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文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学识渊博,立论公允,对粟裕极为推崇。早在2003年9月,他在西安举行《伊拉克战争及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的讲座中,就指出说:“在我们解放战争期间,有两名战绩最辉煌的将领,一名是东北战场的林彪,一名是华东战场的粟裕,两名将领打完解放战争后身体全部垮了。"这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蒋介石的五大主力整编74师、第五军、整编十一师(18军)、新一军、新六军,粟裕首开先河吃掉整编74师,后来又歼灭了第五军,整编十一师(18军)也是他主动派出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支援中原野战军,最后由华野部队为主歼灭的;林彪则吃掉了新一军和新六军。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近年来金一南教授在新著《浴血荣光》中说:“伍中豪牺牲了,带出了寻淮洲;寻淮洲牺牲,带出了粟裕”,则颇有片面之处。
伍中豪是毛泽东用来掌管秋收起义余部发展而来的红31团、红12军的将领,如同用林彪来掌管南昌起义余部发展而来的红28团、红四军一样。而寻淮洲是伍中豪的部下,耳提面命,自然收获良多,所以金一南的前半句不差,但后半句很有问题。
寻淮洲生于1912年,小粟裕五岁,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时才14岁。上井冈山后第二年的1928年,寻淮洲才加入中共组织,晚粟裕两年。1930年冬,寻淮洲担任红12军34师100团团长;粟裕则已从红12军35师104团团长升为红65师、红64师师长,并率部参加“活捉张辉瓒”的第一次反“围剿”。寻淮洲也以100团团长的身份参加了这一战役,战后升任为红35师师长,与粟裕平级。
寻淮洲的师长任职两年,1933年10月后由红22军31师师长升任为红21军军长,不久又担任红七军团军团长,超越了此时的红七军团参谋长粟裕,但近11个月后被降为师长,随后即殉职。
同掌红七军团(包括红10军团)是寻淮洲和粟裕共事的时期,他们上下级关系不到一年。而且因共产国际派遣的军事顾问李德与书呆子气的刘畴西指挥,红七军团从组建开始的浒湾战斗,直到谭家桥战斗全军覆没,多是惨烈的败仗。
此前,粟裕于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一直在红四军28团、第一纵队任职,与寻淮洲没有交集。寻淮洲降为师长后,还事实上成为军团参谋长粟裕的下级,因而金一南“寻淮洲牺牲了,带出了粟裕”,甚至被一知半解的编辑概括为“粟裕战术导师(寻淮洲)的人生传奇”的说法显然颇为牵强,也是有违客观事实的。
古人说:“甘罗十二为丞相,孙康年幼便成名。”寻淮洲少年得意,比因多次负伤治疗离队不断变换部队岗位而官运不佳、大器晚成的粟裕成名要早是事实,但说他带出了粟裕便失之武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