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历史故事 一代女皇武则天全集
武则天一生,始终处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在她势掌朝政期间,能注意选拔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曾经做过一些有益于历史发展的事;但是她宠信酷吏,结党营私,也干过许多不利于人民的事。
武家女入宫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hu*,原来是山西有名的木材商人,因为帮助唐高祖李渊夺取天下有功,曾做过工部尚书、荆州都督等大官。他四十七岁那年,妻子杨氏生了第二个女儿,这就是后来的武则天。过了十二年,武士hu*得病去世了。这时候的武则天,已经长得如花似玉,非常漂亮。于是,“武家出了美女”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
有一天,唐太宗派传旨宦官飞马来到武家,当众宣读诏书:封武则天为才人(宫中嫔妃的一种,是最低的一级),命她即刻进宫。
杨氏听完诏书,又惊又慌,心想:皇帝妻妾众多,除正妻皇后以外,还有妃、嫔、婕妤、美人等级别,而才人的地位最低,如果得不到皇帝宠爱,就要在深宫内院熬一辈子。想到这里,她禁不住抱住女儿失声痛哭道:
“儿啊,想不到你父亲去世不久,家里就飞来横祸。你要是进了宫去,只怕我们母女再也没有见面的日子啦!”
十四岁的武则天却很平静,反而笑着劝慰母亲说:
“母亲不必过分悲伤。依女儿看来,这不一定是件坏事呢。”
“什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杨氏听说,惊愕地瞪着泪眼问道。
“女儿此番进宫,只要事事察颜观色,处处小心待候,就能博得皇上欢心。到那时候,不但女儿享不尽荣华富贵,还能光耀门庭,给母亲脸上争光呢!”武则天一字一句地回答,显得很自信。
杨氏这才明白,自己的女儿是把进宫看成进身的阶梯。想到女儿自小聪明过人,八面玲珑,说不定真会得到皇上的宠爱。杨氏这才不再哭了。隔了两天,武则天拜别了母亲,高高兴兴地进了宫。
唐太宗召见她以后,发现这位武家女不仅长得美貌,而且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问她几句话,还言辞委婉,对答如流。唐太宗非常高兴,当即就赐给她一个名字叫“武媚”。
唐太宗比武媚大二十六岁,但是他很快就喜欢上这个聪明能干的小姑娘了。
武媚与太子
公元643年,唐太宗年老多病,立了长子李治为太子,定下了皇位继承人。这时候,武媚已经是快二十岁的少女了。进宫以后,她学了不少文学和历史知识,唐太宗对她分外宠幸,就是在卧病期间,也要她日夜陪伴服待。
太子李治早就听说武媚的名声,常常以探望父亲为理由,进宫和武媚接近。武媚明明知道太子的心意,可表面上她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有一次,李治在唐太宗父亲病床边问候病情的时候,又偷偷向武媚挤眉弄眼。武媚依旧装正经,不予理睬。等李治走后,她故意对贴身的宫女说道:
“太子真是一片孝心,国事再忙,总忘不了每天要来探望父皇病情。皇上把帝位传给他,真是好眼力。”
谁知贴身宫女听了以后,竟“扑哧”一笑说:
“亏得娘娘还是个聪明人儿,难道您还没有识透太子的心意?他每次进宫,探望皇上的病情是假,和娘娘亲近是真。”
武媚听说,急忙喝住那宫女,心里却乐滋滋的。她暗自揣摩,老皇帝看来是活不长了,这天下不久就是太子的。要是能和太子相好,将来就有机会爬上去;若是得罪了他,往后休想有出头的日子。主意拿定,武媚就不再在李治面前假装正经,反而和他暗中眉来眼去,两个人很快好起来了。
公元649年,唐太宗病死了,太了李治当了皇帝,就是唐高宗。按当时的规矩,皇帝死了,他的一般嫔妃就不能留在宫中了。武媚因没有生过孩子,按宫规被送到感业寺当了尼姑。
王皇后的如意算盘
唐高宗即位以后,对他的王皇后并不喜欢,却宠爱萧淑妃。王皇后对此十分苦恼。有一次,王皇后已经两天没见到唐高宗了,就把待候他的宦官召来,探听高宗的行踪。那个宦官支支吾吾,不肯讲出实情。王皇后故意双眼圆睁,厉声问道:
“怎么,当了一名内待宦官,就连皇后也不放在眼里啦!今天不讲实话,你休想活着出去!”
“小人实在不知道啊!”
“胡说!来人呐!”
“娘娘息怒,容小人讲来。”
“快讲,若有半句慌言,小心脑袋!”
