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白杨》板书设计图片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领悟故事的深刻思想内涵,初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领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了文内容,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现实与虚幻相结合的表达方法,结合具体语句、段落深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已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揭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大年夜吗?一家人温暖舒适地围坐在圆桌旁,品尝着美味佳肴,享受着亲人团聚的欢乐,是多么美好啊!但是,你们想过吗?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大年夜,有个和你们同样年龄的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叫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出示课题)。这篇童话是谁写的?(安徒生),他是丹麦著名的作家。他写这篇童话的目的是什么呢?同学们学完课文后就明白了。
  二、检查预习
  1.出示检查题。
  (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喷香(pēn pèn)火柴梗(gěng géng)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②精巧细致,质量很好。()
  2.学生作业。
  3.反馈。
  第1、2题校对后,把词语读一次。
  三、检查预习
  1.默读课文,完成练习三。
  试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先写____,接着写____,最后写____。
  2.学生读书、作业。
  3.反馈。
  第3题校对后,再浓缩为小标题:[卖火柴、擦火柴、冻死了]
  4.根据这些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11)(12~13)
  四、学习第一段
  (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快速小声读第一段,思考: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可怜的小女孩!]
  (二)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1.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小女孩很可怜?用“____”划出有关语句。
  (1)点拨、引导,教学其中一句。
  a.幻灯出示。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b.能抓住重点词来谈谈吗?
  c.概括一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她很可怜?(怜)
  (2)放手自学其余三句。
  a.写小女孩冷的词句还有吗?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读懂这三句话,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学生练习。
  (3)讨论:这四个句子写冷的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
  点拨:这些重点词的音要稍拉长些,读到最后用发抖的感觉来烘托出小女孩越来越冷的感觉。
  练读——指读——评议——指读——齐读
  2.还有哪些地方写出小女孩很可怜呢?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还写出了饿)
  “饿”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可怜,写饿的词句还有吗?
  (“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抓“一整天、一根、一个”)
  3.提问:这么冷,这么饿,她为什么不回家呢?可以看出什么?
  (因为家中(无人疼爱),还因为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4.小结:刚才,我们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她很可怜。这些是书里明明白白写出来的,你们一看便懂,可是书里还有别的意思,没有直接写出来,实际上也能说明小女孩很可怜。如果你们认真仔细地读一读,也能领会。
  5.揭示学法,扶学第一句。
  (1)幻灯出示: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2)讨论:
  a.这句话写什么?(拖鞋大)
  b.哪些词语写出拖鞋很大?
  c .同学们能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吗?
  (3)表情朗读:在资本主义社会穷人到处受欺负。小女孩这么冷的天穿着大拖鞋也没人同情、关心她。那这句话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同情)对的,让我们带着对小女孩的同情读这句话。齐读。
  (4)归纳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体会这个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呢?我们先理解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谈体会,最后用感情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6.运用学法,学习第二句。
  (1)幻灯出示: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2)讨论:
  a.这句话写什么?“这些”指的是哪些?
  b.谁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子的意思?
  c.是啊,小女孩还是个孩子,当然希望在大年夜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欢乐,而现在的她却流浪街头,叫卖火柴,多可怜哪!这儿写出了她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欢乐)的。
  (3)表情朗读。
  点拨:用同情的语气,突出重点词,前半句我们可读得美些,后半句读得难过些、慢些。
  (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出了小女孩的可怜的?(板书)
  2.出示挂图,训练说话。
  (1)导语:这幅画画的就是这穷苦可怜的小女孩。它把我们带到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你们看,远处的高楼灯火通明,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家里欢度圣诞节,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她却怎样呢?请你们看图有条理地说一说,可以用“可怜的小女孩!”作为这一段话的开头和结尾。
  (2)学生练习—指名口述。
  (3)小结:同学们生动的描述,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女孩在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大年夜叫卖火柴的凄惨画面。她是多么可怜哪!(指板书)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用红粉笔标出)就寄托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3.配乐读第一段。
  五、略学第三段
  1.过渡:可怜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冻死了)是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就是穷苦孩子必然的结局。(出示挂图)
  2.自由读第三段,找一找,小女孩死时的神态。(她[带着微笑死了])
  3.设置悬念:为什么这样可怜的小女孩会带着微笑死去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学习课文时再来解决。
  六、布置作业
  观察彩图,用“可怜的女孩!”作开头或结尾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卖火柴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怀着同情和悲伤的情感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齐读。
  二、以“幸福”为线索,解读小女孩的命运
  1、课文中写道:“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那么,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
  2、为什么说她没有幸福?用自己的话说说。
  (1)、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A、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B、展开想象: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她的大年夜应该是怎样度过的?
  C、可是,在这团圆的幸福时刻,她有没有压岁钱?有没有新衣服?有没有享用不尽的食物?没有,通通都没有,连一双鞋子也没有,还得光着脚在大街上苦苦哀求人家买她的火柴。她有的只是什么?(是寒冷、是饥饿、是欺凌)
  D、找出这部分你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
  (2)、不敢回家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爸爸会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3)、疼爱她的奶奶已经死了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没有亲人的疼爱,得不到关怀)
