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安徽省肥西中学:张轩 QQ:570229613

(本人原创教案,仅供同行交流,如转载或引用请联系本人征得同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②通过三个场面,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探讨项羽悲剧性格与乌江自刎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项羽之死。

②感受古代英雄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

〖学习重点〗

把握项羽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

探讨项羽性格特征及乌江自刎的原因。

〖学习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鲁迅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人把《史记》誉为悲剧英雄的画廊,而其中西楚霸王项羽是悲剧画廊中的绝代典型。“项羽之死”这个片断便是这部旷世悲剧的最后一幕。“乌江自刎”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历史把版面留给了刘邦,楚河汉界的真正含义从此变成了性质,寄居在中国象棋棋盘上。“喑哑叱咤,千人皆废”的英雄死了,留给我们无数读者的是掩卷闭目思索、拍案而起的长叹。

多媒体显示项羽自刎乌江图及课题。

二、朗诵全文

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

多媒体显示学习任务: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知识积累

师生共同疏理文言基础知识,教师用多媒体归纳重点字词句。

1、重要字音

垓()下 骓()数阕() 马骑()麾()下 属()者田父() 绐() 自度()刈()旗 王()我 被十余创()

2、通假字

骑皆伏曰(服)

乌江亭长yì船待(舣)

3、古今异义

山东为三处(山的东面)

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4、词类活用

项王军垓下(名词作动词,本指军垒,此处为设营驻守)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词作动词,唱楚歌)

项王则起(名词作状语,连夜)

直夜出(形容词使动,使……溃;名词作状语,向南)

七十余战(名词作动词,亲身参加)

令诸君知天我(动词使动,使……亡)

纵江东父兄怜而我(名词使动,使……为王)

5、特殊句式

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状语后置)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

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

所当者(被动句)

然今卒于此(被动句)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

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

④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

⑤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下一百多人了。

四、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本课文言基础知识。

2、思考:“项羽之死”给我的启示。

第二课时

五、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教师导入

多媒体显示彩图“乌江自刎”,提问:你会用哪些词语为项羽画像?

(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请大家一起来朗诵《垓下歌》。从这一诗歌当中,大家感受了怎样的一个形象。(明确:勇武、柔情、悲壮)。项羽这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多面性的。这首诗歌是他性格一个方面的展示。下面我们就去体验下这位悲剧英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

2、课文描写了几个场面?

明确:垓下被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3、描写项羽在“四面楚歌”时动作行为的五个词是什么?表现了项羽什么思想性格?

明确:惊—起—饮—歌—泣,刻画其多愁善感的性格侧面。

4、第二段中项羽对部下的话占了很大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分析这些语言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

明确:“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极端的自负;“为诸君快战”,勇武。

5、第三段中项羽有三次行动,请分别找出,从中可见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次行动: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提问)遂斩汉一将”中的“”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

明确: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项羽——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

教师总结: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

(提问):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明确: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

6、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

明确: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

补充: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赐马,赠头,表现了人物哪些性格?明确:知耻重义。

7、教师小结:

故事

人物形象

语言

写法

垓下之围

多愁善感

惊、起、饮、歌、泣

动作、语言、映衬

东城快战

勇猛自负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遂”

动作、语言、场面

乌江自刎

知耻重义

笑答、“吾为若德”“遂自刎”

神态、动作、语言、对比

项羽的形象跃然纸上:有诀别美人名骓的血性柔肠,有感天怨时的自负自叹,有拼死决战的勇猛刚强,有乌江拒渡的知耻重义,有赐马赠头的豪侠意气。正如古人云:“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8、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慷慨悲歌,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宝马和女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爱女人是重情,爱战友是重义。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他多情善感,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男儿中的男儿,这里写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

9、项羽悲歌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个场面说明了什么?

明确:众位勇士对项羽的畏惧和尊敬。左右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到他哭泣,写出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

10、项羽面临失败时,多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项羽怎么复杂的心里?

明确:表现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自信,又无法改变现实灭亡的现实,认为是天命安排。

11、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真是“天之亡我”吗?你认为是什么造成项羽失败?

性格缺陷:优柔寡断,匹夫之勇

政治错误:不懂笼络人心,残暴凶狠

军事失败:分封天下,养虎为患

命运的捉弄:鸿门宴会,田父指路

红颜祸水:儿女情长,沉迷女色

六、人物评价

1、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论: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大家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那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

明确:①杜牧对项羽的评价: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②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③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⑤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沽名学霸王,不知勇追穷寇,放虎归山啊!

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多媒体显示: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归纳总结出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多媒体显示《史记》中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文字: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问题一:用原句归纳出司马迁的观点。

明确: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认为项羽好战喜功、穷兵黩武,以武得势又以武失势。

问题二:既然批评他“谬”为何将他纳入本纪?(用原句回答)

明确: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人儿。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人儿。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借,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象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

4、学生自主评价。

教师提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一要有理有据;二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三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评价要求:①100字左右;②引用一句名言;③(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④点评事例;⑤联系现实。

示例一: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示例三: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把人的尊严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种超脱于物质的高尚情操。

分析示例三所存在的问题:点评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将事例与观点结合起来,以突出观点。