“是!”内侍宦官应了一声,就一五一十地说道:“这几天皇上心绪烦闷,和大臣们议定朝政后,总要到感业寺和武媚娘娘在一起,夜深以后才回宫安寝。”
王皇后听后又惊又喜。惊的是唐高宗竟不顾伦理道德,勾搭上了先皇的妃子;喜的是她忽然想出了一个对付萧淑妃的法子。于是,她就主动向唐高宗建议,把武媚堂而皇之地接回宫来。唐高宗听了,自然乐得心花怒放。他不仅亲自去把比自己大四岁的武媚接进了宫,还把她封为“昭仪”。
王皇后把武昭仪接回宫来,是为了夺取皇上对萧淑妃的宠幸,出出自己胸中的闷气。谁知道,她自己也因此倒霉了。
武昭仪弄权
武昭仪刚回到皇宫的时候,对皇上和皇后真是百依百顺,很快取得了这两位主子的欢心。唐高宗有了武昭仪,果然把萧淑妃冷落在一边。王皇后见报复成功,起初心里很高兴,可是又一想,自己并没有获得皇上的宠幸,就又对武昭仪嫉妒起来。她想法离间高宗和武昭仪的关系。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被心计多端的武昭仪给察觉了。于是,武昭仪决定耍弄权术,除掉王皇后。
她先是对周围宫女、宦官非常关心,得到什么赏赐都要分给众人一些。这样,王皇后和萧淑妃有什么活动,有人就会及时向她报告,她再到皇帝那儿去告状。渐渐地,唐高宗对王皇后和萧淑妃越来越不喜欢。
后来,武昭仪生了个女孩儿,高宗非常疼爱。一天,武昭仪不在,王皇后来看了看女孩儿就走了。武昭仪回来后,知道王皇后来过,就心生一计。她狠狠心,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掐死了,然后又在闻讯赶来的唐高宗面前哭诉道:
“女儿刚才还好端端的,我一转身她就断了气,准是有人暗中下了毒手,请皇上作主查明凶手!”
高宗生气地对宫女喝问道:
“武娘娘离开的那会儿,谁到这里来了?”
“启奏万岁,皇后娘娘独自来过这里。”宫女们齐声回答。
“还有谁来过?”
“没有了。”
“难道皇后会……”
“啊!准是皇后下的毒手!”武昭仪趁机大哭起来,“她见我生了孩子,早就嫉妒在心,今天终于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请皇上明断是非。”
高宗虽然火冒三丈,因为拿不到确凿证据,一时很难处置王皇后,却产生了废掉王皇后的念头。这样的事一多,唐高宗终于下决心废掉了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
武皇后听政
唐高宗本来身体就不好,后来又得了风眩病,头晕眼花,看不清东西。他就经常把朝中大事,交给武皇后替他处理。
武皇后趁机重用支持过自己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把他们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来,然后,唆使他们捏造罪名,先后害死反对自己的褚遂良、长孙无忌等老臣。于是,朝中大臣站在她一边的越来越多,政权实际上已经落入她的手中。
慢慢地,唐高宗也看出来,武皇后的势力太大,对自己不利。他又背地里把宰相上官仪召到宫中,商议废掉武皇后。可武皇后不是当年的王皇后了,她的亲信非常多,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她的耳朵里。武皇后先发制人,跑来质问唐高宗。唐高宗惊慌万状,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到宰相上官仪身上。可怜上官仪被杀掉了,还株连了不少人。打这以后,连皇帝也管不了武皇后的事了。唐高宗每次上朝,皇后都坐在帘子后面,什么大主意都是皇后拿。
说起武皇后执掌大权,虽然心狠手毒,可她也真有些办法,办了一些好事。
有一年,武皇后向唐高宗提出了十几条治理天下的建议。她说:
“现在各地大兴土木的事太多了,耗费很多的民力,应该少办这种事,让百姓们有时间去种好地,养好蚕,多打粮食多织布,国家才富强。”
“行啊!”唐高宗一口答应。
“还有,现在不管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作坊,尽做那些奢侈的东西,有什么大用处呢?应该下令,不得再做这些。”
唐高宗边听边点头,说:
“我看你经常穿着旧裙子,就是为了让大家都崇尚节俭吧?”
“是的。”
“这很好。”
“还有,我主张对百姓要讲好的道德,不要动不动就动刀动枪,武力压服,那是不能服人心的。”
“好,就照皇后说的办。”
后来,武皇后提出的几条都实行了。各地都鼓励农民开荒种地,军队也种粮屯田。还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几十年里,农业生产一直很稳定。
女皇登基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了。谁来当皇帝呢?这只有武皇后说了才算。原来的太子是皇后的亲生儿子李弘,因为和皇后不和,被她用毒酒害死了。二儿子李贤接着做了太子,也不听她的,武皇后就把他废了,后来又把他害死。所以,唐高宗一死,三儿子李显即了位,是唐中宗。武则天成了太后。可唐中宗刚当了两个月,因为惹恼了母亲,也被拉下马。四儿子李旦接着当皇帝,是唐睿宗。实际上,谁当皇帝,都得听太后的,皇帝根本不放在她的眼里。
武太后虽然大权在握,可她不满足。她想当女皇帝,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于是,她对自己的祖宗一一进行追封,建了庙宇,为她当皇帝创造条件。哪些大臣们敢反对,她就把他们降职。
有个被降职的大臣叫徐敬业,对武太后的行为非常不满,就发动了一场武装叛乱,召集了十几万人马,向朝廷进攻,要求武太后把权力交还给皇帝。一个叫骆宾王的著名诗人也参加了这场叛乱,还写了一篇文章,把武则天狠狠骂了一通,号召朝廷文官武将起来反对她。
武太后看了这篇骂她的文章,一点也不生气,还笑了笑说:
“这文章写得不错呀,就是有许多内容不是真的。可惜写文章这个人,当宰相的为什么白白放过,没有重用他呢?”
