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过将军的“毫无意义” 毫无意义的意思















所谓“新发现的大顺政权档案和李过撰写著述”(部分)

笑着把眼前呈现的一封据说是360多年前明末一历史人物手书(或“手谕”)反复看了几遍。内容是——

“宗尧兄.主上在通城遇害.再守通城毫无意义.请速合诸将据湖南而为根本.大事至湖南面商.弟李过笔永昌二年五月十九日”(http://baike.baidu.com/view/1154759.htm)

手书者谁?李过、李补之将军。明末农军领袖李自成之侄。在李自成殒命后一度作为其余部总管。他的个人生平自按下不表,却说昨日偶然看央视《探索发现》播出的七集纪录片《李自成宝藏之谜》。因了对晚明的固有兴趣,不仅看了,还一鼓作气看到很晚结束,把手头原本的功课都耽搁了——这题目是个大话头。因为李自成的宝藏意味了什么?想必有些历史知识的人多了解,那是历经270多年有明一代的整个宫廷珍藏,尽在1644那个甲申年的春夏之交被这位来自陕北的农军领袖裹胁着带出北京。所以说当今天我们去北京的故宫参观,个中陈设所见已绝少明代遗存。盖缘于此!

其实这一篇不欲在此历史公案间寻幽探胜的。而是在看过影片最后一集时被某些桥段激灵得有些忍俊不住。关了电视再上网,一搜来去,方了解其实此间最大公案才不是什么“明宫宝藏”下落何处。这个纪录片的叙事也难免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欲以寻宝之名行探究李闯王“最后结局”之实。但是的确,逻辑上也成立。那年春夏之交,北京紫禁城武英殿“大顺皇帝”的御座还没捂热48小时呢,李便又从“皇帝”变成了被清与南明两造夹杀的“流贼”。对于没有稳固后方及根据地的“马上天子”或“皮箱王朝”——“大顺”来说,宝藏与人一块儿。人到哪儿,宝藏自然跟在不远处。

我上学那会儿,历史教科书对于李自成一代枭雄的结局介绍,是死于今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理由系“受到地主团练武装的袭击”。不过从1980年代以来,围绕李的最终下落,又出了几个新的说法,且都属板上钉钉各有佐证。比较有名的分别是“湖南石门夹山禅隐说”、“黔阳罗公山病殁说”等等。通过这个纪录片,我遂了解到原来湖南的张家界、天门山、常德、慈利乃至湘南的莽山那几处,都有可能是“大顺皇帝”曾经蛰伏的驻跸之所,也算填补了这方面讯息的空白。当然,最后看明白了,这个纪录片还是多少有点为与一直以来的“通山九宫山说”针锋相对一争高下的“通城九宫山说”背书的意思。通山、通城两地,俱在湖北。查地图看亦算比邻。名有一字之差,但两造都有一座“九宫山”。清初各种记录明清嬗代史事的野史笔记,然后的《明史》,在记述李自成的死亡地时,有通山说,也有通城说(当然还有记载为别处的)。且不管死于通山或通城,绝大多数情节都是写“受到当地乡丁的袭击”(具体情节有所差异)。

我是看到影片接近尾声时提及近年来的“重大发现:湖北惊现李自成遗物3000余件”(网路消息亦以此为题),并藉以佐证李是在通城的九宫山罹难。镜头间还给出当地征集来的古物——包括精美曼妙的明朝帝后冕冠(自然属李从北京宫中的劫掠之物)。解说同期声更强调此当早前明十三陵定陵出土两顶万历帝后冕冠以来之无出其右者。

因为抱持对明宫珍藏的高度兴趣,所以关了电视后又专门上网查询,在在了解围绕李自成之死于“通山或通城”两地的近乎暴吵的论争。但浏览过几遍网载所谓“遗物3000余件”的图片、文字后,却实在忍俊不住。不顾网评已有一片声的唱衰,仍想借此发点议论。晚明及明清嬗代的历史部分,个人固然对李自成其人结局没有太多关注,却也因此对“花落谁家”不具定见。窃以为只要充分依据可靠资料抽丝拨茧加以论证,真相自会越辩越明。至少,也能距其更近一些。“通山、通城”两地之争的本事其来有自。我也认可早前官方一直奉持的“通山说”,其上位自有当日1950年代特定的历史背景,未必具备充分的历史考据,所亏欠处自是昭然。只不过现在看过如今被用来佐证“通城九宫山说”的些许“征集文物”以后,却更觉荒诞不经。

百度上都已在“李过”其人的注释里引用了所谓“最新发现”——“根据新发现的大顺政权档案和李过撰写的《传灯杂录》、《永昌大事纪》、《李过日记》、《永昌遗恨录》、《九宫遗恨录》、《南源突围大事记》、《西楼雄梦》、《皇城惊梦》、《闲闲随笔——主上征战年表》、《追记李岩之死》、《元帅诞生及黄龙立寨记》、《平江四十八寨图》、《传薪录》、《鹿鸣洞太极图说》、《读史随笔》、《圣祖公墓记》等数部著述,李过并没死,而是隐居于江西修水县,在湖南平江县与湖北通城县三省交界的黄龙山当了道士,改名李绣,号黄龙真人。”

看到这里,有点学养的看官稍有些明白没?!回到文初我打量过的那封李过书笺(“手谕”)图片,不论从前述其留下林林总总叫人叹为观止的各种著述名称,到这封“手书”的行文......您再不明白,我只有随便来点儿“正否”。话说李过写这封书信时落款为“大顺永昌二年”,即1645年。那个时间,地理及政域上还没有“湖南”一说呢。有明一代到清初,今天的两湖地域并称为“湖广省”,治所武昌府。清康熙三年,也就是要到1664年,才将湖广省南、北各一部分析出,另置湖北、湖南省。至于时人书信体例(包括传统中国行书书写,没有标点)、措辞,特别当日“大顺军”小环境下对李自成的称谓,并同僚间互称等举凡种种,都可圈可议,至少,参酌一下差不多同时代的明朝话本小说都可以。乃至于那个最扎人眼球的“毫无意义”......我看至此还是不用再赘言了吧,真是毫无意义!

