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举例论证方法训练
【概念诠释】
举例论证是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的一种论证方法。例证可以分为事例和语例两类。事例:以当前的或者历史的事件或人物作例证。语例:用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的话作例证。
【方法引领】
一、举例要简练概括。举例记事虽然也要用到记叙的表达方式,但和记叙文的写法不同,不需要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神态、动作,故事发生的场景等做细致生动的描绘。议论文只是借事说理,所叙事例只要能证明观点即可,文章的重点是作者所论证的观点而不是用来说理的事例。如果不考虑论点的需要,信笔写去,甚至进行大段的记叙,那事例不但起不到应有的论证作用,还会使议论文变成“两头议、中间叙”的不伦不类的文章。
二、举例要紧扣论点。举例论证时,所举事例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紧密相扣,这才能起到论证的作用。要做到这样,首先在选择事例时,就要看事例本身是否蕴含着所要论证的观点。同时,由于事例本身往往具有多义性,因此,在叙述事例时,还要有意识地突出事例中与论点相扣的一面,不能泛泛地说事,即围绕论点定向复述事例。
三、举例要析理透辟。举例是为了说理,举例过程中或概述事例之后要对事例作适当的分析,将其中蕴含的道理围绕观点说清说透,这对于增强论证的力量也是很有必要的。切忌不加分析地信手拈来,随意罗列事例,这样必然会造成事理脱节,举例失当。
【片断赏析】
1、人皆愿己成才,于是,就有人羡慕那些一鸣惊人之才。其实,一鸣之前必有百鸣、千鸣、万鸣,只是未使人惊而已。(观点)达芬奇画《蒙娜丽莎》之前,作画何止万千,据说他画蛋就画了好几十天。莫泊桑的成名小说《羊脂球》发表前曾被退稿四十九次,稿纸堆起来有书桌般高。(事例)(《“一鸣”与“万鸣”》)
点评:
在这一段议论中,作者为了论证在惊人的一鸣之前,必有未能惊人的许多鸣,举了达芬奇画蛋与莫泊桑遭退稿的例子。在叙述事例时,作者特别点明达芬奇画了《蒙娜丽莎》,莫泊桑发表了《羊脂球》,以照应论点中“惊人的一鸣”,再以作画“万千”、画蛋“好几十天”、退稿“四十九次”等具体的数字照应未能惊人的“百鸣、千鸣、万鸣”,事例与论点紧紧相扣,十分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然而,这里举到的两个事例也都可以从别的角度去论证别的一些观点,而当论点不同时,叙述事例的角度也要作相应改变。例如,达芬奇画蛋也可以引用来证明练习基本功的重要,这时对事例的叙述就要从强调达芬奇的成功是从画蛋起步的角度来写了。莫泊桑的故事也是证明人不能怕遭遇挫折的绝好材料,而对事例的叙述可以改成“莫泊桑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退稿毫不气馁,这才有了《羊脂球》的问世”,这样写突出莫泊桑不因退稿而辍笔,终于获得成功的一面,能使论证更为有力。总之,叙述事例时,一定要考虑到对论点的照应,对论点扣得越紧,论证就越有力。
2、速度来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飞人刘翔,志在让世界明白,中国人、亚洲人也能飞起来,终于他有了让全世界惊奇的一飞。正是这个“让世界明白”的目标,成为刘翔不断进取、不断加速的动力源泉。(《为人生提速》)
点评: 这段文字摘自一篇论述人生要靠速度取胜的文章。如果泛泛地举刘翔的例子,说刘翔正是以速度夺冠,论证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跑得快才能得第一的道理谁都明白。然而,对刘翔的例子作了分析之后,论证就有了力量。刘翔的速度是来自他的富有挑战性的目标,正是这个目标成为给人生加速的动力。这样就从一个个别性的事例中,揭示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道理,人生应该确立一个奋斗目标,这才会有加速前进的动力。如果不作这样的分析说理,那么刘翔跑得快得冠军的事,跟常人的人生就没有什么关系。
【相关链接】
运用《鸿门宴》《游褒禅山记》《陈情表》中的人物和事理可以论证哪些观点?
