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马宗汉鲜为人知的那些往事 关于往事的说说

说说马宗汉鲜为人知的那些往事

君毅讲述 陈长云 整理

在我们慈溪,凡是有一些文史知识的人,不知道宗汉街道地名来历的人,恐怕已经很少了。那是清朝末年,当地马家路村一名叫马宗汉的青年,为推翻腐败无能的清皇朝统治,与绍兴的徐锡麟、陈伯平等爱国志士一起,忧国忧民,积极组织革命,在安徽安庆举行革命起义过程中,遭到失败而被捕,最后,被清政府残酷杀害。1912年中华民囯建立后,国民政府为纪念这位囯家级英雄人物,不但把他命名为“辛亥革命四先烈”(秋谨、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之一,在杭州孤山南麓专修烈士墓室,而且还于1929年,把马宗汉烈士的故乡——余姚县柯东乡改名为余姚县宗汉乡,以激励人们铭记烈士,怀念先辈,不忘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据查证,这是全国较早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乡镇地名。

马宗汉烈士的英勇事迹和他为革命事业的光荣故事,已有好多文史专家和文学作者写过很多文章,虽然我比烈士小52岁,但因与烈士是同宗房族,他又是我远堂阿叔,我父与他同辈,仅比他小10余岁,因此,在我们小时候,父亲常常向我们讲述烈士的不少往事,今年6月,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竟然发现一本父亲在60余年前用毛笔书写的回忆簿,从中使我知道了不少马宗汉的秘事,不少事情是没有人撰写过的,现在我就根据父亲的记录和《余姚六仓志》上记载的历史资料,以及后来发生的事情来说一说马宗汉烈士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一、烈士祖上的为人为事情况是怎样的?

天祖马朝占约出生于1770年之前,待他长大,已是当地的富裕之家,邻里和睦,常常接济体恤受灾百姓,积了较多的功德。

高祖马之驷,以忠实厚道而闻名于乡间,后来,因孙子马斌考中进士,赴广东省任鹤山县县令、德庆州知州而赠封为“中宪大夫。”

曾祖马廷耀,生于约1800年,《余姚六仓志》上记载:他性格豪放直爽,有古人正直之遗风,常行善事,仗义疏财,还置地400余亩,兴办马氏义庄,施舍贫苦百姓。因儿子马斌中了进士,任广东省鹤山县县令、德庆州知州而赠封为“中宪大夫。”

伯祖父马斌,25岁考取举人,29岁又考取进士。1851年,赴广东鹤山县任县令。上任后,凭着年青有为的勇气,扶弱抑强,兴利除弊, 狠狠打击歪风邪气,将地方上的逆匪和盗警斩获无遗,使自己风威大振,老百姓赞誉率迅速提高。三年后,在升任德庆州知州时,因红巾军起义,坚守县城而被起义军抓获杀害,死时年仅33岁。起义军平息后,清朝廷嘉奖了马斌家庭,出资为他新建观察第一座,送“观察第”匾一块,赠封其父其祖为“中宪大夫” 官衔。赐予遗腹子广生“世袭云骑尉”。

祖父马道传,一向以侠义而闻名于乡村民间,做过许多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其中有两件事即使时至现今,还常常被后人所传颂。一件是他把父亲马廷耀兴办的马氏义庄,再扩増土地604亩,用于义庄的义举善事经费支出,使马氏后人孤老有所养,年幼有所恤,大病有所医,无力丧葬暴露荒野者能及时得到安葬。此善举义事得到朝廷嘉奖,获赠“乐善好施”御匾一块。另一件事是马道传不顾80岁高龄,仍雄心勃勃,在创办义庄的基础上,又于1906年兴办“私立润德高等小学”,以施恩泽惠于马氏族人和周边乡民,因办学成绩显著,校风校规优良,民国七年(1918年),又获得民囯大总统颁发的“嘉惠士林”匾额一块。

马宗汉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祖辈五六代生活较为富裕,且一直以积德行善、正直侠义为主导的家庭里,祖上的优良传统美德深深地感染了他幼小的心灵,特别是伯祖父和祖父的光辉业绩和为人为事,更加激励了他爱囯救囯的热情,富裕的家庭,为他今后参加革命提供了丰厚坚固的经济主柱。

二、烈士在什么情况之下,接识徐锡麟、陈伯平的?

