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林编《水浒钩沉》之
陈桥让位
● 丁永林
林冲发配沧州牢营途中,幸得鲁智深监押不离,董超、薛霸未得手加害。在近沧州只有七十来里路程时,一路去都有人家,再无僻净处了,鲁智深离去。
林冲董超、薛霸三人行到晌午,进入官道上一座酒店,坐了半个时辰,酒保并不来问。林冲等得不耐烦,把桌子敲着说道:“你这店主人好欺客,见我是个犯人,便不来睬着,我须不白吃你的,是甚道理?”主人说道:
“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谁敢欺负他?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常常嘱付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我如今卖酒肉与你,吃得面皮红了,他道你自有盘缠,便不助你。我是好意。”(见《水浒全传》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在酒店主人的答话中,出现了一个辞“陈桥让位”,说的是赵匡胤逼后周皇帝让位建立宋朝时的那次政变,史称“陈桥兵变”,这里重温一下。
公元959年后周皇帝柴世宗因病突然逝去,其子柴宗训即位,时年仅7岁,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局势。此时,一个由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策划的军事政变计划正在酝酿着。
翌年正月初一,伪报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赵匡胤起兵。当其时,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付诸实践了。
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赵炅)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遂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
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敢了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
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
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关于“陈桥兵变”,一般看法是,从“安史之乱”到“陈桥兵变”,中原藩镇割据,互相攻战,朝代更替不休,国无宁日,人民饱尝战乱之苦。国家统一,发展生产,安居乐业,已是人心所向。在这一历史使命面前,英勇善战、军功卓著、深得周世宗器重和將士的拥戴的赵匡胤,代人承担重任,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柴赵两人是把兄弟,后周时期全国处于统一趋势,尽管全仰世宗功劳,赵匡胤窃兄弟江山也实属不义。所以,赵匡胤才赐柴氏子孙“誓书铁券”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