【练习平台】
当你春风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痛苦时,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当你烦恼时,留点空白给快乐,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情是第二个自我。
以“留点空白”为话题,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议论文片断。
【片断赏析】
大凡爱国志士都是忧国忧民在先的。屈原被放逐后仍然心系楚王,“哀民生之多艰”,杜甫身居茅屋,心忧黎民,宁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也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纵观历史,从“壮怀激烈”、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到解放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事)千百年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铭,陶冶着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成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就是我们民族长盛不衰的原因。(理
【美文赏析】
好学与成才
爱因斯坦有一个著名的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努力,“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在这里“艰苦的努力”的内容便是“学习和钻研”。
也有人提出成才是遗传素质、个人努力、环境与机遇的函数这一观点,不论是爱因斯坦的成才公式,还是成才函数说,都指出了成功的一大秘诀,那便是好学。
好学是成才的必经之路。我国古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为了写作《本草纲目》,在三十五岁时就读了古代医书八百多种,单是摘下的笔记就装装满了好几柜子。小说《热爱生命》、《铁蹄》、《马丁·伊登》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随手把好的字、句记在纸上,有的夹在镜子缝里,有的别在晒衣绳上,有的放在衣袋里,以便随时记诵学习。他们的学习精神可谓刻苦非凡了。他们不正是凭着这种顽强搏击的精神,才最终成才的吗?由此可见,成才的机遇总是特别青睐好学者,成才与好学总是密切相连的。
幻想丰收是轻松的,它可以用彩笔描绘;庆祝丰收是欢乐的,它可以用响鼓紧擂;而创造丰收是辛苦的,它需要流淌汗水,需要付出十倍、百倍,以至于万倍的努力。不花任何力气,就成为社会的强者,这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有一个故事,说是方仲永5岁即能作诗,天赋甚佳,然而后来沉于卖弄,不习修读,最终成了平庸之辈。可见,仅仅依赖天赋和灵感是不能成才的,正如大科学家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无数事实也雄辨地证明就是天生不那么聪明的人,只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加上自己的发愤刻苦,也完全可以成才。数学家张广厚,考初中时,因为数学成绩差没被录取。后来他进了一个补习班,发愤学习。早晨不到5点钟就起床,老师8点钟来补课时,他已在校学习两个小时了。老师教一题他自己却做了二三十题。渐渐地,他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基础也打得较好了。考入北京大学后,第一次数学分析测验,他只得两分,但他仍不灰心,而是更加勤奋学习。终于慢慢地进入了数学大门,成为知名的青年学者。
有人也许会说:“既然成才者一心好学,那么好学者也必成才了。”那也不一定,因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方法,要走正确的途径。如果一个人逆道而行,即使他做出再多的努力也是无助,因此勤奋刻苦应是建立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上的。
年轻的朋友们,现在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各种成才的客观条件已具备。用我们奋斗的双手,去扣紧青春的琴弦,奏出人生美妙动听的乐章吧!
【简评】:“好学与成才”是个充满辩证法的论题,习作者也正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对此命题作了比较严密地的论述。首段即阐明“好学”是“成才”的基础,是成才的必由之路,接着便以充分的事实加以论证。从主观愿望的“好学”到实事求是的真实这中间是要以劳动的付出作代价的,坐想成才是不可能的。(冯实原作傅朝评改)
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亮点透视】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令人可喜的是,这三个分论点,并非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而是“层层深入”。再者,文中所用例证,均采自高中语文课本。文中提到的人物如宋江、刘备、孔明、班超、林则徐、秦始皇、楚霸王等,均为人所熟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古典诗文如《出塞》、《过秦论》、《阿房宫赋》及名人如孟子、孔明等的“名句”“信手拈来”,且运用得十分熨帖。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学习目标]
掌握分析例证的方法
