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第三套“欢乐中国行·魅力岫岩”晚会现场用宽大红绸横幅展示了一个绝妙上联:岫岩山山山出玉==,并由主持人董卿宣布向全国观众征求下联。这项由岫岩县委、县政府决定举办的有奖征联活动,随着央视三套节目的播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一时应对的下联如云似潮,不过在我所见过的下联中对仗工整、符合联律的好象很少。
我们来分析一下“岫岩山山山出玉”这个上联的特点。从内容上看:“岫岩”是个地名为名词,“出”意为出产为动词,“玉”即玉石为名词,意思是说在岫岩这县的山,每个山都出产玉石;从结构上看:这个上联里蕴有七个“山”,其中“出”为两“山”合成;从历史上看:“山山出”典于古联“此木成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按照对联的规则“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数字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下联应是名对名,(最好是地名对地名,产物名对产物名)动对动,并蕴有七个象“山”一样的字。就凭这两点网上出现的大多数下联都不符合要求。
那么怎么来对下联呢?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地大物博,一时上哪能去找地名找产物,那可真是难题。其实我们可以从“山山出”找突破口,类似的常见的有“夕夕多”,“月月朋”,“日日昌”,“月月用”,“日日田”,“人人从”,“火火炎”,“口口回”,“木木林”等。且一一看来:“多”字,“多”为形容词与动词“出”不相称,但古既有之,今又何妨,只是有“夕”字的地名好象没有,象本人的“飧鸳夕夕夕多烟”过于勉强,实不可取;“朋”为名词,不可取;“用”为动词,有对“明朝月月月用(忘了)”之下联,“明朝”为一朝代名对“岫岩”一地名有所不当,本人仿对为“明朝月月月用典”似不可取;“昌”为形容词,且其组词常为“昌盛”,与“出玉”不相对,不可取;“炎”为形容词,有对“秋灾火火火炎心”,以“秋灾”对“岫岩”不当;“田”为名词,也可作为动词意为“打猎”,只是有“日”的地名“日照”前一个“日”过于单薄,如对上“日照日日日田渔”,差强人意;“从”可为动词,有对“焦作人人人从煤(军)”,“金华人人人从商(富)”,无论从煤从军从商从富,从事一种职业,与出产玉石,似不相称;“林”为名词,不可取;“回”为动词,有对“茴香豆口口回香”明显不对,有对“咀嚼口口口回香”“吆喝口口口回财”“吁嘘口口口回寒”其最前两字词为动词,不对.
经本人纵横古今捭合地理苦苦思索以上皆不对,唯有“口口回”有一线生机,继而想到“口口回潮”四字,然后想哪个海边港口地名带“口”的,从南到北想到了“塘沽”这个地名两字皆有一“口”,记得历史上有过“塘沽协定”,塘沽是天津靠海的一个港口,自然塘沽不止一个口,有大大小小的众多港口,每个港口都会有潮涨潮落,会有“回潮”,于是乎“塘沽口口口回潮”应运而生!但愿这个下联能得到大家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