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应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邀请,于2014年4月11日举行的这次讲座是很费了一番心思准备的。科普剧在全国方兴未艾,但真正能写好科普剧的编剧却少之又少。在科普剧的创作上,可以说尚没有专业编剧一说,也少有前人经验可借鉴。我国最著名的中国儿童剧院,也还没上演过一个科普大剧。科普剧的理论研究像其他科学文艺形式一样,是滞后的,造成了我国各地科普剧的水平参差不齐,和科普的内在要求,和国外水平较高的此类演出相比较,在理念上尚存在较大差距。
这次讲座,首先着重从理论上和思路上进行梳理。因为要想写好科普剧,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科普,什么是科普剧,什么是好的科普剧,然后才能谈到创意和创作。通过分析科普剧编剧常见的问题,避免起步时走弯路是非常必要的。学员们希望得到讲座文稿,现整理后发出,以便和大家一起研究提高,共同促进全国科普剧的健康发展。
一. 科普剧的概念
(一)科普的概念
1.什么是科普: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于2002年6月29日颁布,对科普做了明确且全面的诠释:
科普也即科学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
2.对科普概念的解析
由科普的定义不难看出,科普的概念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而不是很多人通常理解的仅仅局限于传播一点科学知识。解析如下:
(1)科普的知识范围: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我们原来一说科普,一般会理解为自然科学知识和一些科学应用技术。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来没分过家。我们知道,在西方17世纪到19世纪,很多大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而很多哲学家同时也是数学家、物理学家等。我们通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数学是很多自然学科的哲学;而数学到了高处,本身就是哲学。从毕达哥拉斯到康德的众多思想家都有许多重要的数学哲学思想,后来有一门学科就叫数学哲学。所以,传播科学知识,是全面的、要有系统思想,不能有概念上的偏颇。这样才能在选题初期,在关注自然科学知识传播的同时,注意到人文蕴含,在创意上有一定的开阔度和深度。
(2).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有个说法叫“元认知”,就是你说了它是什么,还要问一个为什么。也就是要弄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性的科学传播,往往注重讲解“是什么”,而少于追问“为什么”。其实,追寻一个重要科学成果发明发现过程中的思想轨迹,感悟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以及那些非常有意思的科学方法,比单纯讲一点知识更有趣,也更重要。现在国外一些教育机构提倡阅读“经典元典”。为什么呢?就是不但要让受众者知道科学研究的成果,如何应用这些成果,更重要的还要知道这些成果是怎么来的,知道发明发现的过程。
比如,美国表演的科普剧《幽灵行动——量子力学》,就是着重讲述爱因斯坦在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的思想轨迹,而不是局限于讲述量子力学的定义或含义。科学思想的启迪,对于科学传播来者来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和深度。
典型的科学思想有:数学科学中的极限思想、微积分思想、自然科学中的互补思想、生命科学中的进化思想、社会科学中的和谐思想、思维科学中的系统思想、哲学科学中的转化思想等等。
比如,数学中的极限思想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的应用。当一个数很小的时候,再小都不是零;但当这个数的无限变小的时候,它的极限就是零。老师们在教授极限的时候,有几个会引深到辩证思想的渗透呢?又有几个去举一反三地联系到更广泛的社会科学内容呢?所以,学生用很大的精力学极限,大多是学会了计算,并没学会一种能让人受益终生的思想方法,这是很遗憾的。