马宗汉自幼生长在这样一户名门望族大家庭,从小就接受了祖父的悉心培养教育,祖祖辈辈仗义疏财、为官清政的事迹耳闻目睹,伯祖父马斌宁死不屈保县城的义举壮举行为,更是深刻地感染着他,深深刻印在幼小的心灵中。他自幼入家塾念书,12岁,就读于余姚达善学堂,与不少具有民族节气的师生开展了交往。15岁时,写出了“世上英雄原不亏,雄才亦许常人为,如吾夙负平生志,当使声名千古垂。”的诗句,抒发了自已的英雄志向,表达了一个有志少年不寻常的远大抱负。及至19岁(1902年),他与二哥马宗洲一起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即现在的浙江大学前身),开始接触革命思潮。一边学习,一边积极参加反封建反朝廷的学生罢课运动,从而遭到了学校当局的勒令劝退。

1904年,他21岁,在祖父和父亲的一再催促下,考取了秀才,但无意再续考下去,于是,就到浒山三山学堂担任体育老师,在任教的二年中,不断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散发反清传单,购买进步书刊,宣传革命道理。为了表明反清政府决心,毅然剪去拖在身后的长辫子。然而,当时清政府视剪辫子为反满清政府的一种叛逆行为,一旦被当局获知,是要坐牢杀头的。因此,宗汉为了掩人耳目,又只得系上假辫,长久戴着礼帽。有一天,他上体育课,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荡秋千时,不慎将帽子下的假辫子掉了下来,被在场的好多学生看到了,消息一传开,马宗汉方知闯下了大祸。其父亲广涵公公获悉后,立即把他召回家里,厉声训责,叫其长跪地上,认为剪辫是一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为了减轻罪责,防止祸及家庭,已定第二天送往官府,进行投案自首。宗汉的母亲陆氏是位善良贤德妇人,她爱子心切,不忍心儿子遭此大难,于是,就乘丈夫离开关押房屋之际,悄悄入內,放儿子从后门逃了出去。

于是,马宗汉便去绍兴,来到徐锡麟创办的大通学堂。1905年9月,一起加入光复会组织,接受大量的民主革命思想教育。1906年1月,徐锡麟、徐锡伟、徐锡骥等人一起东渡日本留学,宗汉和其它25个青年一道到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边学习军事技术,边寻求反帝反封建的救国真理,为推翻清皇朝政府,建立民主民族平等的新政府,真正踏入了反清皇朝推反腐败政府的革命道路。

说说马宗汉鲜为人知的那些往事 关于往事的说说

三、文革期间,为什么有人污蔑烈士为“叛徒分子”?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当地造反派分子以所谓经调查核实,无中生有地恶毒污蔑马宗汉烈士为“革命叛徒”,把1929年为纪念烈士而命名的地名“宗汉”,重新进行更改,以显示与大叛徒进行彻底决裂的革命行动,当时凡是有“宗汉”两字的地名或单位名称,全都改为“东方红”,如“宗汉公社”改为“东方红公社”,“宗汉中学”改为“东方红中学”等等。

为什么有人要污蔑马宗汉烈士为“叛徒分子”呢?主要原因是那次安庆起义失败后,期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事情发生过。

读不少公开出版物,其中介绍安庆起义事迹时都这么说:陈伯平当场战死,徐锡麟因弾尽被捕,剜心而死,马宗汉奉徐锡麟之命越墙逃走,后藏身于枯井之中,为不使无故群众遭殃,越井而出,亮明身份而被捕,系狱50天后杀害。

其实,据我父亲马祖亮回忆:1907年1月,宗汉接到安徽安庆巡警学堂徐锡麟来信后,即与陈伯平一起赴安徽安庆,暂住于徐锡麟公馆内,商议起义之事,数度往返于上海釆办枪子。当时负责照料他们三人生活的是一位满族师爷,有一次,这个师爷在整理马宗汉被褥时,发现宗汉的枕头套内藏有徐锡麟写给马宗汉的密信,师爷是满族人,便悄悄这一情况通报到安徽省府,引起了安庆清室官员对徐锡麟的警觉和戒备,于是,便来一个将计就计,严加防备,而徐、陈、马三人又均未觉彻满人阴谋,将巡警学堂毕业典礼提前两天举行,巡抚恩铭及省级官员前来时,又让全副武装的清兵持刀站立左右两边予以保护,致使整个起义计划有些打乱,某些准备不够充分,起义需用的手抢也刚刚运到。