她没有惊慌,沉着地调兵遣将,只用了四十天就把叛乱镇压下去了。别处几次叛乱也都让她收拾了。武太后能有效地控制军队,说明当时她的政权是巩固的,也说明人民反对动乱。
武太后把反对她的人镇压下去以后,就放心大胆地要当皇帝了。公元690年,她把国号改为周,自称圣神皇帝,成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封建女皇帝。当时,她已经是66岁的老人了。后来,她就被尊称为则天皇帝。
告密之风
武则天当了皇帝,知道那些贵族不会打心底里拥护自己,就想了很多办法对付这些人。有一个办法就是鼓励告密。谁有什么对她不满的,被她知道了,就要治罪。她下令,凡是来告密的,由官家供给马匹和管吃管住,如果告密属实,可以当官;不实也不追究。就是普通种田的、打柴的人,都可以直接面见皇帝告发别人。这一来,到京城告密的人,越来越多。
武则天靠这一手虽然得到了不少情报,可也给一些坏人钻了空子。有些靠告密升了官的人,动用酷刑对付被告发的人。说起那些刑法,让人难以忍受。有时候把犯人的手脚捆在一根横木上来回转,叫“凤凰晒翅”;有时候让犯人双手捧着枷跪在地上,再往枷上垒放砖,叫“仙人献果”……这些酷刑,不知害死了多少无罪的人。
有个“请君入瓮”的成语,就是说的武则天时候的事。一个叫周兴的酷吏,害了许多人,后来有人告发他谋反,武则天就让另一个酷吏来俊臣去审问他。酷吏审问酷吏,结果怎样呢?
来俊臣找到周兴,问他:
“犯人不招供,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周兴说:
“这容易。我的办法是,准备一口大瓮,用木炭在外面加热,把犯人放进瓮里,谁还敢不招认呢?”
“好,好极了!”来俊臣夸奖着,立刻让人抬来一口大瓮,又对周兴说,“现在有人告发你谋反,我奉旨审问你,请你钻到瓮里去吧!”
周兴听后,吓得抖索起来,连忙说:
“我招,我招!”
武则天重用周兴、来俊臣这样的人,使得大臣们整天战战兢兢,彼此见了面,都不敢多说话,生怕说错了被人听去向女皇告密。
心胸宽广的女皇
武则天对反对自己的人坚决镇压,对那些有才能的人,也能重用。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在武则天那时候,有了很大发展。
武则天通过各种考试选拔人才,她自己还亲自考察学生,挑选能人。不管出身高低,只要有本事,都能得到重用。这样,在她手下,就有了一大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武则天对他们很信任。他们的话,只要对的她都能听,并不计较态度好坏。
有个挺有名的大臣叫狄仁杰,武则天让他当了宰相。有一次,武则天想建造一座大佛像。钱不够,怎么办呢?她就准备让各地的和尚尼姑每人每天出一个铜钱,作为捐款。狄仁杰知道以后,劝女皇说:
“现在有的佛寺,盖得比宫殿还要华丽。和尚尼姑们都经常勒索百姓,比官府还厉害。很多百姓干了一年还吃不饱,索性不干活了,都去当和尚尼姑,到有的吃。这样,干活的人越来越少,白吃饭的和尚尼姑越来越多,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哇?您一向主张爱护百姓,建佛的事,就不应该做了。”
武则天听了,很受感动,说:
“你说得对,我怎么能不听呢?建佛的事,就停下来吧!”
有一年三月,天气转暖了。可过了几天,又下了一场大雪。有个官员认为这是瑞雪兆丰年,带领百官向武则天庆贺,说了好些吉祥话,武则天也很高兴。可其中有个叫王求礼的官不但不参加庆贺,还在一边冷笑。武则天很奇怪,就问:
“你这是怎么啦?”
“启奏陛下,”王求礼说,“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正在发芽生长,忽然下雪使天气变冷,这是灾害,哪里是什么祥兆呢?陛下万不可听那些奉承话。”
武则天听了,想了想,点了点头,说:
“还是你说得对,这场雪下得不是时候,不应该庆贺,倒应该感到不安呢!”
这样的事,还有不少。武则天能听取规劝,是她受到大臣们支持的重要原因。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作为一位女皇能够连续执政几十年,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武则天时期,政局稳定,人口增加,生产也有了很大发展。
被迫让位
公元704年,武则天,得了重病。这时候,大权掌握在她的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俩手里。他俩日夜守候在女皇身边,不许别人进见,连太子也不行。
朝中大臣都恨透了张易之和张昌宗,就想乘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除掉“二张”,恢复唐朝。
那天,大臣张柬之带着武士护拥着太子,来到武则天住的长生殿门外。“二张”听外面人声嘈杂,连忙出来看,见来了这么多人,知道大事不好,刚要逃跑,张柬之一挥手,武士们上前把他们杀了,又闯进了长生殿。
武则天见来了这么多杀气腾腾的文官武将,大吃一惊,问:
“你们要干什么?”
大臣们七嘴八舌地说:
“张易之和张昌宗干的坏事太多,我们已经把他俩杀死了!”
“陛下年迈有病,应该赶快让位给太子!”
“是啊,如今人心向着大唐,陛下不要固执了!”