比如,有个科普剧写的是社会上滥用抗生素的事,但这个剧并没有一味抨击医院那些过度治疗的不良现象,而是也讲了抗生素在治病救人上不可忽视的作用,强调合理适量使用抗生素的科学性。这就是转化思想的体现,什么事物一旦过了“度”,性质就变了。过度治疗,弄不好就会让崇高的治病救人,变成图财害命。要是这里再着力往宽度上扩展一下,就会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想启迪。
科学精神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贯穿在科学知识以及研究发明过程中的思想理念。我经常把科学精神理解为一种在科学发明发现活动中,所秉持的态度和原则。我国的蔡德诚教授曾把科学精神归纳为“六要素”,即: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我们的科普前辈汤寿根先生将其总结为:求真、崇实、无畏、创新。我将其概括为三大科学精神:事实求实、敢于质疑、大胆创新。
科学精神也应该贯穿于编剧的创意和写作过程中。例如:台湾大型户外科学剧《星空之旅》,就专门设计了《仰观苍穹四百年——伽利略的一生》的舞台剧,不但让观众体验四百年前的物理实验,还感受到伽利略在科学之路上的无畏精神。
科学方法一般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可以概括为:公正、简单入手、多元思考、证实加证伪、理性怀疑、争论与激励。很多大科学家看似宏大的科学成果,往往从简单处入手。这是一种科学方法,也是一种思想启迪。大道至简。例如,美国生物学家美国全国科学院院长摩尔根被誉为“遗传学之父”,他最初的研究,却是选择了小小的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开端。他到底是怎么从小小果蝇身上做的实验,发明发现的过程有着怎样迷人的思维轨迹,以及那些不厌其烦有科学的方法,最终又是怎么成功的。这些本身就很迷人。记得我曾经问过一个带研究生的教授怎么带学生。他说,主要是教给他们研究方法。这个回答我一直记着,也深切地感受到学会什么不重要,学会怎么去学习研究才是更重要的。
总之,科普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不但要传播科学知识,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引导大家追寻科学大师们的思想轨迹,感悟科学发明发现中的科学精神,学会科学思考的方式,掌握科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科学素养。
(二)关于科普剧
1.科普剧的概念:科普剧是采用戏剧的形式进行科学传播的一种科学文艺形式。所以,科普剧包含两个基本概念:“科普”和“戏剧”。打个比喻:“科学知识”是精神食粮,则“戏剧”就是运载食粮之舟,而观众就是送达的目的地。所以,要想编好科普剧本,首先应明透什么是“科普”,包括科普涉及的内容范围,科普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不同受众群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受众群并利于戏剧展现的科学知识,然后,才是用戏剧的手法去实现剧本。
2.舞台剧的形式:如话剧、音乐剧、戏曲、歌舞剧、皮影、木偶剧、人偶剧、哑剧等等。科普剧应在充分借鉴和使用已有的舞台剧形式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大胆创新,让科普剧的表演更富有艺术性、娱乐性和时代气息,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更加畅达地达到传播科学的目的。
3.全龄化意识:当前科普剧的主要受众群是少年儿童,但好的艺术作品应是老少皆宜的。在编剧过程中要有全龄化意识,要在深入浅出上下功夫,让孩子看起来饶有趣味,喜闻乐见;成人看起来不觉得低幼无趣,毫无启发。特别是在剧场正式上演和在科技馆演出的剧目,因为小观众有家长陪伴,更要注意这一点。
4.优秀科普剧应具有融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特点。
优秀科普剧三要素 :
1.精准的科学知识——对科普作品的评价,知识的正确性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威性。所谓精准:一是知识本身要准确;二是针对的受众群要适合。如何选择正确且易于舞台表演的科学知识,则需要编剧人对科学知识的不断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和视野,才能在众多备选题材中,找到合适的题材。
2.美好的艺术形式——形式是内容的载体,是决定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科普剧要求知识深入浅出,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要求编剧人员除了掌握编剧的基本规律,还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才能把剧本编得吸引观众,且不落俗套。
