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论文范文 校园文化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校园文化在精神文明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集体意识取代个人观念,也是大学生适度的自我表现和情感宣泄的良好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校园文化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考 》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提升思想教育水准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度的关键性指导媒介,尤其是在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影响上存在两重性,即校园文化先进,思政教育实效得以强化;校园文化落后,思政教育价值地位则被严重削弱。因此,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精华并不断予以创新改造,切实地将思政教育合理性内容灌输其中,这样思政教育实效性才算发挥完全,才能令广大受教育主体人文素质获得更高层次地提升。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针对校园文化思政教育功能开发、良好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探索创造等措施内容,加以系统化探讨论证,希望长此以往,能够为我国社会培养供应更多数量的素质、技能兼备型人才。

【关键词】高校教育;校园文化;思政;功能特性

一、校园文化和思政教育的基础性内涵机理论述

透过宏观角度观察,校园文化主张以校园作为核心空间,使得校园内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交互式思政教育功能发挥到极致状态,为后期多元化办学活动长期布置交接,奠定基础,实质上就是特殊样式的校园精神和文化交流氛围。相比之下,微观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偏重于高校学生一系列课余和校园文化艺术实践,主要在团委、学生会、各类社团指导下进行,当中自然地融合文化艺术和审美教育要素,一时间令大学生群体校园生活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将他们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同步予以改善。而高校思政教育,则是透过社会汲取整合合理数量的先进化思想、政治和道德观念,进一步对单位学生进行有计划、组织的影响,长此以往,令他们后期参与的各类实践活动都能够主动迎合新时代思政品德规范性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教育工作经常会承受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要素交互式制约,在社会多元化服务上渗透出强烈的社会统治阶级利益。归根结底,思政教育的核心动机,便是将大学生快速培养出德才兼备且符合社会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使得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承担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使命。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政教育诸多功能特性研究

首先,针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加以合理化校正。高校校园文化主张利用特定组织形式,进行诸多思政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集中式规划,使得学生快速认同高校校园精神和治学作风,同时进行自主式创新、过滤和继承发展,尤其是在新时代社会文化诸多规范诉求作用下,过渡转化为全新样式的校园文化内容。此类校园文化仍旧归属于社会文化体系之中,不会和社会主流价值观产生任何冲突迹象,包括社会成员统一追求的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等,而思政教育诸多功能也将在上述因素交织作用下,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彰显。长此以往,高校学生才能受到校园文化氛围熏陶感染而吸纳更多思政教育内容,最终将该类精神信念逐渐地内化到个体意识和行为之上。其次,高校始终是国家进行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而正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切实承担起民族振兴发展的大业。因此,校园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便集中体现在党的教育方针覆盖落实层面之上,其间社会主义创新式文化属性和原则,将引起大学生群体更深层次地认知领悟。所以,作为专业化思政教育主体,要细致化观察校验校园文化内容一切更新发展细节,同时结合个人实践经验进行既有工作思路、模式不断调试,最终全面构筑起健全完善样式的思政教育引导体系。

三、强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效并提升思政教学质量的措施内容解析

(一)贯彻思政教育基础性导向功能,彰显校园文化的思想性

校园文化的思政教育导向功能,需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等理论交叉作用下,令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不断反思,进一步衍生出科学的价值、人生和政治观念。此类文化导向作用需要在高校校园文化诸多实践中予以不断展示,至此令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变得愈加明确,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力量。

(二)组织多元化校园文化实践,保证对思政教育的正确影响

过往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模式,都是进行单方鸭架式灌输,不免令学生产生强烈的抵触反感心态,后期教学质量自然不够理想。因此,处于新时代下的高校校园文化思政教育,应该利用多重实践项目体现思政教育工作的人性化特征。青年大学生精力旺盛,是校园文化推广传承、思政素质自主性整改的主体,而正是在校园文化多重实践趣味性功能成功彰显过后,学生才能不断接收最新思政教育知识,为今后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兼修提供保障,保证不会和社会创新型人才改造诉求,产生不必要的冲突迹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本应该足够开放且保留科学的选择性。作为现代专业化高校思政教学主体,要全面贯彻拿来主义原则,联合辅导员协同处理好相关疏导和解析工作,令学生对一切外来文化加以有选择性地吸纳借鉴,强化自身对消极文化的抵消能力,规避一切腐朽思想在校园文化中的无限制蔓延渗透,保证校园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参考文献:

[1]刘晓春.浅析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3(03):77~86.

