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牛施一公的“八大颠覆” 洪荒之颠覆至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8065540101bivt.html畅想未来博客
周记70:科学大牛施一公的“八大颠覆”作者:梁钦

施一公何许人也?

施一公,男,1967年5月出生,河南驻马店人,年仅45岁的他是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双院外籍院士,他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终身教授讲席教授。2008年,他在国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毅然选择了回国,现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本月初,施一公入围中国科学院的增选候选人,上周日,CCTV《新闻联播》长达“5分钟”的时间对施一公做了专题报道。

是什么让他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又是什么让他放弃美国千万美元的优厚科研待?已经贵为科学大牛的他似乎不像严谨意义上的科学家,他创造的是一个又一个颠覆。好吧,他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颠覆一:谁说第一是浮云?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将来有出息的都不是前几名的”,“第一名是浮云啊”…..相信这样的叙述大家都不陌生,但这些在施一公身上都没有应验,因为他是从小的尖子生。

施一公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就考了全镇第一名。因为在全国高中数学和物理竞赛中分获一、二等奖,1985年施一公从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毕业时被保送到清华生物系,成为生物系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清华园里的施一公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年级第一。1989年,他又以第一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在出色完成生物系课程的同时,他还获得了数学系的学士学位。

1990年初,施一公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次年,到纽约史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结构生物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4月,还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的他就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聘为助理教授。1998年初,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创建了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开始了对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200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2003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2007年施一公被授予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的教授职位——终身讲席教授....好吧...别人家的孩子…

颠覆二:谁说学霸少努力?

常常第一,各种竞赛获奖如便饭,按照现在的话说,施一公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了。所谓天生聪慧自成才,学习和科研对于施一公来说想必目标明确,得心应手了?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最初的他其实对科研并不感冒,而他付出的是比旁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施一公父母要求很严格,高中和大学时候,他一直比别人更加刻苦,因此成绩也名列前茅。然而事实上,他发现自己很少真正的独立思考,大学时他对所学专业也不感兴趣。大学毕业时,施一公本没有打算从事科学研究,而是一心一意想下海经商,结果阴差阳错间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留学的第一年,施一公情绪波动很大,无心念书,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在中餐馆打工、选修计算机课程。第二年,施一公开始逐渐适应科研的“枯燥”,并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博士第三年,施一公开始有些领会到科研的逻辑,有点儿跃跃欲试的感觉,在组会上常常提问,而这种“入门”的感觉让施一公对研究增加了很多兴趣,逐渐喜欢上了科研这条道路。

  研究生阶段后期,施一公的刻苦在实验室是出了名的。在纽约做博士后时期,施一公每天晚上做实验到半夜3点左右,回到住处躺下来睡觉时常常已是4点以后;次日9点左右又会准时回到实验室。当时他住在纽约市曼哈顿区65街与第一大道路口附近,离纽约著名的中央公园很近,那里时有文化娱乐活动,但在纽约工作整整两年,施一公从未迈进中央公园一步。在施一公看来,做一个优秀的科研者,付出时间是必要条件。现在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他仍然是一个工作狂,每天6点半起床,晚上常常凌晨回家,但是对科研的热情让他充满了奋斗的动力。

颠覆三:谁说尖子都书呆?

“尖子生有啥用,都是书呆子,啥都不会,只会学习。”好吧,你又错了。施一公酷爱运动,是个运动健将。跑步、游泳、竞走、滑雪……都不在话下。

从初中开始,施一公就练习长跑。85年秋天,在清华大学的新生运动会上,参加3000米竞走比赛的他获得第一名。随后的四年中,施一公代表学校参加了北京市高校运动会几乎所有的10000米竞走比赛,也多次取得名次,还一度保持了学校的万米竞走记录。90年出国以后,他曾经多次参加巴尔地摩越野长跑俱乐部的活动。91年起,施一公参加了当地中国留学生组织的足球队,经常与其它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足球队举行友谊赛、冠军联赛。98年初到普林斯顿大学任职以后,施一公喜欢上了滑雪和滑冰运动,还跟着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上了一学期的花样滑冰课,每年圣诞节期间,他都会和家人朋友去美国东北部Vermont的滑雪场滑上几天。回到清华后,他几乎每年都会参加教工运动会。现在的他每周都会爬一次香山,每次从北门最陡的地方爬上去,施一公说:“第一次爬的时候花了近两个小时,累得不行。现在,直上直下2300多个台阶,半个小时就爬上去。”

颠覆四:谁说偶像需巨人?

施一公的偶像是谁?是牛顿、爱因斯坦?不,都不是,他的偶像是他的父亲!他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骄傲地说:“我的偶像是我的父亲。”

上世纪60年代初,施一公的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父母结婚后响应祖国号召,到河南焦作煤矿工作。父亲第三个孩子取名施一公,就是一心为公的意思。在施一公的记忆中,父亲非常聪明,性格爽朗,很健谈。父亲当过老师,数学物理都会,曾经上山下乡,也进过工厂,是技术革新能手。施一公觉得没有父亲不会的东西,他会剪头发,会裁衣服,还会做菜,逢年过节可以做很多道菜出来,这些直到现在,他都望尘莫及。但是不幸的是,1987年,在大三的时候,父亲因为一场车祸离开了他。虽然年年拿第一,但是大学期间的施一公对生物并没有太多的兴趣,父亲的去世给了他很多的震撼,让他有了想要干什么的欲望。“因为父亲当时生的病不难医治,就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不够,不了解国际先进的医学知识造成的”。即使对专业并不感兴趣,他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虽然父亲离开他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内心对爸爸的那种想念和崇拜却从未递减。”


颠覆五: 谁说读博毁一生?

