为了防止张国焘吞并二、六军团、壮大己方势力,中央指示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以与张国焘抗衡,由贺龙任方面军总指挥,肖克任副总指挥。就这样,短短两年时间,肖克从一个师长飞速晋升为方面军首长,改编为八路军后,又担任120师副师长,真是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不过,萧克的运气到此也就结束了。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按照国民党的编制,不设政委,由师长负责军事指挥,政训处主任负责政治工作,为实际政委。副师长则没有具体职权,是个闲职。当时,八路军要在敌后建立根据地,干部严重匮乏,让三个副师长闲置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于是不久就被派出去独当一面。先是聂荣臻到晋察冀,他干得非常出色,创建了我党在敌后第一个模范根据地。随后是徐向前,先后参与创建了冀南根据地、山东根据地。到1939年,肖克也被派出去开辟冀热察根据地,担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兼政委、军政委员会书记。
在这之前,规模宏大的冀东大暴动由于宋时轮、邓华、马辉之等人右倾胆怯、判断错误而遭到惨重失败,这让中央很不满意,于是派出更高级别的肖克前往冀热察,希望他能力挽狂澜,重新开辟冀东新局面。这是肖克的又一次重大机遇。首先中央对他很信任又充满期望,冀热察挺进军直接隶属八路军总部,只是由于离晋察冀较近而由晋察冀军区代管,级别是很高的。其次前面又有晋察冀成功的经验。如果搞好的话,也许会出现又一个像晋察冀那么大的战略根据地,因为冀热察面积也很大,包括冀东、平西、平北三大块。对此,肖克自己也踌躇满志。从延安出发时他曾赋诗表明心迹:“建立挺进军,深入敌心脏。放眼冀热察,前途不可量。”也是要大干一场。可惜,他的好运已经到头了,刚到冀热察没多久,总部就改变计划,决定挺进军主力不到冀东,而是以巩固平西为主。因为此时敌情发生变化,日军打下广州后,开始回师华北对付八路军。如果主力挺进冀东会使我军战线拉长,易于被敌各个击破。总部的这个变化让肖克很沮丧,平西才有多大地方,能有什么前途?他不服气,但又无可奈何,一气之下,把精力转到了文学创作上,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罗霄军》,就是后来的《浴血罗霄》。写小说是很耗费精力时间的,要搜集资料,要构思,要写作,要修改,司令员把注意力都用到这上头,对挺进军的主业做得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冀热察的发展更多是靠下层干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冀东就是李运昌独立在搞。如此勉强维持了几年,中央撤销了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平北、平西直接归晋察冀领导,肖克调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开始了打酱油的生涯。
解放战争初期,萧克又迎来一次机会,当时为了便于东西两线作战,晋察冀设立了两个野战军,聂荣臻任第一野战军司令,肖克任第二野战军司令,这两个野战军存在时间不长。内战爆发后,晋察冀再次成立野战军,肖克任司令,罗瑞卿任政委,这次时间稍长一些。我个人感觉,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的情况有点类似华东,如果肖克能打几个有声有色的战役,就会成为晋察冀的粟裕,聂肖就会成为另一个陈粟,55年肖克铁定还是大将。可惜,肖依旧碌碌无为,让中央对他彻底失望,先是让杨得志取代他任野战军司令,继而让他到华北军大办学校,平津战役后干脆发配到四野当参谋长,这一步最关键,表明肖克被彻底降职了,原来的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华北军区副司令好歹还算副大军区级,现在只能算兵团级了,因为其他野战军参谋长都是上将中将级别的,到这个时候,他55年授上将也就顺理成章了。
肖未授大将乃至元帅确实跟他的能力和战绩有重要关系,主要是个人方面原因。那么前面说的站错队也有影响是什么意思呢?毛泽东历来是重视人才的,在战争年代尤其重视,粟裕由于战功显赫得到不次提拔就是证明。彭德怀历史上与毛泽东过节甚多,但毛照样重用他,徐向前也是例子。但如果你不好好干,那就要新帐老账一起算了,站错队的问题原来可以说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算事,到此时也得算算了,这就是肖克被贬到四野当参谋长的原因。
萧克与许多人关系处得都不太好。第一个是他的领袖毛泽东,毛曾说过萧克是坏人,毛既不是昏君也不是庸君,他这么说肯定有他的原因,可能认为萧克人品有问题吧。从我们今天的角度看,肖克当然不是坏人,而是老革命,开国元勋,但他性格上有缺点毛病应该是肯定的。萧克与贺龙关系不好,西征时他曾率六军团擅自撤退,把贺龙和二军团差点坑死。后来又参与三王反贺,贺对他老有意见了。肖和彭德怀关系也不佳。肖和老搭档王震也是貌合神离,从王震的谈话中能感觉到他对萧克的不满。肖克和聂荣臻关系则很微妙。肖在回忆录里对聂荣臻颇多赞美之词,但聂在回忆录里对这位老搭档提到的很少。
现在网上有人说萧克是55上将里的第一上将,这是没根据的,是外行的说法。当时授衔的将军除大将外其他都是按所在单位排列的。没有第一第二之分。
看完此文,有人可能会质问:“你说萧克前期靠运气飙升还说得过去,但你说他后期因为能力不够而没当上大将。那么,王树声能力难道就比肖克强吗?他不是照样当大将吗?”当然,王树声能力确实还不如萧克,但他当大将不是靠战功,而是靠山头因素。大将里必须要有一个红四的代表,因为红四山头太大了。此时李先念已经转业,不选王树声选谁呢?好歹王也当过红四副总指挥啊,所以他是作为山头代表入选的。肖克能代表哪个山头呢?湘赣苏区吗?首先,湘赣苏区属于中央苏区的外围,不能算独立大山头,大将里无须有代表。其次肖克也不是湘赣苏区的创始人,他只是半路杀过去的程咬金,他之于湘赣就如同程子华之于25军一样。那么能代表二方面军吗?也代表不了,二方面军的代表只能出自二军团,湘鄂西才是正宗,所以就只能在瘸子里头挑许光达这个将军了,即便许光达连王树声都不如,那也没办法。至于120师,是二方面军的延续,不是单独山头,就不赘述了。这样算来,肖克只能算一个山头的代表,那就是红六军团,可惜红六军团独立存在时间太短,又是中央红军的衍生品,大将军衔又只有十个,所以,肖克就只能屈就上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