武则天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她只得答应传位给太子李显。李显即位,恢复了唐的国号,他就是唐中宗。虽然唐中宗对武则天还算尊重,可武则天连病带伤心,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不久,这位曾经威风了几十年的女皇,孤零零地死去了。她一生活了八十二岁。真得谢谢你们啦真残忍,利用自己孩子的生命换取地位,她还是一个母亲么?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705年)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女皇帝,山西文水县人。“则天”,是她的尊号。古时候,女孩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即便有也不外传。她入宫以后,唐太宗李世民给她取名叫武媚。当了女皇,她自己取名武zh*o。“zh*o”这个字是武则天新造的。读音和意义都是和“照”字相同。她自诩非常英明,双眼像太阳一样照耀太空。
武则天一生,始终处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在她势掌朝政期间,能注意选拔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曾经做过一些有益于历史发展的事;但是她宠信酷吏,结党营私,也干过许多不利于人民的事。
武家女入宫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hu*,原来是山西有名的木材商人,因为帮助唐高祖李渊夺取天下有功,曾做过工部尚书、荆州都督等大官。他四十七岁那年,妻子杨氏生了第二个女儿,这就是后来的武则天。过了十二年,武士hu*得病去世了。这时候的武则天,已经长得如花似玉,非常漂亮。于是,“武家出了美女”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
有一天,唐太宗派传旨宦官飞马来到武家,当众宣读诏书:封武则天为才人(宫中嫔妃的一种,是最低的一级),命她即刻进宫。
杨氏听完诏书,又惊又慌,心想:皇帝妻妾众多,除正妻皇后以外,还有妃、嫔、婕妤、美人等级别,而才人的地位最低,如果得不到皇帝宠爱,就要在深宫内院熬一辈子。想到这里,她禁不住抱住女儿失声痛哭道:
“儿啊,想不到你父亲去世不久,家里就飞来横祸。你要是进了宫去,只怕我们母女再也没有见面的日子啦!”
十四岁的武则天却很平静,反而笑着劝慰母亲说:
“母亲不必过分悲伤。依女儿看来,这不一定是件坏事呢。”
“什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杨氏听说,惊愕地瞪着泪眼问道。
“女儿此番进宫,只要事事察颜观色,处处小心待候,就能博得皇上欢心。到那时候,不但女儿享不尽荣华富贵,还能光耀门庭,给母亲脸上争光呢!”武则天一字一句地回答,显得很自信。
杨氏这才明白,自己的女儿是把进宫看成进身的阶梯。想到女儿自小聪明过人,八面玲珑,说不定真会得到皇上的宠爱。杨氏这才不再哭了。隔了两天,武则天拜别了母亲,高高兴兴地进了宫。
唐太宗召见她以后,发现这位武家女不仅长得美貌,而且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问她几句话,还言辞委婉,对答如流。唐太宗非常高兴,当即就赐给她一个名字叫“武媚”。
唐太宗比武媚大二十六岁,但是他很快就喜欢上这个聪明能干的小姑娘了。
武媚与太子
公元643年,唐太宗年老多病,立了长子李治为太子,定下了皇位继承人。这时候,武媚已经是快二十岁的少女了。进宫以后,她学了不少文学和历史知识,唐太宗对她分外宠幸,就是在卧病期间,也要她日夜陪伴服待。
太子李治早就听说武媚的名声,常常以探望父亲为理由,进宫和武媚接近。武媚明明知道太子的心意,可表面上她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有一次,李治在唐太宗父亲病床边问候病情的时候,又偷偷向武媚挤眉弄眼。武媚依旧装正经,不予理睬。等李治走后,她故意对贴身的宫女说道:
“太子真是一片孝心,国事再忙,总忘不了每天要来探望父皇病情。皇上把帝位传给他,真是好眼力。”
谁知贴身宫女听了以后,竟“扑哧”一笑说:
“亏得娘娘还是个聪明人儿,难道您还没有识透太子的心意?他每次进宫,探望皇上的病情是假,和娘娘亲近是真。”
武媚听说,急忙喝住那宫女,心里却乐滋滋的。她暗自揣摩,老皇帝看来是活不长了,这天下不久就是太子的。要是能和太子相好,将来就有机会爬上去;若是得罪了他,往后休想有出头的日子。主意拿定,武媚就不再在李治面前假装正经,反而和他暗中眉来眼去,两个人很快好起来了。
公元649年,唐太宗病死了,太了李治当了皇帝,就是唐高宗。按当时的规矩,皇帝死了,他的一般嫔妃就不能留在宫中了。武媚因没有生过孩子,按宫规被送到感业寺当了尼姑。
王皇后的如意算盘
唐高宗即位以后,对他的王皇后并不喜欢,却宠爱萧淑妃。王皇后对此十分苦恼。有一次,王皇后已经两天没见到唐高宗了,就把待候他的宦官召来,探听高宗的行踪。那个宦官支支吾吾,不肯讲出实情。王皇后故意双眼圆睁,厉声问道:
“怎么,当了一名内待宦官,就连皇后也不放在眼里啦!今天不讲实话,你休想活着出去!”
“小人实在不知道啊!”
“胡说!来人呐!”
“娘娘息怒,容小人讲来。”
“快讲,若有半句慌言,小心脑袋!”