3.深刻的思想启迪——在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以及人文等方面有深刻的蕴含,这将决定作品的品质和高度。要求编剧人员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科学视野以及思想深度。有多高的境界,就有多高的作品。这句话文学界经常听到,同样适合科普剧。
总之,科普剧可概括为:
科学精准,深入浅出;小中见大,寓教于乐。
准的是知识,浅的是表达,大的是内涵,乐的是形式。将三要素像编辫子一样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就会好看又有教益。
(三)校园科普剧的特点
1.短小精悍,一般10分钟左右,不超过15分钟。
1.进入快,尽快给出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
2.戏剧冲突最好在前三分之一推出,冲突点就是知识点。
3.节奏紧凑、台词明快、视觉多彩、寓教于乐。
4.具有参与性,互动性,以及与相应年龄段学习内容的兼容性相结合的特点。
(四)科技馆科普剧的特点
现在很多科技馆有科普剧演出舞台或多媒体梦幻剧场,都需要比较好的剧本赋予灵魂。这样的剧,对寓教于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会比校园剧需要更上一个档次,更具知识性、思想启迪、艺术性和互动性。观众专门买票来看,要有看的理由。做得好,孩子为了看科普剧也会来,甚至可以做成科技馆自己的品牌。科技馆的孩子一般年龄段较低,会有大人陪伴。编剧尤其要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要让孩子看了不觉得深,大人看了不觉得浅,整个剧情应该具有更强的戏剧性,感染观众。
(五)科学表演秀的特点
科学表演秀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的表演形式,更注重知识传播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新奇性,在一个“秀”字上下功夫。这个过程是设计,不是“编剧”,去写一个剧本。科学秀虽然对艺术性要求不高,但对趣味性和娱乐性要求较高,参与性也较强,表演形式不拘一格。这种形式对演出场合不太挑剔,可大可小,亦庄亦谐,灵活多变,是科普剧不能替代的。在此不作为重点讨论。
二. 科普剧的选题
1.科普剧选题的特殊性:
科普剧的选题也可以叫做创意,相当于为一部剧选种子。种子选得好,可能会长出参天大树。如果选的是一颗草本花卉,再使劲儿也只能昙花一现。所以,创意对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过程,要把功夫下足。
科普剧和普通舞台剧的选题相比有其特殊性:科普剧的选题不是首先构思故事,找一个知识点往里装;而是首先选择知识点,然再围绕着知识点构思故事,延伸其内涵,展现戏剧性。比如,《酷蚁安特儿》这部作品的创意过程,当我确定要写一部以蚂蚁为主人公的长篇科学童话时,没有先去构思故事,而是先去研究蚂蚁的知识。这个研究是深入地研究,而不是泛泛地研究,一知半解地获取一些知识。当知识足够充足时,再筛选适合传播给小读者知识进行梳理,根据这些知识构思故事,然后才动手写作。科学传播者就像蛋糕师,把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其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等等这些精神食粮,用艺术的手法做成芳香诱人的蛋糕,送到需要的观众中去。让观众在美好的视觉和艺术感受中,吸收到来自知识的美和力量。
2.从研究受众群开始:科普剧的目的是传播科学,那么研究受众群的特点,针对不同受众群的需求确定适合的知识,并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舞台形式表现,就成为很重要的一个环。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同的受众群,有其独特的不同的兴趣知识范围。(举例略)
4.确保知识的准确性:一般来说,知识的正确性可用两种办法来保证:
一种是信息资源交叉认证,这个资源应该是相聚比较远的,比如网上资料和正式出版的专业资料互相认证等;另一种是聘请专业机构的科学顾问确认,这是比较直接实用的一般方法。
5.如何应对撞题:
(1)尽量选择独具特色的知识点。
(2)同样题目要有不同的视角;
(3)同样的视角有不一样的蕴含和表现形式。
(举例略)