修改:(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七、课堂小结

易中天:项羽之死

项羽原本是可以不死的。

当项羽来到乌江边时,有一条船在那里等他。驾船的乌江亭长大约是一位崇拜项羽的人,因此早早等在那里,一心要救项羽过江。他对项羽说,现在整个乌江之上,只有臣这一只小船,请大王立即上船,汉军无论如何追不过江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数十万人,完全可以在那里再成就霸业。然而项羽却谢绝了亭长的好意。他只是请亭长把他心爱的战马带过江去,自己却和随扈亲兵全都下马步行,冲入重围,同前来追杀的汉军短兵相接。这无疑是一场寡不敌众的战斗,也是一场无济于事的战斗。然而,如果因此就放弃战斗,举手投降,束手就擒,那就不是项羽了。项羽是宁肯站着去死,也不会跪下求生的。他当然也不会放下手中的武器。从他拿起这武器的那一天起,就没想过要放下它。相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更应该把它高高举起,就像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一定要让演出在谢幕时达到高潮一样。这也是项羽随扈亲兵们的共识。于是这场敌强我弱的战斗就打得风云变色气壮山河,光是项羽一个人就杀了数百汉军士兵,自己也受伤十多处。这时,前来追杀的汉军越来越多,其中就有项羽当年的旧部吕马童。项羽笑了。他大声地招呼说:啊哈,这不是老朋友吗!背楚降汉的吕马童难以为情,不敢正视项羽,扭过头去对另一员汉将王翳说:这就是项王。这可是“新朋友”了。于是项王对王翳说:听说贵国出大价钱,赏千金,封万户,买我的人头,我就送个人情给你吧!说完,便一剑砍下自己的头颅。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然而项羽死得也很惨。

就在王翳一把抢得项羽头颅的同时,其他汉军将士也一拥而上,争相纵马践踏,争夺项王的尸体,以至于互相残杀,死数十人。最后,王翳得一首,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一体。他们分摊了刘邦封赏的那块土地,每个人都当了个小小的什么官。而我们的英雄,曾经让这些人闻风丧胆、不敢仰视的英雄,却在他们卑劣的争夺下竟不得全尸而终。

这可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以前的时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贵族的时代。高贵感和英雄气质,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以虎和豹为象征的。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犬和羊。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用虎豹和犬羊来比喻两种不同的人格,并惊叹于虎豹之可能沦落为犬羊:“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犹犬羊之。”虽然,在孔子师徒看来,虎豹的精神是高贵的,当是审美的,它不该被代之以狗的粗鄙和羊的平庸。

然而,自从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英雄的时代也就开始走向没落。君臣之间的促膝谈心没有了,而代之以行礼如仪、磕头如捣蒜;游侠谋士纵横天下各展才华没有了,而代之以拉帮结派、巴结权贵往上爬;诸子百家争鸣自由辩论也没有了,而代之以独尊儒术、只许一个人思想。权欲和利欲将成为主宰和动力,人格和灵魂则将被阉割和践踏,就像王翳、吕马童们践踏项羽一样。

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虎或豹,在草原上孤独地死去,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一拥而上,恣意践踏着那只虎或豹,然后每个人都扯下一块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嘴里,准备回去邀功行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根本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的。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是刘邦。刘邦是他们的君,他们的牧。

就个人魅力而言,刘邦虽然既不可爱也不可敬,但也不可鄙。刘邦虽然出身流氓,难免有些无赖气,一些事做得也不地道,但好歹也是英雄,骨子里也有英雄气概,也是血性男儿。公元前195年,他回到故乡沛县,尽召故人父老子弟畅饮。酒酣之际,刘邦亲手击筑,自为歌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歌一出,和声四起,刘邦离座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他拉着父老乡亲们的手说,游子悲故乡!我虽然不得不定都关中,但百年之后,我的魂魄还是要回沛中来的。可见,他虽无情,却并不冷酷,虽现实,却也浪漫。然而,他代表的,却毕竟是一个冷酷无情、摧残人性的制度,是一个必然要以权欲和利欲代替英雄气质和高贵精神的制度。事实上,他正是靠着权欲和利欲完成他所谓“大业”的。就连陈平也坦言,他的身边,尽是些顽钝嗜利的无耻之徒,而这些人正是靠刘邦“饶人以爵邑”,也就是靠权欲和利欲集结起来的。因为刘邦继承的是秦始皇的事业。为了建立中央集权的一统天下,以天下万民臣朕一人,他不能不打击摧残践踏英雄气质和高贵精神,包括对他自己内心深处残留的这些东西下手,这正是他心灵深处不无痛苦不无孤独的原因。

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事实上,此后,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虎和豹的时代结束之后,取而代之的便是狼和羊的时代。而且,那狼也会退化为狗,走狗。

项羽,大约生于公元前233年,死于公元前202年。起兵时二十四岁,是个少年英雄;自刎时三十出头,是一个男儿告别少年走向成熟的最有魅力的年龄。

项羽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成语,还有许多话题。大家熟知的成语有:破釜沉舟、作壁上观、衣锦夜行、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以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无颜见江东父老”等。最脍炙人口的诗则是李清照的五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板书设计〗

垓下之围多愁善感

项羽之死东城快战勇猛自负悲剧英雄

乌江自刎知耻重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69719.html

更多阅读

《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及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及思考2012“千课万人”回来,我就想搬薛法根老师的《猴子种果树》,他的组块教学法真的是常用常新、童叟皆宜,呵呵。但是,如何让这次的搬课更接地气,能给老师们更多的引领与启迪?我还真是动了一番脑筋,保留了薛特的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实录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北大荒的秋天ppt课件

5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区别形近字:“铃”和“岭”,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转”,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现在的北大荒已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腾蛟一小林素君 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

声明:《《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为网友命里无时莫惦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