“是!”内侍宦官应了一声,就一五一十地说道:“这几天皇上心绪烦闷,和大臣们议定朝政后,总要到感业寺和武媚娘娘在一起,夜深以后才回宫安寝。”
王皇后听后又惊又喜。惊的是唐高宗竟不顾伦理道德,勾搭上了先皇的妃子;喜的是她忽然想出了一个对付萧淑妃的法子。于是,她就主动向唐高宗建议,把武媚堂而皇之地接回宫来。唐高宗听了,自然乐得心花怒放。他不仅亲自去把比自己大四岁的武媚接进了宫,还把她封为“昭仪”。
王皇后把武昭仪接回宫来,是为了夺取皇上对萧淑妃的宠幸,出出自己胸中的闷气。谁知道,她自己也因此倒霉了。
武昭仪弄权
武昭仪刚回到皇宫的时候,对皇上和皇后真是百依百顺,很快取得了这两位主子的欢心。唐高宗有了武昭仪,果然把萧淑妃冷落在一边。王皇后见报复成功,起初心里很高兴,可是又一想,自己并没有获得皇上的宠幸,就又对武昭仪嫉妒起来。她想法离间高宗和武昭仪的关系。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被心计多端的武昭仪给察觉了。于是,武昭仪决定耍弄权术,除掉王皇后。
她先是对周围宫女、宦官非常关心,得到什么赏赐都要分给众人一些。这样,王皇后和萧淑妃有什么活动,有人就会及时向她报告,她再到皇帝那儿去告状。渐渐地,唐高宗对王皇后和萧淑妃越来越不喜欢。
后来,武昭仪生了个女孩儿,高宗非常疼爱。一天,武昭仪不在,王皇后来看了看女孩儿就走了。武昭仪回来后,知道王皇后来过,就心生一计。她狠狠心,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掐死了,然后又在闻讯赶来的唐高宗面前哭诉道:
“女儿刚才还好端端的,我一转身她就断了气,准是有人暗中下了毒手,请皇上作主查明凶手!”
高宗生气地对宫女喝问道:
“武娘娘离开的那会儿,谁到这里来了?”
“启奏万岁,皇后娘娘独自来过这里。”宫女们齐声回答。
“还有谁来过?”
“没有了。”
“难道皇后会……”
“啊!准是皇后下的毒手!”武昭仪趁机大哭起来,“她见我生了孩子,早就嫉妒在心,今天终于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请皇上明断是非。”
高宗虽然火冒三丈,因为拿不到确凿证据,一时很难处置王皇后,却产生了废掉王皇后的念头。这样的事一多,唐高宗终于下决心废掉了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
武皇后听政
唐高宗本来身体就不好,后来又得了风眩病,头晕眼花,看不清东西。他就经常把朝中大事,交给武皇后替他处理。
武皇后趁机重用支持过自己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把他们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来,然后,唆使他们捏造罪名,先后害死反对自己的褚遂良、长孙无忌等老臣。于是,朝中大臣站在她一边的越来越多,政权实际上已经落入她的手中。
慢慢地,唐高宗也看出来,武皇后的势力太大,对自己不利。他又背地里把宰相上官仪召到宫中,商议废掉武皇后。可武皇后不是当年的王皇后了,她的亲信非常多,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她的耳朵里。武皇后先发制人,跑来质问唐高宗。唐高宗惊慌万状,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到宰相上官仪身上。可怜上官仪被杀掉了,还株连了不少人。打这以后,连皇帝也管不了武皇后的事了。唐高宗每次上朝,皇后都坐在帘子后面,什么大主意都是皇后拿。
说起武皇后执掌大权,虽然心狠手毒,可她也真有些办法,办了一些好事。
有一年,武皇后向唐高宗提出了十几条治理天下的建议。她说:
“现在各地大兴土木的事太多了,耗费很多的民力,应该少办这种事,让百姓们有时间去种好地,养好蚕,多打粮食多织布,国家才富强。”
“行啊!”唐高宗一口答应。
“还有,现在不管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作坊,尽做那些奢侈的东西,有什么大用处呢?应该下令,不得再做这些。”
唐高宗边听边点头,说:
“我看你经常穿着旧裙子,就是为了让大家都崇尚节俭吧?”
“是的。”
“这很好。”
“还有,我主张对百姓要讲好的道德,不要动不动就动刀动枪,武力压服,那是不能服人心的。”
“好,就照皇后说的办。”
后来,武皇后提出的几条都实行了。各地都鼓励农民开荒种地,军队也种粮屯田。还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几十年里,农业生产一直很稳定。
女皇登基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了。谁来当皇帝呢?这只有武皇后说了才算。原来的太子是皇后的亲生儿子李弘,因为和皇后不和,被她用毒酒害死了。二儿子李贤接着做了太子,也不听她的,武皇后就把他废了,后来又把他害死。所以,唐高宗一死,三儿子李显即了位,是唐中宗。武则天成了太后。可唐中宗刚当了两个月,因为惹恼了母亲,也被拉下马。四儿子李旦接着当皇帝,是唐睿宗。实际上,谁当皇帝,都得听太后的,皇帝根本不放在她的眼里。
武太后虽然大权在握,可她不满足。她想当女皇帝,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于是,她对自己的祖宗一一进行追封,建了庙宇,为她当皇帝创造条件。哪些大臣们敢反对,她就把他们降职。
有个被降职的大臣叫徐敬业,对武太后的行为非常不满,就发动了一场武装叛乱,召集了十几万人马,向朝廷进攻,要求武太后把权力交还给皇帝。一个叫骆宾王的著名诗人也参加了这场叛乱,还写了一篇文章,把武则天狠狠骂了一通,号召朝廷文官武将起来反对她。
武太后看了这篇骂她的文章,一点也不生气,还笑了笑说:
“这文章写得不错呀,就是有许多内容不是真的。可惜写文章这个人,当宰相的为什么白白放过,没有重用他呢?”