[2]金惠萍.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价值工程,2010,24(22):123~130.

校园文化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机制分析 》

摘要:通过建立“三个课堂”的模式,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实现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因此有必要探寻“三个课堂”的建立实践策略和教育价值。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与融合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必要性

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必修课的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情、国情与党的基本理论、认识社会与人生,从而最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则是通过开展系列有主题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功能,无论在物质的和精神的层面,都要具有导向、激励、陶冶和凝聚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在德育功能上的一致性,决定了这两方面工作融合的必要性,两项工作不能各自为政,两个队伍也不能互不往来,二者必须相辅相成。一方面,思政理论课所转播的理论与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灵魂,思政理论课教师有义务为校园文化建设把握正确的导向,提升思想的境界和精神的内涵;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拓展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时间和空间,使得思政理论课突破有限的课时规定,有机地融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机制

既然思政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两种工作不能分割,那么就要探索能使得二者融合的有效机制。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有效地融合机制,即:构建“三个课堂”实现思政理论课程活动化、校园文化活动课程化。“第一课堂”,即教室内的思政课堂,是指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有规定计划课时的必修课教学。它是显性的,教育空间也仅限于教室之中,全部由思政老师完成,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是思政教师们首要职责;“第二课堂”,即学校内的思政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主要是指在学校的范围内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三课堂”,即学校外的思政课堂,是广阔的社会大课堂,是校外各类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二、第三课堂是隐性的,不列入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之内,是由学校学生管理队伍组织,思政教师协助参与完成的。“第一课堂”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开展各类文化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灵魂。“三个课堂”的共性是通过活动设计大大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让学生在各种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活动中感悟理论,辨析理论、掌握理论、应用理论。

三、滁州职院思政“三个课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与价值分析

(一)“第一课堂”实践策略与价值分析

首先,实现思政理论教学与校园文化教育在内容上的融合。如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内容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安排专门的章节讲解廉政文化;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理论结合讲授。校园文化主题融入课堂教学,即实现了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又实现了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其次,实现思政理论教学与校园文化教育在形式上的融合。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规定课时的第一课堂中,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系列发展任务,这些任务皆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开展,分别为:大学生活计划书,职业生涯规划书,爱国主题演讲会、人生价值主题PPT制作与演示、道德小品表演或道德现状调查、辩论赛、创业计划书、模拟法庭观后感、给父母的一封成长汇报信等。改革考核形式,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完成十项任务的成绩汇总即课程最终成绩。课堂教学活动化,极大地活化了教学内容,避免了老师上课一言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端正学风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二)“第二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创造条件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已连续多年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思维训练》《哲学与人生》《社交与礼仪》《佛教与人生智慧》、《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等课程,学生选修热情高涨,教学评价颇高,为大学生人文修养的提高和繁荣校园文化发挥重要作用。二、承担学生业余党校与“青马工程”的授课工作,这些教学都极大地拓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空间,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社会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也使实践教学学生覆盖面不断提高。三、协助团委联合管理各种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每个思政老师结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联系2-3个社团作为指导老师,为社团发展出谋划策、把握方向、提供智力支持,思政部参与的社团主要有志愿者协会、学生报刊社团、求是学社、明德学社、环保协会、心理协会、职业发展协会、创业协会等。四、协助团委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比如,院团委举办的十五届大专辩论赛,都是由思政部协助的,从制定辩题,到评委打分,到比赛点评清一色思政部老师,辩题与思政理论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同时辩论中的闪光点也在课堂上深度分析,使这一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有效延伸。五、协助学生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滁州职院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在学生处,而教育主要力量在思政部,共有八名专兼职思政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这些教师在心理学课程授课、心理咨询、心理筛查等方面承担主要任务。

(三)“第三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是思政理论课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比如,开辟了滁州市城市规划馆作为校外课堂,分批次的带学生参观,以滁州市为窗口,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与改革开放的意义。开辟了来安县新安镇北门社区思政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基地,向同学们介绍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开辟琅琊山铜矿企业基地和农村村委会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作为了解企业与农村发展的窗口。二是思政部广泛参与团委组织的各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如重大纪念日、节假日、双休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企业、公益劳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和志愿者活动。比如,参与了以“追寻革命先烈足迹”为主题的清明祭扫烈士墓活动;以“争做合格公民,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城市文明我出力”为主题的交通文明劝导周活动;以“铭记历史,珍惜生活”为主题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活动;以“人人献出一点爱”为主题的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儿活动;以“扶困济贫、互帮互助”为主题的困难学生募捐活动;以”知党情、跟党走”为主题的党史宣讲活动等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则奠定了大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社会的科学人生信念。