分析例证就是揭示论据和论点的联系,分析论据的本质意义,寻求论据和论点意义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揭示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得越深刻,论据和论点的联系就越紧密。这样,论证就越有力,论点或分论点就越突出。
[方法引领]
一、因果分析法
在叙述事例之后,分析论据行为存在或结果产生的的原因,即对事例中的行为或结果,沿着“为什么”的思路究其根源,探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说明事例的原因或结果与论点的关系。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例如:
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努力与成功》)
作者在叙述事例之后,先用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引向深处,接着用“这是由于”透彻地揭示了费尔马资质的优劣,最后用“由此看来”得出结论,努力与成功并不成正比。这样的分析使论证紧扣论点,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
二、假设分析法
在列举事实论据之后,即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或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从而证明原论点的正确性。例如:
有人把科学家有重大发现、发明的原因归结为偶然的机遇,这实在是一个谬论。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试想,如果弗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糖没有历经数十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明者吗?(《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文中用“试想”“如果……不是……”的思路,对事例从反面加以剖析,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原论点“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的正确性,方法巧妙。
三、意义分析法
在叙述事例之后,用精练的语言评判事例中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境界或其所作所为的价值、意义等,从而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更有力地论证观点。例如:
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他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籍。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财富。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舍得》片段)
文章的前两句属于必需的记叙,后两句关于高尔基“舍弃”“守住”的分析体现了作者的认知水准,特别是最后“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一句,一锤定音,很好地论证了“舍”与“得”的关系。
四、比较分析法
用与所述事例在某方面相同或相反的材料进行类比或对比,从而揭示出材料的意义,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例如: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论“从谏如流”》片段)
作者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齐威王四个人物的事例,一反一正,进行比较,在鲜明的对比中充分阐明了对待“从谏”的不同态度及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性。
五、点面结合法
“点面结合”即举例要有侧重点,这个“点”是典型代表,要确凿可靠,写得相对“详”一些,也要照顾到“面”因为一篇文章中“点”是有限的,因而没有“面”,“点”也只能是个别事物,这样会削弱说服力。所以要采用高度概括的形式,列举不同时期不同国别或一类性质的事例。例如:
慧眼识真才!有真才的人最能识别和推荐真才!(观点)“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说的是唐朝一个尚未出名的项斯,拿着自己的诗集送给已有名气的诗人杨敬之看,他一读,就认为项斯是一个真有才学的人,便到处称颂项斯的诗歌。(详例,点)鲍叔牙荐管仲,萧何月下追韩信,徐庶走马荐诸葛,宗泽国难当头举岳飞,熊庆来力排异议擢拔华罗庚,王亚南见微知著赏识陈景润。(概例)诸如此类,无不是真才识真才,英雄荐英雄。(面)
[相关链接]
从《离骚》《苏武传》中可以提炼那些写作的素材论证哪些观点?
[练习平台]
请在《站得高些》《诱惑》《阳光》等话题中任选一个,用举例论证分析的方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断。
作文学案03延伸阅读
——举例论证入木三分
主备人:赵海燕 梁桂萍 王冬梅 审核人:辛青
[片断赏析]
1、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学会包容》)(这种叙例方式就是围绕中心论点,用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列出一组事例,一般一个例子用一个句子表述,句子内涵要相当丰富,且一针见血,一语道破论据中与论点照应的内涵。)