她没有惊慌,沉着地调兵遣将,只用了四十天就把叛乱镇压下去了。别处几次叛乱也都让她收拾了。武太后能有效地控制军队,说明当时她的政权是巩固的,也说明人民反对动乱。
武太后把反对她的人镇压下去以后,就放心大胆地要当皇帝了。公元690年,她把国号改为周,自称圣神皇帝,成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封建女皇帝。当时,她已经是66岁的老人了。后来,她就被尊称为则天皇帝。
告密之风
武则天当了皇帝,知道那些贵族不会打心底里拥护自己,就想了很多办法对付这些人。有一个办法就是鼓励告密。谁有什么对她不满的,被她知道了,就要治罪。她下令,凡是来告密的,由官家供给马匹和管吃管住,如果告密属实,可以当官;不实也不追究。就是普通种田的、打柴的人,都可以直接面见皇帝告发别人。这一来,到京城告密的人,越来越多。
武则天靠这一手虽然得到了不少情报,可也给一些坏人钻了空子。有些靠告密升了官的人,动用酷刑对付被告发的人。说起那些刑法,让人难以忍受。有时候把犯人的手脚捆在一根横木上来回转,叫“凤凰晒翅”;有时候让犯人双手捧着枷跪在地上,再往枷上垒放砖,叫“仙人献果”……这些酷刑,不知害死了多少无罪的人。
有个“请君入瓮”的成语,就是说的武则天时候的事。一个叫周兴的酷吏,害了许多人,后来有人告发他谋反,武则天就让另一个酷吏来俊臣去审问他。酷吏审问酷吏,结果怎样呢?
来俊臣找到周兴,问他:
“犯人不招供,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周兴说:
“这容易。我的办法是,准备一口大瓮,用木炭在外面加热,把犯人放进瓮里,谁还敢不招认呢?”
“好,好极了!”来俊臣夸奖着,立刻让人抬来一口大瓮,又对周兴说,“现在有人告发你谋反,我奉旨审问你,请你钻到瓮里去吧!”
周兴听后,吓得抖索起来,连忙说:
“我招,我招!”
武则天重用周兴、来俊臣这样的人,使得大臣们整天战战兢兢,彼此见了面,都不敢多说话,生怕说错了被人听去向女皇告密。
心胸宽广的女皇
武则天对反对自己的人坚决镇压,对那些有才能的人,也能重用。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在武则天那时候,有了很大发展。
武则天通过各种考试选拔人才,她自己还亲自考察学生,挑选能人。不管出身高低,只要有本事,都能得到重用。这样,在她手下,就有了一大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武则天对他们很信任。他们的话,只要对的她都能听,并不计较态度好坏。
有个挺有名的大臣叫狄仁杰,武则天让他当了宰相。有一次,武则天想建造一座大佛像。钱不够,怎么办呢?她就准备让各地的和尚尼姑每人每天出一个铜钱,作为捐款。狄仁杰知道以后,劝女皇说:
“现在有的佛寺,盖得比宫殿还要华丽。和尚尼姑们都经常勒索百姓,比官府还厉害。很多百姓干了一年还吃不饱,索性不干活了,都去当和尚尼姑,到有的吃。这样,干活的人越来越少,白吃饭的和尚尼姑越来越多,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哇?您一向主张爱护百姓,建佛的事,就不应该做了。”
武则天听了,很受感动,说:
“你说得对,我怎么能不听呢?建佛的事,就停下来吧!”
有一年三月,天气转暖了。可过了几天,又下了一场大雪。有个官员认为这是瑞雪兆丰年,带领百官向武则天庆贺,说了好些吉祥话,武则天也很高兴。可其中有个叫王求礼的官不但不参加庆贺,还在一边冷笑。武则天很奇怪,就问:
“你这是怎么啦?”
“启奏陛下,”王求礼说,“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正在发芽生长,忽然下雪使天气变冷,这是灾害,哪里是什么祥兆呢?陛下万不可听那些奉承话。”
武则天听了,想了想,点了点头,说:
“还是你说得对,这场雪下得不是时候,不应该庆贺,倒应该感到不安呢!”
这样的事,还有不少。武则天能听取规劝,是她受到大臣们支持的重要原因。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作为一位女皇能够连续执政几十年,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武则天时期,政局稳定,人口增加,生产也有了很大发展。
被迫让位
公元704年,武则天,得了重病。这时候,大权掌握在她的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俩手里。他俩日夜守候在女皇身边,不许别人进见,连太子也不行。
朝中大臣都恨透了张易之和张昌宗,就想乘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除掉“二张”,恢复唐朝。
那天,大臣张柬之带着武士护拥着太子,来到武则天住的长生殿门外。“二张”听外面人声嘈杂,连忙出来看,见来了这么多人,知道大事不好,刚要逃跑,张柬之一挥手,武士们上前把他们杀了,又闯进了长生殿。
武则天见来了这么多杀气腾腾的文官武将,大吃一惊,问:
“你们要干什么?”
大臣们七嘴八舌地说:
“张易之和张昌宗干的坏事太多,我们已经把他俩杀死了!”
“陛下年迈有病,应该赶快让位给太子!”
“是啊,如今人心向着大唐,陛下不要固执了!”
