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球变暖让黑龙江出现56年来最暖冬季。日前,上升的气温让哈尔滨市的街头冰景变得面目全非,有关部门不得不提前拆除融化的冰景。这些冰雕至少比往年早谢幕20天!
②暖冬,不只在东北。2月5日,北京最高气温达到16摄氏度,创下自1840年有温度记录史以来同期气温的最高纪录。南京及广州近日气温也先后创出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③暖冬,全球告急。美国新泽西州暖冬的天气,让街道上厚重的冬衣几乎绝迹。欧洲阿尔卑斯山一带的不少滑雪胜地,由于降雪少得可怜而被迫关闭。就连爱沙尼亚的熊和英国的刺猬都不肯冬眠……
④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日前最新评估报告指出,人类若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估计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而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在亚洲每年将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袭击,全球将有1亿多人面临粮食不足窘境;如果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至8倍,北极海冰将减少35%……
⑤伴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耗能企业对全球变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节能降耗不仅是企业的事,每位社会成员都负有一份责任。
⑥温水煮青蛙,青蛙在劫难逃。“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效应逐年显著,却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警惕。可恼的是,机警的青蛙或可跳出热锅保全性命,而对全球气候变暖先知先觉、有环保意识的人们,并不能“独善其身”,他们正无可奈何地被拖入“温室效应”的“热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力倡导节约型社会理念、普及节能环保知识,更具深远意义。
⑦其实,我们并非无可作为。据研究,房间供暖和制冷“吃”掉了世界上能源总量的36%。也就是说,人们为调节室温以求得舒适之感,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能源压力。从建筑节能角度来看,建设部的数据表明,尽管全国迄今为止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0.6亿平方米,但这一数字仅占全国城镇既有建筑面积的7%。很多购房者对这种成本更高的房屋“想说爱你不容易”。
⑧再说家电。家用电器消耗了家庭所需能源的一大半,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第五。国际能源机构研究表明,环保家电能减少全球家庭耗能的43%,但是,这些价格偏高的环保家电常常是“叫好不叫座”。再退一步说,就是随手关掉带电状态的电视,又有多少人能坚持?
⑨在社会生活中,其实每个家庭每个人都面临着与耗能企业同样的抉择:是加大投入提高自身成本,还是坐视不理提高社会成本?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道德问题。个人短视的结果,是社会遭殃,最终每个人都难逃自然的惩罚。
⑩什么时候,当节约成为习惯、环保成为时尚,当每一个电灯开关都像安在自家卧室、每一个自来水龙头都像安在自家厨房,当冬天还有雪、冰雕也不再早早消融……那时,我们共同栖息的地球家园才有希望。(选自光明日报)
1.第④段列举一系列的数字,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列数字。准确的说明了全球变暖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之大,后果之严重。
2.第⑥段“温水煮青蛙,青蛙在劫难逃。”比喻什么现象?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温室效应带来了负面效果越来越严重,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必将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探究题。(3分)
材料一: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暖的原因。而气候变暖又是由于大气中聚集了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按照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指标PPM计算,1万年以来,气指数始终保持在约270左右,40万年来其指数徘徊在200~280之间,可从工业革命开始以来,这个指数猛增,达到了现在的360,而且这个指数还会增加。木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我们越早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它所造成的影响就会越小。
材料二:一百年内,地球表面气温将急剧增加!发出这个警告的正是91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他说:“全球变暖就是我们有着二氧化碳和别的温室气体总在放,使得地球成了个塑料大棚,温度当然增高。如果我们像现在这样下去,一点不节制自己的活动,估计到本世纪末,平均温度可能增加六七度。”叶笃正,这位老人,在人们沉浸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喜悦时,却怀着一份深深忧虑,以自己急切的呼吁唤醒人们的环保良知,并带领年轻人不懈的进行环保课题研究。他也因此获得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
(1)选文中说“家用电器消耗了家庭所需能源的一大半,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第五”,家用电器的使用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系吗?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做些分析。(2分)
有关系。家用电器中有利用石油、天然气燃烧来工作的,而这些原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家用电器的使用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系。
(2)选文中提到“节能讲话不仅是企业的事,每位社会成员都负有一份责任”。就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请写给叶笃正爷爷。
您好,叶爷爷!我对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有一些建议:可以将用石油、天然气等原料工作的家用电器改为用氢气或其它环保能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