起义军浴血激战四小时后遭遇失败,陈伯平当场战死,徐锡麟因弾尽被捕,清兵在清理战场时,始终未查获马宗汉影踪,便到处捜索。原来,马宗汉隐蔽在一户同情起义的市民枯井中。第二天,搜捕越来越紧,马宗汉不想连累无故老百姓,便从枯井里爬了出来,正好遇上巡逻的清兵而遭到逮捕,马宗汉对前来盘问的清兵辩说:“我是一个商人,因为昨天看到打仗,心中害怕,就躲在这口井里。”并且,又告诉清兵:“我认识马宗汉这个人的。”清兵便叫他去辨认已战死的尸体,想知道马宗汉究竟有没有死掉。于是,马宗汉假装一个一个辨认,后来,用手指着一具模糊不清的尸体说:“这个人就是马宗汉。”清兵信以为真,对他的警戒也有所放松,决定带到安庆衙门,先去做好笔录。

不料,在安庆衙门里,正巧遇见了那个在徐锡麟公馆照顾生活的满族师爷,此人一眼认出了马宗汉,当即报告,至此,马宗汉正式被捕,在狱中他承认自己就是起义军骨干马宗汉。后来在笔录中,马宗汉诉述了自己十分想念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心情,流露出自已起义失败被捕的悲伤,感叹对不起父辈祖辈大人的养育之恩。清官府人员误认为:马宗汉出身畗豪家庭,投入监狱,只要实施种种酷刑,最终定能供出同党。但马宗汉答非所问,坚不吐实,清军见毫无收获,不得不在8月24日,在安庆狱前草地上,杀害了马宗汉,时年24岁。

因为马宗汉出生于富豪家庭,无论从他祖上几代或堂兄堂弟分析,还是马宗汉本人兄弟姐妺,或其子女晚辈,十几户中,解放初期都被政府划为地主成份,有的在民国时期,还是政府军队官员和国民党员,所以,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们就瞎说:马宗汉出生地主阶级家庭,被清兵逮捕后,不喊革命口号,躲躲闪闪自己真正身份,想念地主反动阶级家庭,丧失革命意志,对亲族私情较深,这是叛徒行为,因此,这个莫须有罪名就成立了:“马宗汉是革命的叛徒分子”。

四、烈士被害后,尸骨是怎么偷运到家乡的?

马宗汉惨遭杀害后,草葬在安庆城外一块墓地上。马家因马宗汉事件而受株连甚严,全家上下十分伤心,又害怕清廷严厉追查家属后代,真是欲哭无泪,为了防止灭九族,遭受牵连杀头,四处躲藏避难,还把贵重物品装于大船底里,沉入江河中,好久不能回家,更不敢到安徽光明正大地去运回马宗汉的遗骸。

这年过了春节,马家见追查事件已经慢慢过去,便商量,让一个叫“阿朝”的讨饭汉子(微有疯傻)去安庆偷盗遗骨,讲好一旦盗墓遭遇不行,其家属孩子均由马家供养长大;如果成功了,就给5000块银圆作为酬谢。结果,阿朝终于在安庆城外荒野墓地上,从三角形棺柩中盗出了马宗汉尸骸,据说其头颅已至脚边,说明马宗汉是杀头而亡的。尸骸悄悄地运到马家路朝盛里,马家把他葬在马家路街西首四江口村西山脚下一块地上,坟墓由青石砌成,围成罗圈形,坟前设有拜坛和石凳。后来,因为马宗汉的母亲很痛惜儿子,时常去墓地哭泣,为了让她安静生活,其父其兄又将宗汉的遗骸搬迁到施家山上,重新造坟安葬。

中华民国建立后的当年冬季,国民政府当即把在辛亥革命前光荣献身的马宗汉等革命先辈追认为烈士,于是,由政府出资,把马宗汉的灵柩渡过曹娥江,接到杭州西湖边的孤山南麓上,葬在徐锡麟坟墓右旁,墓碑称“马烈士宗汉之墓”,左边是陈伯平烈士坟墓,该墓地统称为“辛亥革命三烈士墓”。1981年,辛亥革命三烈士墓又一起搬迁到杭州南天竺,供后人瞻仰吊唁。

五、烈士故乡的地名是怎样更改的?