总之:科普剧选题对创意人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但要求创意人热爱科普,博学善思,日积月累;还要关注前沿科学、未来科技发展,不断提高科学和文学艺术素养,才能做到“小中见大,大中现微”,让作品新颖又有丰富的思想蕴含。
5. 科普创意分享:
《酷蚁安特儿》、《永远的月亮岛》、《来自宇宙的水精灵》创意分享(略)
《幽灵行动——量子力学》创意赏析(略)
三. 关于科普剧的创作
以下是我在科普剧创作中的一些体会,仅供参照。
(一)树立全新的科普剧创作理念
一. 树立让科普剧比普通舞台剧更好看的理念,让知识为其锦上添花,除了艺术美,还有其独特的知性美和科学趣味美。
二.要紧紧围绕传播知识编剧,加强科普剧的娱乐性,幽默性,互动性,韵律性,让艺术之舟载着知识前行。
三.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传播,要有人文蕴含厚度,把小作品写出大情怀。
(二)科普剧本创作过程
A.前期策划阶段
1.选题——选择知识点和确定题目。知识要准确,题目要醒目,具有体现内容的特色,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起观众好奇心。
2.立意——这是全剧追求的价值目标。除了知识的传播,要充分考虑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传播和以及人文内涵的融入。
3.故事梗概——故事主线,一般三五百字即可。要围绕知识点设置冲突点,最好知识点就是冲突点。
4. 人物设置——最好做出人物小传,包括性格、动作、语言特征、服饰等。要注重人物之间的差异化。
5.叙事方法——根据剧情选择正叙,倒叙,插叙等合适的叙事方式。
6.音乐节奏——确定一种基调,是快乐的、哀伤的、深情的,还是奔跑的,让剧本具有独特的韵律感。
7.充分考虑到不同演出场所以及多媒体功能的结合和应用。
B.剧本写作过程
1. 情景设定:时间,地点,场景等。
2.故事推进——一个好的剧本一定要有一个好故事。科普剧本的故事,一定不能远离知识点。
3.戏剧冲突——因为剧本较短,要表达的戏剧冲突需要围绕知识点展开,戏剧冲突要尽快推出,让“悬念”牵着观众走。解决矛盾时要注意自然逻辑的合理性。科普剧要把握“意料之外、逻辑之中”的原则。
4.人物塑造——灵魂和核心。主要人物不一定完美,但一定不能低俗,要个性化,有独有的闪光点。科普剧需要强调的是,人物的设定和言行要尽量符合人物的自然属性。
5.个性台词——台词是直达心灵的工具,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特别是要尽量接近其自然属性的个性特征。
6.知识表达——(1)知识比较浅显的时候,最好用剧情演绎出来,而不是用嘴巴说过去。(2)遇到比较晦涩抽象的知识时,可以用形象化技巧表达。当细则细,该粗则粗。(3)遇到繁琐的数字的时候,可用常见量对比的办法表明。
C.反复排练完善
剧本完成只是初步,需要反复排练修改:
1.根据特定的演员修改台词
2.根据时长伸缩长度
3.根据剧情需要修改故事
4.根据需要增删人物、道具等
科技馆梦幻剧场儿童科普剧 《绿色太阳花》 编剧分享(略)
(三)强调几点
1.知识传播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丰满,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2.避免说教和人为拔高;
3. 不能把少儿受众群视为低幼,剧本要有全龄化意识;
4.将知识融于剧情中,自然顺畅,含而不露;
5. 艺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处理好借鉴和创新的关系。
6.编剧要进入角色,用心创作才能写出观众喜欢的好作品。
四. 科普剧常见问题及作品解析
1.知识性错误:
一是知识本身的错误;
二是传播过程的逻辑错误。
举例(略)
2.知识深浅不适度:
一是常识性的问题浅显地传播,没有传播价值;
二是过于深奥,没能深入浅出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举例(略)
3.思想蕴含不够:
一是只有“是什么”,没有进一步深入“为什么” ;
二是在人文蕴含方面可以更丰富。
举例(略)
4.科学和艺术融合问题:
一是剧情没围绕知识开展,出现知识和故事“两张皮”现象;
二是戏剧性不够,知识是说过去的,不是演出来的;或者是戏剧冲突不够。
举例(略)。
5.片面传播:
对传播的知识只讲好的一面或不好的一面,视角不全面或不科学。
举例(略)
总之,在编剧的时候,要有意识地避免一些常见问题的出现,就会让编剧过程少走弯路,成为在知识传播上拿捏比较到位,在故事把握上有方向感的科普剧编剧。
(本次讲座到这里,在今后的培训中,会考虑拿出专门时间对创意进行讨论和训练,希望对提高编剧能力有直接帮助。)
2014年4月11日
2014年4月30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