武则天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她只得答应传位给太子李显。李显即位,恢复了唐的国号,他就是唐中宗。虽然唐中宗对武则天还算尊重,可武则天连病带伤心,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不久,这位曾经威风了几十年的女皇,孤零零地死去了。她一生活了八十二岁。回答者:小松博客 - 首席执行官 十四级 2-14 19:00《九都释道》历史故事
武则天从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入宫,到显庆六年(公元661年)称制(参政),前后八年;从称制到天授元年(公元690年)称帝,前后三十年。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佞佛者。从她称帝到下台,前后总共四十五年。
一 利用佛徒造伪经
武则天在高宗生前和她称帝以前,基本上维系着道先佛后和后来的道东佛西平起平坐局面。但在她称帝前夕的载初元年(公元689年)情况大有变化。这年七月,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上表武则天,盛言神皇受命之事。于是,武则天下令天下令天下各州各置大云寺一所,总度僧人千人。九月九日,革唐命,改国号为周。这次炮制伪经的僧怀义和法朗等人,并封为县公,都赐紫袈裟银龟袋。
二 利用道教制图谶
武则天为篡位制造舆论的过程中,除利用佛教一切手段外,对道教的图谶瑞异也极力利用。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四月,雍州永安人唐同泰说从洛水中得到一块瑞石,献给武则天。石上刻有文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接着名其石为“宝图”,赐百官宴尔,并给予重赏,特授唐同泰为游击将军。五月下制,将拜洛受“图”。于是,先在南郊告祈昊天上帝,继而令天下各州都督,刺史并诸亲,在拜洛之前十天集中到神都洛阳。
武则天在拜洛受图这一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改“宝图”为“天授圣图”;洛水为永昌,宝图出处为“圣图泉”,泉侧置永昌县。再加上嵩山北接洛水,便改嵩山为神岳,授太师、使持节、神岳大都督、天中王。十二月,武则天亲拜洛受图,特筑高坛于洛水之北、中桥之左。皇太子皆从,文武百官,蛮夷酋长,各依方位而立。珍禽异兽,并列于坛前。礼毕,即日还宫。神都父老勒碑于拜洛坛前,号称为“天授圣图之表”。“天授应图,中岳灵瑞”是道教典籍《三天内解经》中的提法。
三 利用道教上尊号
武则天为革唐命,也效法初唐三帝崇奉老君的举动,上“玄元皇帝”之母尊号为“先天太后”,还下诏说明用意。先天太后与玄元皇帝同庙奉祀,及至革命,即取消“玄元皇帝”称号,改称老君,到中宗复辟,才恢复原号。武则天之所以奉先天太后,是要排斥李唐的“玄元皇帝”,来树立自己的“太后”地位。武则天借助道教凌驾李唐王朝,其政治用心可见。
武则天登基前,佛徒薜怀义伪造《大云经》和《大云经疏》的“千秋不移宗”语,就是利用和改造后的道教图谶。据记载,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曾刻石为记,藏于山洞。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洛州郜城县民采药于嵩山,得到寇氏刻石,献给朝廷,高宗下诏藏石于内府。石刻铭文甚多,其中有“止戈龙”、“李代代,不移宗”语。“止戈龙”,止戈为武,是说的武氏临朝,“李代代不移宗”,是说中宗中兴事。武则天为自己上台造舆论,便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向僧徒们展示,僧徒们便依此加以修改,“千秋不移宗”就是修改“李代代,不移宗”而成的。佛教向来不制作谶语,这显然是吸取道教符谶,以补佛教不足。
四 利用道教行道赎罪
武则天自太宗时入宫以后,她知道李唐王朝和道教的关系,至关重要。所以,尽管她极力崇佛,但同时不断拉拢利诱和利用道教。
大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二月十日,金台观主,中岳先生马元贞等奉圣神皇帝敕,缘大周革命,往五岳四渎投龙作功德,元贞于此东岳行道章醮投龙作功德一十二日夜,又奉敕敬造石牌元始天尊像一铺并二真人夹侍,永此岱岳观中供养。
大周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东明观三洞道士孙文隽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敕将侍者诣此岳观,祈请行道事毕,敬造石天尊像一躯并二真人夹侍,庶兹景福,永奉曌躬,聊记其年,因传不朽。
大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腊月二日,大弘道观主桓道彦,弟子晁自揣,奉敕于此东岳,设金箓宝斋、河图大醮,七日行道两度投龙,遂感庆云,三见用斋醮物,奉为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敬造等身老君像一躯并二真人夹侍。
大周久视二年(公元701年),神都青元观主麻慈力亲承圣旨,纳赉龙壁,御词,缯帛及香等物,诣此观中斋醮,功毕,伏愿我皇万福,室业恒隆,敬勒昌龄冀同,砺而无朽。
大周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道士金台观主赵敬同等奉十一月七日敕,于此泰山岱岳观灵坛,修金箓宝斋三日三夜,又于观侧灵坛之所,设五岳一百二十盘醮礼,金龙玉壁并投山中。又敬造东方玉宝皇上天尊一铺并二真人,仙童、玉女等夹侍。
大周长安四年(公元704年)九月八日,敕使内供奉、襄州神武县云表观主周玄度等奉三月二十九日敕令,自于名山大川投龙璧,修无上高元,金玄玉清,九转金房度命斋三日三夜行道,陈设醮礼。
十月十五日,大弘道观威仪师邢虚应等奉敕于东岳建金箓大斋,四十九日行道,设醮,表奏,投龙,荐璧,以本命镇彩物奉为皇帝敬造石玉宝皇上天尊一铺,十事及壁画天尊一铺二十二事,敬书本际经一部。
