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炳炎一家 资料图片
贺炳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首任军长,是原红二军团中唯一授上将军衔的将领(红二方面军有5名)。曾经11次负伤,身上留下了16处伤痕。其骁勇善战,以至于红二方面军(由红军第2军团、第6军团及第32军组成)总指挥贺龙每逢恶仗险仗都让他上,成为贺龙的一员“爱将”。就这样一位战功显赫的将军,却留下不少之谜。
一.名字之谜
贺炳炎原名向从言,因父亲贺学文入赘向姓人家(上门女婿)之故。据清宣统三年(1911年)《贺氏家谱》载:贺氏先祖于明朝成化二年(1467年)由江西南昌县铁楼巷移居湖北枝江县董市枣儿林。明末贺荣二的一支后裔又迁至枝江县九道河(今属宜都市枝城镇)定居。传至贺大智、贺伟、贺文贵、贺宗德,贺宗德育有三子(学文、学武、学志),其中长子贺学文即为贺炳炎父亲。贺学文生于1878年,早年给人帮工,后在当地煤窑挖煤、背煤,并娶本地杨必元之女为童养媳,因杨氏一直未生育,1906年与杨氏离婚。贺离婚后入赘九道河江家湾寡妇向晏氏家(即晏兰儿,夫向允香早逝,育有向从秀、向从新姐第二人。后向从秀改名为贺雷珍。1935年,兰良秀改嫁,贺雷珍由胡德秀收养。)。按当地习俗,其所生子女须承继向姓。1913年2月5日贺炳炎出生后取名向从炎。后贺学文一度迁居松滋县河田坪台子屋场。1918年后在宜都、松滋边界地区往返迁居。及至向晏氏病故后,贺学文将他改名为贺明炎。此名至少沿用至1939年11月,因红二方面军副政委关向应、八路军120师参谋长周士第分别在1937年的笔记、1939年11月15日的日记中仍称他为“贺明炎”。后贺明炎讹成贺炳炎。
二.籍贯之谜
如果有人告诉你贺炳炎是湖北宜都人,你一定以为听差(错)了,因为众多中共党史和军史著作包括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几乎众口一词说贺是湖北松滋人,甚至四川成都市磨盘山公墓贺炳炎上将墓碑碑文也如是说。
事实上贺炳炎出生于湖北宜都市松木坪江家湾。翻开湖北地图,发现宜都市松木坪镇和松滋市刘家场镇毗邻,由江家湾至刘家场仅7.5千米,而刘家场当时是松滋、宜都、五峰三县边界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江家湾村民一般都到刘家场赶集,更何况贺炳炎早年曾在刘家场干沟河(父亲贺学文打工地)生活过(隔宜都、松滋两市界山诰赐山相望),尤其是贺炳炎曾在此与兰良秀结过婚,遂使“松滋人”之说以讹相传,几乎众口一词。今宜都松木坪镇江家湾村1组有贺炳炎母亲墓。
三.贺龙之子
贺炳炎母亲病故后,先后给人放过牛,学过篾匠、杀猪、裁缝、打铁等多种手艺,并经人介绍,投师于武当一清道长门下习“凌霄剑”,后改学了“玄虚刀法”,练就一生刀法。1929年春,贺龙率领红军在宜部、松滋一带活动,贺炳炎参加了红军(父亲贺学文1928年秋参加了红军)。1932年6月,时为湘鄂西军校学员(任区队长)的贺炳炎在监利陈沱口阻击战中手握一把菜刀独自冲入敌阵,左砍右杀,连毙数人,敌望之皆惧退,大有贺龙之风(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一仗下来,学员们开始称其为“贺小龙”,后来一传再传,又因他姓贺,就被误传成贺龙的儿子。
四.绰号何其多
贺炳炎除“贺小龙”的绰号外,还有“娃娃团长”、“孤胆英雄”、“刀匪”、“独臂将军”等称呼。
贺炳炎于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先在宣传部提浆糊捅子刷标语,当勤务兵。不久调总指挥部手枪队当战士,后任贺龙警卫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春入湘鄂西军校学习,曾任班长、区队长、骑兵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军部手枪大队区队长、大队长、骑兵大队大队长等职。1932年7月,贺炳炎受命成为一支游击队的指挥员,并把游击队扩大成襄北独立团,任团长。这年贺炳炎刚19岁,战友们又敬又爱地称他“娃娃团长”。同年底率部与红3军主力会合,任红八师22团团长,担任全军后卫。11月初,红三军从随县以北翻越桐柏山,进入豫西南。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连续作战,于12月底到达湘鄂边。红三军到湘鄂边不久,父亲贺学文在鹤峰牺牲。1933年1月,率团在湖南桑植泥糊塔与国民党新三十四师周燮卿旅激战中负伤,转往军部休养。伤愈后,又调任红九师25团团长。5月调任红七师19团团长。不久却被诬为“改组派”,被开除党籍遭关押。贺炳炎被关押到第29天时,贺龙把他“保释”出来。获释后任新兵大队大队长。