  (4)、她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3、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
  (1)、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连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那么文中为什么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呢?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火柴)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谁来读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大家边听边看,有没有几个标点很明显地跳到你的眼前?(感叹号)读一读有感叹号的句子。
  (3)、你从这几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与其说小小的火焰是奇异的火光,不如说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拥有温暖啊!)
  (4)、老师发现,你朗读的时候情感变化很大,能说说原因吗?(燃:高兴;灭:失望)是啊,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然而,灭的只是火柴吗?(灭的还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灭,她面对的就不是火炉,而是——寒冷;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黑暗;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纷飞的大雪。带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5)、自由朗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它几个段落。
  A、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就一定能感受到她的痛苦。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思考。
  B、谁来谈谈?
  生:她渴望得到食物,因为她太饿了;
  生:她渴望得到快乐,因为她太孤独了;
  生:她渴望得到疼爱,因为她没有人关心;(引导有感情朗读“奶奶,啊,请把我……”读出恳求、读出迫切)
  生: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引导朗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读出同情、读出悲伤)
  师:小女孩真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吗?那么,这样的地方在哪儿呢?是的,只有死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虽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孤独;没有奶奶,只有——寂寞;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
  4、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你从她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生:听出了人们的漠不关心。
  生:也听出了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师:一个会读书的人,就是能透过语言文字和作者同悲同喜,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忧同乐。
  师: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生:没有,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饥饿和寒冷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
  生: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5、虽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点燃,她点燃的只是火柴吗?(她点燃起对幸福的渴望)一次次地点燃火柴,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熄灭的只是火柴吗?(是她的希望)然而不灭的又是什么呢?(不灭的是她追求幸福的信念)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不能再点燃火柴了,她也要——(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捏着的只是火柴梗吗?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6、小女孩的命运如此悲惨,然而至始至终,她有没有哀怨过?有没有流下一滴眼泪?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表情的一个词。(微笑)你从“微笑”中体会到了什么?她微笑什么?(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火柴)可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却从火柴中得到了这样的幸福,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是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与其说是火柴给了小女孩幸福,不如说是她自己。因为她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因为哪怕是幻想的微小的幸福她也没有放弃追求,哪怕到了死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三、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想开去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她的处境吗?你能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她面对寒冷、面对饥饿,面对痛苦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你怎样的启发?(最好的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的时候发现自己,因此,要读出自己的思考。)
  2、要重视和同情社会中的贫困者与弱势群体
  3、领悟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你能不能通过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国广为传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名篇,成为几代人成长的精神食粮。安徒生已经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们发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更高的文学价值,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对儿童来说不仅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园、终极关怀。这就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位经历了200年沧桑却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家——安徒生!

4、《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想象性作文
  四、布置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年夜            死悲惨
        火炉
        圣诞树
        烤鹅
   擦 燃        灭  捏    微笑
        奶奶
                      飞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72759.html

更多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分析上 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分析(上)襄垣县开元小学 赵静一、写作背景与作者意图在安徒生众多的童话作品中,中国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卖火柴的小女孩》了。早在1919年,《新青年》1月号上就刊载了周作人翻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从20世纪60

评张艳丽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执教评估系统

评张艳丽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阿什河南城小学 王新2013年3月22日,在阿城区实验小学参加了语文学科培训暨“杏坛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而我有幸成为本场比赛的评委之一,聆听六位教者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倍感受益,现就本校张

声明:《《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白杨》板书设计图片》为网友残留的温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