“单反穷三代,读博毁一生。”都说走上读博这条不归路后,爱情家庭越行越行?施一公又要来颠覆了,因为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有一个貌美能干的妻子,同时有一对活泼可爱的龙凤胎儿女

施一公妻子是他清华的校友,叫赵仁滨,生物学家。赵仁滨是哈尔滨人,1986年高考全市理科状元,清华毕业之后同样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在施一公博士二年级两人成婚。之后有了一对可爱的龙凤胎:施慕华和施清华。由于宝宝出生时头一天还是大雪纷飞,第二天就阳光明媚了,所以两个孩子的小名一个叫“雪儿”,一个叫“阳阳”,喻意中国的成语“阳春白雪”。2009年夏天,赵仁滨放弃在美国世界五百强——强生公司的优越工作生活条件,以“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身份加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天辰实业公司,现在是空间生物实验室主任。


颠覆六:谁说国内难科研?

施一公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中,实验室的面积是最大的,科研基金是系里最高的,5年的经费保守估计也在1000万美元以上。生活上就更不必说了,在普林斯顿,学校资助他购买了500平米的独栋别墅,他拥有1英亩的花园。一对龙凤胎儿女享受着美国快乐的幼儿园教育……

2008年,在众人不解的眼光中,他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执教的职务,毅然回国工作。施一公的辞职回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震动。2010年初,《纽约时报》在头版对施一公的回国进行了专门报道,探求原因。有朋友说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你现在豪情万丈,但用不了两年,就会被国内的大染缸染得看不出颜色。”施一公回应说:“回国就是回家。我的意志很坚定,国内学术界的潜规则改变不了我几十年形成的人格和做事方式,两年后不会改,20年后也不会改……国内的科研环境目前并不比美国好,但将来的发展一定会比美国强。”短短5年,施一公先后把70多名世界范围的优秀人才引回清华大学全职工作,同时他又在《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12篇论文。高水平成果产出的频率,比他在国外时还要高。2010年,一支世界一流学者组成的国际评估组来到清华,评估的结果是:清华大学生命学科发展态势很好,其中结构生物学学科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颠覆七: 谁说(美国)绿卡是梦想?

前几日,施一公去美国讲学,遇到了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Greengard,见面第一句,Paul就问:“听说你放弃了我们的国籍?”这在Paul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2010年下半年开始,施一公开始退出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这在他看来是再不过正常的事情。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施一公就有机会拿到绿卡,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加入美国国籍,90年代,年迈的母亲得了冠心病,做了支架,让他很是牵挂,想带到美国身边照顾,但是母亲四次的签证都美国大使馆拒了。2000年,为了把母亲接到美国治病,他加入了美国国籍,但母亲在美国生活一直不习惯,之后母亲回到国内,他就自然地把国籍改回来。但在美国签证官那里,却遇到阻扰,因为他们看来美国绿卡是众人梦寐以求的“梦想”,他们想不到施一公有什么理由放弃。“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在施一公看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恢复中国国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像当初回国的动机一样,再简单不过了:“游子归乡、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报答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我希望能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回来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30年。”


颠覆八: 谁说教授爱“乖”孩?

你是否认为教授喜欢的是循规蹈矩的“乖”小孩?那施一公又一次颠覆你的观点了。施一公喜欢学生有理有据地与他唱“反调”,他常常鼓励、甚至怂恿他的学生,向他挑战我,向他发问。在他看来,有个性的学生做研究的潜力较大,而八面玲珑的学生尽管讨人喜欢却常常在研究上坚持不下去。多年来,他一直鼓励大学、中小学教育不要刻意去磨平学生的棱角,而是希望学生发挥个性的优势。

回国以后,在研究上施一公同样喜欢有个性的学生。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课堂上,他总是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希望学生挑战他的推理,鼓励学生与他争论,多次公开反对对所谓学术权威或权威思想的迷信;每次学生跟他有不同意见时,他更会刻意表扬学生!在施一公看来:要想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突破和成功,首先必须刻苦地付出时间,其次需要学习批判性分析能力,花足够的时间去听各相关领域的学术讲座并进行科研文献的广泛阅读,学会权衡的分配时间

多少年来,他一直为教育学生的方式自豪,在他看来:“我们现在开始在大学中大力提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如果不从基础上改变鼓励“乖孩子”的教育习惯,就很难持续大规模地培养出拔尖创新的人才。”


相关链接:

1、北京卫视《非常向上》专访之《施一公回家》,2012年10月6日:http://tv.sohu.com/20121006/n354363599.shtml

2、央视新闻联播《施一公:“海归”生物学家圆梦祖国》,2013年05月26日:http://news.cntv.cn/2013/05/26/VIDE1369567201055851.shtml

3、施一公科学网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212&do=blog&view=me&from=space&page=2

【正能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75563.html

更多阅读

施一公就不能做清华副校长? 施一公清华大学演讲

施一公就不能做清华副校长?肖鹰按:自2000年入职清华以来,本人从无对校方人士的来去上下有所留意,更无言论问世;我即使于这次媒体报道“施一公拟任职清华副校长”,本也无意言论。但是今天读了熊丙奇署名文章,却破例要说两句。

俄罗斯红场大阅兵不能错过的八大看点 俄罗斯红场大阅兵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中国方阵参加红场阅兵彩排。5月9日,俄罗斯在红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式,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随着这一天的临近,国内关于俄罗斯纪念伟大卫国战争70周年庆典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你可能知道了许多:“阿玛塔”主

声明:《科学大牛施一公的“八大颠覆” 洪荒之颠覆至尊》为网友单身万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