2、不错,人们记住的是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忠臣屈原,而不是“争宠而心害其能”的谄臣上官大夫;人们记住的是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而不是嫉羡妒能的小人秦桧。名利乃身外之物,得到它的多少是以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的大小来衡量的。大公无私人的人自然流芳千古,自私自利、欺世盗名之徒必然遗臭万年。(《名利乃身外之物》)(摆出正反两个事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述,突出正确与错误,从而证明观点的正确。)
3、应该认识到,议论文质量的高低,除了论点的正确与否、论据典型与否外,首要的要看分析是否全面、深刻、辩证。同样一个论点,所用的事例相同或相近,但由于分析深入程度不同,其质量就大不一样。请看下面两则议论:
⑴生活需要勇敢者,但光凭勇敢是不够的,有勇还得有谋,就是说一定要学会用智。我国古代田忌赛马、西门豹治邺、孙膑战胜庞涓等,不都是由于用智才成为脍炙人口的故事吗?生活需要勇敢者,更需要智勇双全者。
⑵勇敢是值得赞美的品格,但光凭勇敢是不够的,有勇还得有谋,就是说一定要学会用智。我国古代田忌赛马、西门豹治邺、孙膑战胜庞涓等,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用智,可以弱胜强,事半功倍;可出奇制胜,巧获成功;可少走弯路,顺利地实现目标。时代需要的是智勇双全的英豪。
这里两则议论的论点、论据几乎相同,但分析的深浅程度不同。第二则议论说明了用智的深刻意义,揭示了论据、论点间的逻辑关系:用智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所以有勇还要有谋,因而更具说服力。
[例文赏析]记住的与忘却的(四川考生)
大海的浪花说,记住它的温柔,忘却它的咆哮;吹拂的海峰说,记住它的轻盈,忘却它的肆虐。
高高的山峰说,记住它的巍峨,忘却它的险恶;曲折的山路说,记住它的幽美,忘却它的崎岖。
升起的太阳说,记住春天的明媚,秋天的凉爽,冬天的温暖;忘却夏日的炙烤。
带刺的玫瑰说,记住它的鲜艳,花叶的翠绿,花香的清幽;忘却它的伤刺。
在人生的长河中,记住欢唱和奔腾,忘却曲折和漩涡,长河奔流不息。
在人生的舞台上,记住鲜花和掌声,忘却冷落和嘲笑,舞剧常演不衰。
在人生的旅途中,记住欢笑和歌声,忘却不幸和灾难,日历日新月异。
司马迁,记住华夏民族灿烂的文化,记住父辈临终的遗愿,记住自己肩负的使命;忘却不幸,忘却艰难,忘却朋友的误解,经过十余年的艰苦笔耕,撰写了我国史学的奠基之作——首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邓小平,记住中国人民的幸福,记住心中的信念,记住共产党人的使命;忘却“三起三落”的苦难,忘却历史的误解,忘却改革开放的艰难,带领人民走上富裕的康庄大道,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袁隆平,记住中国人的生存发展,记住人民的养育之恩,记住对攀登科学高峰的企求;忘却那噩梦般的年代,忘却遭遇的冷笑挖苦,忘却公关时的艰辛,成功研制和推广杂交水稻,成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司马迁、邓小平、袁隆平,他们的宽广的胸怀容纳了宽广的美好世界!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说过:“没有遗忘就没有幸福。”
忘却的是昨天的坎坷,意外的损失,遭遇的伤害,听到的流言;记住的是自己的责任,亲人的扶持,朋友的信任,同事的帮助。
生活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有时,该忘却的,却记住了;有时,该记住的,却忘却了。其实,这忘却和记住也并非只是两座对峙的高山。在这忘却和记住的对峙的高山上,可以架起一座心灵之桥,让时间流淌和冲刷:该忘却的忘却,该记住的记住。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历史。
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句传颂千古的佳话,道出了每一个磨难人生的心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地面上白雪凯凯之时,不要悲伤,不要难过,会有那么一刻,你会看到繁花盛开的景象。
当生命遭遇隆冬的时候,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心儿,永远向着未来,在飘雪的季节里守候花开!
他受尽了人生的磨难,在遭受宫刑之后,他悲痛欲绝。曾几何时,老人举起拳头,向着天空咆哮,想了却此生,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愿望让他坚强地活了下来。在经历生命无数寒冬之后,他终于达成了梦想,成就了流芳百世的《史记》。从此,司马迁这个坚韧不拔的形象就永远地挂在了人们的嘴上,活在人们的心中。
在飘雪的季节里,太史公守候到了花开,用顽强的斗志,验证了他不屈不挠的人生!
在神秘浩瀚的太空中,首次留下中国人足迹的航天英雄,翟志刚曾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但他败而不馁,继续脚踏实地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生命的“冬季”积淀着力量,等待喷薄,终于获得了“飞天”的机会,那一刻,他在太空中挥动着鲜艳的五星红旗;那一刻,他把中华民族仰望星空时的梦想兑现成了现实。
在飘雪的季节里,翟志刚守候到了花开,他用坦然乐观的微笑,诠释着他对事业的热爱,用艰辛的奋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从容!
她是人类爱的使者,5岁患阴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就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就像流星一样,把光撒遍人间。
在飘雪的季节里,张海迪守候到了花开,用自信绽放出温柔的微笑,用生命和激情,化作甘霖,洒向人间;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人生就是这样,当生命的寒冬来临之时,不要悲伤,不要难过,要勇敢,要坚强,我们始终相信:冬天来了,春天的脚步就近了。经历无数风雪之后,会有那么一天,你会不知不觉地发现,地面上早已经露出了五彩缤纷的笑脸!
