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练习题

基础识记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好为《梁父吟》(  ) 因屏人(   )  猖蹶(  )(   ) 屯新野(   )

先主遂诣亮(  )   倾颓(    )  陇亩(   )    欲信大义(   )存恤(   ) 帝室之胄(  ) 殆(   ) 北据汉沔(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⑤谓为信然(  )  ⑥此人可就见()

3、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B 时人莫之许也    高可二黍许

C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一、基础

1、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音  ,义  

(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通   ,音  ,义  

2、文学知识《隆中对》节选自《   ·   》,作者  ,字   ,是  朝人,   家,所著本书共  卷,记载三国时期  、  、  三国的历史。“对”,是  的意思。

3、翻译句子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回答问题

1、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隆中对练习题

2、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其岩阻,西诸戎,南夷越,外孙权,内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刑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注音,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胄()戎()箪()

国险而民附非惟天时,抑亦人谋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箪食壶浆

2、(1)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在文中标“()”的段落内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②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中“身”的意思是,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

3、诸葛亮提出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保抚 和 争锋修 B.保 和 抚结好 修

C. 守和 抚 结好修 D.守 抚 和争锋 修

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州出发。

B. 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州出发。

C.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发。

D.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②孙权:

③刘表、刘璋:④诸戎、夷越:

7、 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 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 抚边境各民族;③ 广布“仁义”;④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 巩固荆、益基地;⑥ 利用帝室之位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 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 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

8.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出师表》《隆中对》 对比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其咎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译文: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3.《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4.《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汉室倾颓(    )  不可胜数(    )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孤不度(    )德量力

东连吴会(    )  百姓孰敢不箪食(    )壶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奸臣窃命(    )

此人可就见(    )  将军宜枉驾 顾之(    )(    )

由是先生遂诣亮(    ) 主上蒙尘(    )

遂用猖獗(    )  内修政理(    )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3.分析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

①好为《梁父吟》(   )  ②贤能为之用(    )  ③谓为信然(   )  ④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②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③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④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5.熟读课文,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________,最终的策略目标是________,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________,外交方面的方针是________,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________,另一路是________。

二、阅读提高(30分)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自董卓已来 ()(2)名微而众寡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4)利尽南海 ()

7、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6分)

(1)

(2)

(3)

8、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4个)

①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

②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9、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重要性?

10、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请列举一两例来。

四、中考延伸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4.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的主要人物是 。(2分)

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2)恐托付不效(3)以伤先帝之明

1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吾欲之南海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永之人争奔走焉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8.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4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hao bing chang jue tun yi tui longshu xu zhoudai mian

2、①常常②器重③大概④亲自⑤确实这样⑥接近3、D 4、A

一、1、(1)信-伸 shen 伸张(2)已-以 yi以来2、《三国志·蜀志》陈寿,字承祚(zuò),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隆中,地名,在现在湖北襄樊。对,回答、应对。

3、(1)我没有正确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2)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军队,挟持天子、号令诸侯,这方面的确不能和他争强。(3)这个人只能你去拜访他,而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该屈尊去拜访他。二、1、诸葛亮是个天才。可以显示刘备的诚意。2、谨慎,迫切。因屏人,君谓计将安出。3、因为曹操最强大。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4、国家巩固,国险民附,有贤能之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5、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6、因为益州战略地位重要。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三、1、后代 少数民族 用竹筐盛 地势 归顺 不仅 而且 兴旺富裕 用壶盛2、(1)戎 夷 (2)亲自 躬 3、B 4、D5、(1)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军队,挟持天子、号令诸侯,这方面的确不能和他争强。(2)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盛着酒来迎接将军呢?6、抗。联。夺。和。7、⑥③①⑤②④⑧⑦8、成霸业、兴汉室。

参考答案:

1.利:物资 存恤:爱抚、爱惜 光:发扬光大 遗:给予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彰:表明,显扬

2.(1)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2)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是人的筹划(得当)。(3)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就是西汉兴隆的原因。(4)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3.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今天下三分。 4.欲信大义于天下。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5.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报先帝 忠陛下 亲贤臣,远小人。6.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7.故事 (诸葛亮)空城计或挥泪斩马谡 (曹操)杀杨修或杀吕伯奢

   成语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答案只要与《三国演义》有关均可)

8.唐朝大将郭子仪受命平息安史之乱或林则徐受命虎门销烟等。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略)  2.每;常常  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就;接近,趋向枉驾:屈尊 顾:拜访 诣:去,到 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猖獗:失败 政理:政治日:一天天  3.①唱 ②被 ③是④作为 4.①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②跨州连郡的人数也数不完;③然而曹操能战胜袁绍,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④我有孔明,如同鱼有水 5.跨有荆、益 “成霸业”“兴汉室” 修明政治 跟西、南方各少数民族搞好关系;跟孙权结为同盟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 

参考答案

4(1)通“以”(2)少(3)挟持、控制(4)物资

7(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8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②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9人谋

10例 草船借剑 空城计

14 刘备和诸葛亮

15(1)地位低温,学识浅陋(2)奏效,实现(3)明见,英明

16 B

17(1)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2)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18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70104.html

更多阅读

材料力学——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

材料力学——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习题5-4.矩形截面悬臂梁如图所示,已知l=4m,h/b=2/3,q=10kN/m,[s]=10MPa,试确定此梁横截面的尺寸。解:(1)画梁的弯矩图

《财经法规》习题——2.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第二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负责制定统一的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总行B、中国银行总行C、国家政策性银行D、商业银行总行2、支付结算的基本原则是银行、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

计算机网络第5版 习题答案5-6章 谢希仁编著

引用跃 的 计算机网络(第5版) 习题答案(5-6章) 谢希仁 编著第1章-第4章答案第五章 传输层5—01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

大学英语一 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英语(一)习题QuizforUnit1I.Spellthefollowingwordswiththehelpoftheirdefinitionsandthefirstlettersgiven.(10points)1、e_____n.ausu.Shortpieceofwritingonaparticularsubjectbyastudent,esp.asapartofacourseofstudy2、o____

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二册 习题答案

新编大学英语(第二册)习题答案《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由浙江大学编著,应惠兰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刊出其习题答案是为了奉献给我三合村在读大学生参考,更多内容请点击博客“首页”。Key toExercises of Unit 1Part Two Readi

声明:《隆中对练习题》为网友小城黑巷痞子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