1934年起任沿河独立团团长、黔东独立师师长、红6师第18团团长等职。1935年1月,国民党对湘鄂川黔苏区发起六路“围剿”。3月在后坪战斗中曾只身突破敌阵地,在板栗园战斗中率先冲入敌阵,被誉为“孤胆英雄”。6月,贺龙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在湖北咸丰县城以东忠堡地区伏击敌人,贺炳炎率十八团战士一起挥舞着大刀奋勇冲杀,刀光闪处,敌人头颅飞落。当时,国民党报纸敬畏地称其为“刀匪”。同年11月任红2军团第5师师长,率部参加长征。12月在湖南绥宁瓦屋塘激战时,右臂被汤姆子弹击中,骨头被打碎,在无麻药和止痛药的情况下,被贺彪(后任卫生部长)用伐木的锯子锯掉右臂。1945年4月贺炳炎赴延安参加中共“七大”,抬起左手与众不同地向毛泽东敬礼,毛泽东说:“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免礼。”抗日战争爆发后,红2军团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120师358旅,先后任任第716团团长、358旅副旅长兼晋绥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5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1949年2月,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第1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贺炳炎任军长。有人戏称第1军为“天下第1军”,自然贺炳炎成为“天下第1军军长”。
1942年贺炳炎与少将姜齐贤之女姜平结婚,育有贺雷生、贺北生(女)、贺陵生、贺京生。
今宜都、松滋两市均有贺炳炎纪念性建筑。其中宜都市博物馆有《贺炳炎生平业绩陈列室》展览。陈列室由《家乡足迹桑梓亲情》、《百战忘我功勋卓著》、《功垂青史英魂永存》三个部分组成,共展出有关贺炳炎的图片120余幅、遗物7件,贺龙、肖克、张宗逊、黄新廷、郭林祥、曹里怀、谭友林、何正文、李文清、邓家泰、张秀龙、张树芝、李中权等开国将帅和贺炳炎夫人姜平为贺炳炎及陈列室的题词、画作20余幅,历史文献档案30余件。许多珍贵图片、展品为陈列室所独有。
宜都贺炳炎广场位于松木坪镇政府大楼前,占地近4000平方米。立于广场东侧的贺炳炎将军雕像高3.1米—寓意贺炳炎16岁参加红军至47岁逝世31年的戎马生涯,基座高2.5米,总高5.6米。雕像背景为1937年10月贺炳炎率八路军一二○师七一六团在山西雁门关伏击日军汽车运输队的大型场景浮雕。
今松滋亦建有贺炳炎广场。广场占地面积3484平方米,呈正五边形。整个建筑设计以“英雄.光辉”为主题,以军功章为元素布局平面,并通过不断升高的台阶寓意贺炳炎将军一生的光辉历程;以广场中心五角星为点,呈放射状往外扩展。贺炳炎将军的塑像立于五角星之上,彰显英雄强烈的斗志、崇高的精神、伟大的荣誉。整体景观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为山体和自然植被;第二层为夹景树阵;第三层为故事背景墙,以浮雕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记录贺炳炎将军革命生涯中的若干闪光点;第四层为贺炳炎将军的塑像。塑像高4.7米,代表贺炳炎将军47年光辉的一生;第五层为生平事迹铭文台阶,简要记述了贺炳炎将军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贺炳炎将军故居位于刘家场镇河田坪村五组(黑冲子口),遗址占地控制面积为1200平方米。
知识链接
贺炳炎(1913-1960)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方面军第5师、第6师师长,红2军团新编第5师师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鄂豫皖湘赣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江汉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兵团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四川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4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60年7月1日于四川成都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