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审美赏析 题乌江亭杜牧阅读答案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审美赏析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即项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秦末跟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自刎而死。

杜牧《题乌江亭》就是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痛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据说是项羽自刎之处。全诗如下: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起句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即是说战争中胜败之事,不能预料。“兵家”即指战争。“期”即预测期、预料。这一句诗人直言胜败乃兵家常事。在诗人看来,即使失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同时,也为自己发表观点作了铺垫。
  第二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写道:“包羞忍耻是男儿。”“包”即包容。“忍”即容忍,忍耐。“包羞忍耻”形容忍羞愧与耻辱。“男儿”即男子汉,大丈夫。这一句,诗人强调指出了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的观点。联系上一句,在诗人看来,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算不上真正的“男儿”。那么,在诗人眼中,什么才是真正的“男儿?答案是明显的——不但有英雄气概,而且还要“包羞忍耻”。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审美赏析 题乌江亭杜牧阅读答案
诗歌的第三句接上句而转,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江东”指江南,项羽起兵的地方。从意义来看,这一句是诗人化用了亭长所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话。意思是说,江东这个地方人才很多,若能吸取教训,完全可以重整旗鼓。我们知道,在中国文学中,对项羽评价观点很多的。李清照《夏日绝句》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歌明显表现了李清照的观点——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即使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所以,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的话,认为项羽的死表现了他的气节。但在诗人杜牧来看,“包羞忍耻”而重返江东,再整旗鼓,这才是“男儿”的本色。

所以,诗人最后写道:“卷土重来未可知。”“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意思是说,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当然,意思是说有可能卷土重来)。这一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是诗人情感的集中表现,着力体现了“包羞忍耻”之后的“男儿”气概。可以说,“卷土重来”是“包羞忍耻”的结果。可是项羽却没有做到。这里,诗人用“卷土重来”不但表现出了一种博大的气势,不但是在强调“包羞忍耻是男儿”的思想,而且也暗示了自己对项羽自刎乌江而惋惜。当然,我们从这里,也感受到了诗人蕴含其中的思想——“男儿”就要“败不馁”,就要挫折中前行的思想。

在艺术上,首先,层层推进,卒章显志;其次,表意新颖,富有思辨;再次,借题发挥,意义深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72714.html

更多阅读

江东子弟多才俊 秦时明月汉时关

今早拂晓睡得将醒未醒之时,迷迷糊糊竟会莫名其妙想起孙策来。当年何等意气风发的小霸王啊,其父死时他也才17岁,和我一般年岁;其后先投袁术,后归江东,又有周郎辅助,竟硬是几年里打下一片江山来。总觉得江东更象这两个少年郎的一个游戏,只想着

声明:《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审美赏析 题乌江亭杜牧阅读答案》为网友森屿海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