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吴淞路闸桥既然已经拆除,你还写他干什么?我说不然。吴淞路闸桥毕竟在苏州河桥梁史上有过浓浓的一节。而且从苏州河河面上看吴淞路闸桥是消失了,但是不是另一种从地下通过苏州河到吴淞路的新通道?因此我是不能不写的。而且我还要借此文对有人对吴淞路闸桥的建与拆提出的非议,表示一些己见。
首先,我们要看一下吴淞路闸桥是在什么条件下建造的?上海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都快速发展,机动车辆也增长很快。“行路难”交通拥阻是阻碍上海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尤其是外滩,超龄服役耄耋之年的外白渡桥要承担日超三万辆的重任,不堪负担。同时苏州河的防汛确保市区积水能及时排除,也需要在苏州河口建一座河闸。于是市领导决定建一座既能分流外白渡桥车辆又能起防汛作用的两用桥。
吴淞路闸桥的建设于1989年3月开始动工,设计、施工、监理和承担资金供应的建设银行等紧密配合克服了种种困难,于1991年4月30日竣工。从中山东一路北京路口到吴淞路塘沽路口全长838.22米,桥长142.67米,4车道,最高通车能力2356辆/小时。下建17扇防汛闸门。达到规划和设计要求,发挥了他的双重作用。
以下是我站在乍浦路桥上拍摄的吴淞路桥的雄姿:
在外白渡桥移送江南造船厂重修期间吴淞路闸桥独自承担外滩车行的重任。以下是我在外白渡桥移厂重修后施工工地拍摄的照片:
然而,上海在邓小平巡视南方同意上海加快开发开放浦东。国家给上海许多优惠政策,上海又进入发展快车道。上海机动车辆拥有量猛增,外滩交通又出现新的拥阻,外白渡桥又面临百岁大关,安全隐患显现。外滩整体治理迫在眉捷。为此,市领导决定于2009年10月16日起折除吴淞路闸桥和闸门。2009年12月底完成。
以下是在吴淞路桥北堍拍摄的开始拆桥工地照片:
以下是站在乍浦路桥上拍摄的吴淞路桥拆除后外白渡桥,外白渡桥显得更为容光焕发:
现在吴淞路桥南北桥墩(白色的方墩)仍保留在苏州河两岸:
结合外滩整体改造工程,建设了一条从外滩地下直通吴淞路溧阳路的隧道,名为“外滩地道”。从此过境外滩的车辆可不再经过外滩地面,直接从外滩隧道抵达吴淞路溧阳路。在上海世博会召开之前的2010年3日胜利通车。有效地分流外滩地面和外白渡桥的车流量,大大提高车辆通过外滩和外白渡桥的车速。确保了世博会期间大量国内外宾客到上海的名胜地--外滩和外白渡桥等游览观光。
以下是外滩隧道在吴淞路溧阳路口的出口照片:
从外滩开来的车辆从这里驶入吴凇路(前为海宁路立交桥):
吴淞路也相应拓宽和改造。下图为现在的虹口三角地:
苏州河防防汛设施移建到外白渡桥外苏州河河口:
以上说明吴淞路桥的建是必要的,拆也是正确的。有人在拆吴淞路闸桥时说这是“折腾”,外滩隧道工程完成后又说“当初为什么不一步到位呢?”我认为这些话都是离开历史条件说的风凉话。大家都知道,外滩隧道是建在外滩的地下,要通过外滩30多幢建筑物包括相当一部分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建筑群的桩基地下,其工程之灏大,规划、设计之精准,材料准备和施工技术之难度在上海是旷世未有的。如果没有经济发展获得的巨额财富,没有科技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是办不成这样的大事的。1989年时上海还只有七十年代建的:一条打浦路隧道,一条新华路车行地道,一座到金山的黄浦江大桥及漕溪路那一小段地铁试验轨道。南浦大桥是1991年12月1日竣工的;延安路隧道是1982年3月浦东3号竖井开工,到1989年5月才建成通车;地铁1号线是1995年4月10日才通车的。之后在建设轨道4号线过程中曾发生黄浦江边塌方事故。在那个时候上海不可能画出建外滩隧道这样大手笔的。
只有在黄浦江建起多条现代化越江大桥、隧道;建成了东海大桥;有了300多公里轨道交通;建成了金茂大厦、国际金融大厦等髙难度建筑的情况下,上海才有可能有把握建设外滩隧道。
或许我有些武断,请批评指指正。
佐助椿萱2011.12.21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