大周圣历三年(公元700年),道士胡超奉命在嵩山投金简一通。这通金简于80年代在嵩山发现,长36.3厘米,重225克,双钩镌刻:“上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先,谨诣中岳嵩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五 利用道教术长生
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武则天幸嵩山,过缑氏,谒升仙太子庙。升仙太子即周灵王太晋。相传他升仙后,桓良在嵩山遇见了他,他说:“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这一天王子晋果然乘着一只白鹤驻足缑山顶,举手谢家人而去,后人因而立祠,武则天改为“升仙太子庙”。
武则天在拜谒升仙太子王子晋塑像后,感恋不己,并亲制《升仙太子碑并序》长文,署名为“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御制御书”。碑连额高一丈七尺四寸,三十三行,每行六十六字,行书。在这两千多字的碑文中,洋洋洒洒,气势豪爽,畅叙对道教神仙的向往,对升仙太子的追慕。其庙早己毁没,而碑孤然独存。
武则天为何对升仙太子情有独钟?这有一段来历。武则天称帝后,她急不可奈地挑选了年青貎美、身强力壮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面首(男宠),昼夜陪侍。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为了讨好姑母,硬说张昌宗为王子晋后身,并且写诗来歌颂,武则天十分高兴。自此以后,张昌宗在宫中以仙人王子晋打扮,披羽衣,吹箫骑木鹤,奏乐于庭。
武则天追慕王子晋,还希望自己也能够象仙人一样长生久视,为此,她称帝后,还造了不少奇字,以千千万万为年,永生久王为证,长生王为圣等,正因为她迷信神仙长生,对炼丹服药很感兴趣。她利用道士胡超为其炼丹。男宠张氏兄弟也为其炼丹。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太平公主荐昌宗入侍禁中,不久,昌宗告诉武则天说:“臣兄易之器用过臣,兼工合炼”。于是,即令召见则天甚悦。后来,二张除“善冶炼药石”外,骄横恣肆,奸赃狼藉。长安末年(公元704年),朝臣奏“昌宗赃四百万,当免官”,但有人复奏“昌宗往因合炼神丹,圣躬服之有效,此实莫大之功。”武则天很高兴,昌宗便又复职。
唐代皇帝多因服丹药而死,只有武则天例外,服药而享年八十一岁。
六 改抑道崇佛为道佛齐重
天授年(公元691年)四月,武则天下令:“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此令一下,僧怀义、恃宠作威,到弘道观强逼观主侯敬忠为僧,侯一连四年怏怏不得其志。武则天不但废除了老子的玄元皇帝称号,还罢除了贡举人习《老子》的规定,因此,曾一度出现道士叛道归僧现象。如东都大恒观主杜乂,叛道为僧,住授记寺,并杀回马枪,著书立说,大反道教。如此以来,坚定立场的道徒劳,极力反对武则天的“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的命令,便加剧了二教矛盾,互相诽谤。武则天耳闻目睹,紧接着便又下了一道《禁僧道毁谤制》,进而又规定:“老释既自元同,道佛亦合齐重”就这样,以折中办法,用政策条文定了下来,算是解决了道佛矛盾。
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东都福先寺僧惠澄乞表毁《化胡经》。武则天令朝官评议《化胡经》事。多数大臣表示化胡是实,为经不虚。则天只好敕令“老君化胡,典诰攸著,岂容僧辈,妄请削除,……明知化胡是实,作佛非谬;道能方便设教,佛本因道而生”,彻底否决了毁《化胡经》的建议,平息了反道风波。
更多阅读
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神秘预言预测武则天代唐称帝(图) 武则天为什么要称帝
节选自《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题记:一代女皇呼之欲出,唐太宗再英明也是枉然【谣谶】唐中弱,有女武代王.mm《新唐书.方技列传》【释义】唐王室中道衰弱,会出现一位女主武王代掌天下.
转载 让人感动得流鼻涕的历史故事一 令人感动的故事
原文地址:让人感动得流鼻涕的历史故事(一)作者:阿成作者:站很高阿部闲来无事的时候,翻翻历史。翻的次数多
电视剧“中国地”的真实历史故事 真实的历史电视剧
“中国地”的真实历史故事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3NzIwNjc2.html来源:四川广播电视报 0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中国地》,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传奇故事都让观众无比着迷,剧中主角——抗日传奇人物赵老嘎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的真
电影《一步之遥》中舒淇的原型王莲英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以及旧上 一步之遥舒淇配音
【赵彬的回答(120票)】:如题主所说,《一步之遥》里完颜英的原型就是昔日旧上海的“花国总理”王莲英,仔细看看还有几分相像呢。不过电影里舒淇的造型当然更美艳啦。OK,书归正传,咱们说花国大选和王莲英。一、妓女也要有梦想 万一大选赢
麻醉药的历史故事转载 麻醉药的历史
外科学发展的先决条件——麻醉药【转载于http://rcs.wuchang-edu.com/Resource/GZ/GZHX/HXBL/BMKXYW/20000038ZW_0011.htm】如果不小心割破了手指或是摔破了膝盖,那种疼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