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诗鉴赏
一、概念: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特征归纳:
(1)从内容看特征------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等。
(2)从风格看特征——雄壮豪迈。
(3)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烘托。
⑷ 常用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三、情感归纳:
1.表达爱国热情,建功立业的渴望
2.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3.抒发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
4.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表达厌战情绪
5.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四、鉴赏示例:
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 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
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答:“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②。
[注释] ①《梅花落》,曲调名,“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②关山:山名,在今宁夏南部。
1.“雪净胡天牧马还”句所写景物显示了怎样的氛围?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
答: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牧马归来,这一情景显示出一种边烽暂息、和平宁谧的氛围。这句诗为全诗定下了开朗壮阔的基调。
2.三、四句中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了一种怎样的虚景?
答:“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现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五、巩固练习;
夜上受降城闻笛①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由此得名;一说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②回乐烽:回乐县的烽火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③芦管:即芦笛。
1.诗的前两句写景,分别是什么角度来写的?给人的共同感受是什么?
2.分析诗中是怎样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的。
边塞诗鉴赏 【答案】五1第一句是远望,第二句是近看。共同感受是令人望而生寒。
2前两句写景,如霜的月光和如雪的沙漠,营造出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第三句写声,万籁俱寂,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引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水到渠成,第四句直抒“一夜征人尽望乡”。前三句是为第四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的。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