论证方法:
一、举例论证: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实,能够增强论述的力量和说服力。类型有:
1、点:是典型代表,要确凿可靠,写得相对“详”一些。
“千秋不朽匠人心”的勾践卧薪尝胆,演绎了等待之后的成功。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战败于吴王夫差,忍辱负重,帮吴王养马饲马,俨然奴隶之身。带到吴王夫差放他回国后,勾践立志要时刻记得当时的苦楚与卑微。苦胆悬房梁,坐卧皆要尝;睡时抛被褥,只恋木柴床。一分一秒的煎熬,一丝一毫的铭记。勾践从容地畅饮这如海的苦痛,承担这如山的艰难,哪怕希望幽光如豆,也决不放弃。上天是不会辜负与准备的人,他待到时机到来,将吴国围追堵截,大获全胜,一洗前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耐心和毅力,若勾践亦如芸芸众生般轻言放弃,急躁地追寻成功,怎会有报亡国仇的一天!勾践在等待的过程中积蓄能量,镇静地度过每一个夜晚,以充沛的生命力迎接次日黎明的曙光。在等待中厚积薄发,在等待中洗雪亡国之耻。(以“等待”为话题)
2、面:是略写事例,使事例丰富,增强说服力。
人生如棋,积跬步方能成千里。没有谁能在想入非非间一步登天“将”对手的“军”,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间靠近目的地。哲学中告诉我们,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应注意量的积累,从而在适当的时机促成质变。从小便熟谙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更是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这个道理。此外,从古代由一名失去双亲零丁孤苦的放牛娃成长为一代天之骄子的朱元璋,到近代由因贫贱无钱买书受人颐指气使的鞋店学徒成长为一位无产阶级着名文学家的高尔基,再到当代白手起家最终名列世界富豪榜榜首的比尔。盖茨,无一不用他们震撼世人的成功演驿着“跬步”的魔力。
3、“点面结合”即举例要有侧重点,也要照顾到“面”。
慧眼识真才!有真才的人最能识别和推荐真才!(观点)“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说的是唐朝一个尚未出名的项斯,拿着自己的诗集送给已有名气的诗人杨敬之看,他一读,就认为项斯是一个真有才学的人,便到处称颂项斯的诗歌。(详例,点)鲍叔牙荐管仲,萧何月下追韩信,徐庶走马荐诸葛,宗泽国难当头举岳飞,熊庆来力排异议擢拔华罗庚,王亚南见微知著赏识陈景润。(概例)诸如此类,无不是真才识真才,英雄荐英雄。(面)
二、道理论证: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事例论证。由于道理论证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一)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论点。
(二)针对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进行深入剖析,并对核心部分加以强调的部分。
(三)运用已知条件,推理未知结论的整体推理过程。
(四)针对论点,指出或强调观点的内涵或外延,避免误解,确保论证逻辑严密的部分。
(五)进行归纳总结,阐述结论的部分。
例如:
智慧决定成败。(1)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谚语;(2)智慧总是强于力量,古罗马费德鲁斯在《寓言》中的断言;(3)爱民治国,能无智乎?生于春秋时代的老子,曾这样语气沉重地反问;(4)兵贵智而不贵力,《宋史.傅辑传》所做的结论掷地有声。(5)可见,小至纷繁琐碎的生活,大到治国强兵之道,智慧无一不是先决要素。曹冲浮船称象,孙膑围魏救赵,高斯独占鳌头。(6)智慧之手,帮助这些思维纵横的人实现了能别人所不能为、救别人所不能救、达别人所不能达的人生境界。(7)做事离不开方法,欲成就丰功伟业,必须先有超越常人之法,而智慧是生成捷径、技巧的土壤,是事半功倍之花盛开的阳光雨露。(8)一个人想成就点什么,一个人想达成某个目标,单靠蛮干是不可取的,开动脑筋会缩短通向成功的路。
然而需要提示的是,智慧只是决定成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再好的途径,抛开了实践,舍弃了奋斗,也是一纸空话。这里说的智慧决定成败,是强调开启智慧头脑的重要性,并不否定其他决定因素对成败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在这一段论述中:
(1)、(2)、(3)、(4)属于引用道理论据来论证观点的道理论证;
(5)、(6)属于剖析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进行局部总结类型的道理论证;
(7)属于推理形式的道理论证;
(8)属于总结全段或全篇,阐述结论性的道理论证。
三、对比论证:要紧扣论题,要明确“对比点”,要准确分析。
对于一个国家,更需要撑起这片道德的天空。中原三国鼎立,孙权有谋,曹操有才,刘备有德。然而在青史竹帛中,最为人称道,流芳百世的还是刘备的“德”。因为厚德,五虎大将甘于以死献命,蜀国百姓也甘于与之出生入死。然而,我只叹,在今天的天空下,道德却出现了滑坡。从汶川地震的“范跑跑”事件到近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让原本光滑美丽的道德外衣已布满疤痕。正因为鄙德,让他们失去了良知,重现国民劣根。同在蓝天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看来我们确实要撑起道德这片蓝天。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由此看来,“从谏如流”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