1929年,烈士故乡浙江省余姚县为了追念马宗汉为革命英勇献身,将他的家乡——原余姚县柯东乡改名为宗汉乡,以作永远纪念。1954年10月,宗汉乡从余姚县划出,由慈溪县管辖。1958年10月宗汉乡归属为红旗公社;1959年6月改为宗汉管理区;1961年又改名为宗汉公社。文化大革命中,因马宗汉的后辈都是地主成份,当时属于无产阶级专政对象,又有别有用心的人无中生有地瞎编马宗汉为辛亥革命叛徒分子,所以,1968年11月宗汉公社被强制更名为东方红公社;1981年7月17日,一切被文革颠倒了的事情,又重新颠倒过来,瞎取的地名一律取消,再次复名为宗汉公社;1983年9月政社分设时,改称为宗汉乡;1989年9月11日,因工业生产蓬勃发展,全乡经济突飞猛进,宗汉乡被升级批准为宗汉镇;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时,宗汉镇将原高王乡、潮塘乡、新界乡并入了镇域围范之内,继续叫宗汉镇;2001年10月,慈溪市城区扩大,宗汉镇域内的大部分面积纳入市区70平方公里范围之内,镇又升级改称为慈溪市人民政府宗汉街道,镇政府改称为街道办事处,时至今日,已有11年之久。

革命先烈为了实现远大志向,敢于抛头颅洒热血,最后英勇献身。家乡人民也始终没有忘记这位英雄人物。

、烈士家乡是怎样开展纪念活动的?

烈士的后代均是知识分子,都在他县他乡工作,因此,其故居已买给邻居住宅。上世纪八十年初,宗汉镇政府经多方工作,出资及时进行购回,并装修一新。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烈士故居列为慈溪县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8月,政府又拨出约200万元巨资,把故居辟为马宗汉烈士纪念馆,在太阳实业公司正南大操场上,建立了马宗汉烈士公园,雕塑了马宗汉烈士站立的全身汉白玉雕像,竖立于公园之内,慈溪县人民政府在雕像揭幕仪式时,举行了烈士牺牲80周年纪念大会。以后,每年清明节,总有不少青少年学生,在学校老师组织下,举行悼念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1998年7月,烈士故居又被命名为慈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8月,市政府再次在烈士故居前举行数百人参加的纪念大会,隆重纪念这位先烈英勇献身100周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70878.html

更多阅读

protel99se汉化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protel99se汉化

protel99se汉化的步骤与注意事项——简介 protel99se一般是英文界面的,对于喜欢中文界面的用户来说,很不习惯,这里介绍一下这款软件的汉化方法,同时也说说汉化所要注意的地方!protel99se汉化

谒马宗汉烈士 慈溪马宗汉实践基地

谒马宗汉烈士踩着那片旧时光左弯右拐才弯进了宗汉故居破损的老墙上,从民国时斜生出的几株青草直插在岁月的脊梁锈迹斑斑的地名牌扎根在远古的涛声里那只刚编织好的摇蓝抬高了从

茶马古道上鲜为人知的故事 茶马古道故事

——《鹞子尖古道考正记.6.1续三》王以戬二OO一三年农历大年三十的先一天,我再次回了一趟江南洞市黄花溪,正好遇上一位亲戚叫王健康,七十来岁了,他从梅城回家来。他说看了我的《鹞子尖古道考正记》一文后,想把他这条古道上所知道的故事告

司马迁和他的作品 屈原和司马迁

司马迁和他的作品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历史名人司马迁,在我的印象中的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史记》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史记》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正是因为这样一部鸿篇巨著的

鲜为人知的民国八大名媛 最漂亮的民国名媛

民国名媛的故事,鲜为人知的民国名媛们民国时期,乱世岁月。这是一个传奇,不仅仅在于沉浮于世的英雄博弈,更在于那个年代,那些女人们,用自己的美丽和智慧书写的一段段“粉红传奇”。那些美丽与哀愁尘封在历史中,供后人慢慢品味与赏鉴。看

声明:《说说马宗汉鲜为人知的那些往事 关于往事的说说》为网友一口价不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