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高兴的星
1933年,当这座远东地区最大的现代化肉制品加工厂在上海建成的时候,它的设计师英国人巴尔弗斯绝对不会想到,他设计的这座如迷宫般具有艺术气质的屠宰场,有一天真的成为了艺术之地。
仅从外表看到它,就会让人有一点点的兴奋,因为它很不屠宰场,暖灰的水泥结构甚至有点后现代的味道。
走进老场坊那种兴奋感会被迅速地释放开,仿佛看到几何图形立体地呈现在建筑之中,方的、圆的、直角的、钝角的、平行的、交错的……
在1933,建筑是绝对的魅力中心。
准确的说1933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区,更像是个创意市集,老场坊里已入驻的商店、工作室和餐厅,因为环境的特色而被渲染上了一层艺术气息,在都市中找寻建筑与商业的混搭,感受如此大型的文化包装,大概也是一种迷人的发现吧……
橱窗外的回廊,很欧洲的味道。
婚纱摄影的创意橱窗。礼服是用彩色棉纸制作的。
从家居店的橱窗倒映着1933的另两栋建筑。
一家很有混搭味道的家居店。苗族银饰与土耳其羊毛毯互映生辉,老门板
的条案与欧式沙发依靠着……
当年关牛的房间。门边上有牛的头像。
在这样的地方歇着好像很入画哈。
主体建筑是盘旋而上的圆形空间。
连接主体建筑与外围建筑的错落通道。
喇叭形的柱子是每个空间统一保留的特色。
很难想象这样窗与屠宰场是如何内在连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