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岛又名菲利普岛(PhillipIsland),在墨尔本东南部,因为岛上最著名的是可以准时看到外出捕食的企鹅回巢,所以又叫做企鹅岛。虽称为岛,但是有一端距离陆地很近,有公路桥连接,离开墨尔本后,行驶一个多小时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就已经上岛了。这一处小岛是动物的乐园,不但居住着身高30厘米的仙企鹅,还有考拉、海豹,海鸥更是随处可见。我们住在小岛上的小镇Cowes,出门就是沙滩、大海,景色宜人。在information得到的地图上可以看出,我们住在小岛的最北面,整个小岛的形状有些像身躯庞大,拖着又细又长尾巴的老鼠。
在岛上住了两天,真有点乐不思蜀,感觉整个小岛远离尘嚣,简直一尘不染,岛上道路平坦,基础设施完善,虽是冬天,却湿润舒适,是度假的首选之地。
小岛上有机场,四面八方都有码头,每天定时有船到更远一些的海岛或回到陆地上去。
清晨,太阳还没有露头,“家”门口的海滩上空无一人,整个沙滩一个脚印都没有,只有海浪的声音一个接着一个。
海滩上有儿童游乐区域,还有干净整齐的barbecue设施,设计十分人性化,亭子里是操作简便的电烤炉,亭子旁边是宽大实用的木长条桌椅,还有水管子,可随时取水,在水管子旁边的角落处还整齐的放着一块小肥皂,想的非常周全。
码头旁边有一处小小的纪念碑,纪念碑四周刻着一些人名,是为了纪念菲利普岛上在一战和二战当中牺牲的战士,很朴素但是很庄严。
到达澳大利亚后,在所有的景区,包括机场、商店各类服务行业的标识除了英文外再没有其他的文字。但是在企鹅中心,我第一次看到了汉字的告示,提醒游客以此为界限,进入企鹅中心后,就不允许再拍照和摄像了。并有专人提供袋子把不能放进书包的器材装起来。虽然不是汉字的请勿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之类的,但也显得十分刺眼。不过随着离企鹅上岸的时间越来越近,坐在观众席上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到理解了这一点,来此观看小企鹅的有80%以上都是中国人,大部分中国的家长带着孩子,因为不时有中文呼儿唤女的声音。在遥远的南半球,大陆最南端的小岛上同时有这么多同胞聚集在一起,真难得。
企鹅上岸了,但是天色也暗了下来,企鹅的小身影融入夜色中,海平面几不可见,更别提看见小小的企鹅了。我们感到很遗憾,只好顺着栈道往回走,却发现,栈道下面全是回家的小企鹅,一家家排着队在小灌木中穿行,摇摇晃晃,非常可爱,还不时的高声鸣叫。企鹅的毛皮油光光的,虽然刚从水里出来,却没有湿漉漉的感觉,企鹅们对身边这么多的游客一点也不害怕,早就适应了这样的过程。刚刚讲解员介绍,这些小企鹅生活非常规律,按时出发,按时回家。但是,这个但是很糟糕,今天回家的小企鹅,也许第二天出海后就回不来了,因为捕食的路途遥远又险恶,也许哪一只出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想到这一点,我感到今天看到的这些小企鹅和自己很有缘分,可惜我们之间无法把这个意思互相表达一下。
企鹅不能拍照,考拉却不忌讳这个,因为考拉老弟一天要睡20个小时,人家蜷成一团在高高的桉树顶端呼呼大睡,任凭大风把树枝吹得摇摇摆摆都不害怕,当然更不在乎拍照了,连我的小屁屁都不用遮掩,大家随意好了。
Thenobbies在小岛的最西端,老鼠的尾巴尖上。这处海角可以看到海豹,我们没看到海豹,却看到了满山遍野的海鸥,围着游人团团转的海鸥。
在企鹅岛我更深的体会到了澳洲人与动物的融洽,鸟类不怕人,在岛上我发现所有的海鸟都愿意往人多的地方飞,因为可以得到食物。有了Thenobbies的经验后,回到cowes小镇吃饭时,我们用虾片招引海鸥,很快就飞过来许多只红嘴鸥围着我们,海鸥能够在空中取食,非常的灵活。
小镇上有一处教堂,我们恰好赶上教会组织的每个月一次的义卖集市,在教堂前的草地上,居民支好帐篷,卖一些自家的用品、花卉或亲手制作的工艺品、衣服帽子等。卖得的款项大部分都捐给教会。
我在搬箱子的这位胖胖的女人摊位上买了一顶她手工编制的毛线帽子,一路上海边的风很大,帽子帮了我大忙。
在企鹅岛这只老鼠的嘴前还有一个更小的小岛,叫做churchillisland,这处小岛是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农庄,目前保留着它的主人Amess家族从1872年开始经营的样子,有19世纪建造的住房,还有打铁的作坊、牛栏、羊圈、工具间、操作间等等,是一处农庄博物馆。
在小岛上参观时,下起了小雨,细雨一直没停,我们在雨中上路离开了churchill island、离开了phillipisland,开始了大洋路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