其实在这里,委实没兴趣对可能的论辩去作一个一丝不苟的证伪。作伪做到这个份上,自能想见可能的硬拗。一定格局里看这种事,或谓国人素有争地望之心,多年来已届病态,有些属无聊至极:帝王将相市井无赖都不放过,活的死的都要;或以为国家电视台除时政外勉可围观的A咖知识节目,也失去起码的眼力界及判断,任由人浑水摸鱼。我倒是在网上多瞅了一眼,发觉此事大约终属茶壶里的风暴,或连此也够不着,因为史学界好像压根儿没有台面人物对此睥睨一下。如此想来,意图跻身《探索发现》,或更像当下文物拍卖市场间有多假的赝品只要拼命费心上个图录就可藉以漂白身份一般。

这真是一个反智时代!委身于当下这种水准的,怎一个啼笑皆非!忍不住又想起金章宗完颜暻,临摹得一手好瘦金体。其在观赏宋宫遗物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时曾欣然题笔于上,以至千百年来蒙住多少方家眼力,以致于都以为这真是宋徽宗道君皇帝的风雅之好呢。现时的中国,横竖没个事做得漂亮——不管好事坏事,能抖开一展顺眼好看,遑论内核光鲜,更绝少能叫人顶礼称许的智力。举目所见,粗鄙当道,或充斥一干别具无知与荒诞的傻冒。只可怜余下为数不多的正经人,该叫其多么羞惭。

都是你们的同胞呢!行行好吧!

就此搁笔。

附:相关网帖上据称系大顺军遗物之一的石碑刻内容(落款是:大顺军)——

1、大顺军端石碑刻六块(见图3)。这套碑刻发现于江西修水县与铜鼓县交界的练兵场(据传大顺军在此练兵而得名)附近的三位村民家。碑石每块之间大小、厚薄、轻重不一,高在40— 45cm之间,宽在28—40cm之间,厚在2—3cm之间,碑石每块均为四句诗文,落款均署“大顺军”,共186字,诗文如下:

明季三秦多苦難,遼東八旗妄稱天。群雄並起共逐鹿,洪盧揮刀困好漢。大順軍
明公舉劍起銀川,揮洒英豪震九邊。闖王迎祥恨就義,當仁不讓軍心安。大順軍
既占關中議遠謀,稱王建祚複改元。揮軍北上搗京師,所向披靡無敢戰。大順軍
一日北京龍椅坐,正當奮力安天下,不幸漢奸引虎狼,神州變色辱皇漢。大順軍
三軍既頹返關中,一戰滿清敗潼關。皇天不佑勢難起,亡我闖王九宮山。大順軍
一身戎馬攜刀劍,救世安民志自遠。時不我濟身先死,青史載名百代傳。大順軍

2、永昌二年汉白玉碑刻1块(见图4)。这块碑刻发现于江西武宁县与湖北阳新县交界的大洞牛金星后裔所在地。碑石长97cm,宽39cm,厚12cm,正面篆书“山高水长”;背面8句诗文,落款为“永昌二年”,共60字,诗文如下:

亡吾闖王九宮山,血海深仇恨不消。滅絕通城縣賊人,豈能還吾闖王魂?
天大地大不留人,何處去寻吾王回?順軍將士寸腸斷,跪泣狂呼吾王歸!
永昌二年

相关链接

http://www.baidu.com/s?tn=baidusite&ie=utf-8&bs=李自成宝藏&f=8&rsv_bp=1&wd=大顺军遗物&rsv_sug3=16&rsv_sug4=798&rsv_sug1=14&rsv_sug=0&inputT=2195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72183.html

更多阅读

李鸿章后代的幸与不幸 李鸿章的后代

李鸿章与曾国藩不一样,他竭力培养自己的儿子从政,在危机四伏的晚清骇浪中奔突。曾国藩为了自己子孙福寿,坚决不让他们带兵打仗。但从最后的结果看,不同的愿望走向了同一个现实,曾李两家的后人都走了专业人才道路。李鸿章兄弟崛起李鸿章

李商隐的玉溪爱情诗 李商隐的无题

李商隐是唐怀州河内人,即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就在他的故乡近邻,曾经发生过一起对他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这段恋爱史,无论对他的人生,还是对他的诗文创作,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这要从他的别号说起。李商隐有两个别号,一个叫玉溪生,一个叫

李雨春的爱情 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

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春天,春雨滋润了一户姓李的人家,李家的漂亮媳妇生了一个女娃,起名:李雨春。,李雨春十八岁以前的生活,快乐,平淡,像她家房门到院门间的距离,走起来毫无情趣,却是她人生的起点。院门前有两条路,一条向西,一路上有山泉、野花、小

声明:《李过将军的“毫无意义” 毫无意义的意思》为网友橙色女招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