(四)“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价值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学生处与院团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机构,这两个部门与思政部在教育职能上有交叉重叠部分,为此,加强三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在提高教学实效性上有两方面意义:第一,思政课教师参与社团管理与学生德育活动组织,是实现思政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培养理论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拓展了实践教学的时空。第二,思政治课教师队伍与学校党团组织工作者和辅导员队伍相结合,有利于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互补,提高队伍整体教学实力,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有现实感和针对性,达到最大限度的育人效果。“三个课堂”教育实践证明,思政理论课只有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才能避免思政理论课的空洞与说教,才能把理论上活、上实;校园文化只有与思政理论课有机融合,才能避免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杂乱无章的活动堆积,才能把活动组织的富有文化氛围和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蒋玉艳.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2]关朋.论传统文化与90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融合[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3]肖竺.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创新高职思政教育模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9).

校园文化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母语教育与校园文化关联性构建 》

摘要:母语教育,是人出生以来就不由自主接受的一种文化熏陶;校园文化,是人在求学受教阶段接受的一种文化洗礼。从母语教育和校园文化的互通性入手,建构两者间的互动性关系,对母语教育的实施和校园文化的创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校园安全论文范文 校园文化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母语教育;校园文化;互通性;互动性

在中华大地上,我国的母语毋庸置疑就是汉语。在我国,对于母语教育的普遍认同就是汉语教育,通常称为语文教育。母语教育就是要将汉语及其所包含的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民族文化和诗韵文采等代代相传。母语教育不仅要体现其工具性特点(完成对学生民族语言的相关技术训练),更要体现它的人文性特点(完成对学生文化传承等相关文化教育要求)。母语教育在学生民族性格的塑造、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树立、开放心态和兼容并蓄文化情怀养成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校园文化属于一种群体文化,其以学生为主体,囊括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层面的内容,并以校园为主要传播空间。校园文化是学校各成员价值取向的侧面反映,涉及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学风、校风等。[2]校园文化是树立良好学校形象,增强学校凝聚力的重要力量,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正常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一、两者异曲同工之处:互通性

(一)时代环境之所趋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于世的个性化特征,它的继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存亡。母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博大精深且浓郁丰厚的文化滋养着年轻的生命,塑造着年轻公民的民族个性,培养着他们的民族性格,陶冶着他们的民族精神,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年轻人的生命成长同行。母语教育肩负着在多元化的全球文化中树立民族文化特色的使命,创造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标识的重任。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必然要适应时代主题变化、弘扬时代旋律。校园文化培养的对象是社会建设主力军,决定了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必须相辅相成,与时俱进的特性。校园文化的发展不仅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还会反作用力于社会文化。在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趋势的共同影响下,校园文化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教育和引导好国家年轻的一代,产生超越一代人的社会文化效应。

(二)本质属性之所求

全球化强化着认同意识,而认同的本质是一种为获得归属感的定位。[3]对于文化认同,首先体现在母语认同上。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不复存在了,那么这个民族就将面临灭亡的危险,充分表明了母语在一个国家及民族中的重要性。母语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有个深刻的认识,为民族精神及性格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的个性化在社会的共同体中得到最大化的认同,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进而把无数个个体最大能量聚集在一起,创造非同凡响的归属感价值。校园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校园里的每一个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是在学校自身不断发展中,在摸索和积累中形成的一种不约而同的文化认同,是师生个体在学校群体中获得归属感的定位。一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认同,对于师生个体内在的潜能开发、个性塑造、道德提高,都有巨大的作用。

(三)自我发展之所向

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使得本民族的风采得以充分展现,应注重自我的壮大。作为传承民族文化主要方式的母语教育,应注重其实效性,充分发挥母语教育的影响力。母语认同既包含对本民族文化的崇拜和认可,更包含着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肯定和尊重。因此,在处理本民族文化的时候,就要用全球性和发展性的眼光来对待母语教育及母语文化,更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来对待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并在融合中创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因此,母语教育任重而道远。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相互的竞争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办学规模等方面,隐形的校园文化实力的竞争日益凸显其更重要性。校园文化在巩固科学文化传播的成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特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提升校园内涵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它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竞争中,最富有特色的一张压轴底牌,因此,发展校园文化势在必行。

二、两者相得益彰之妙:互动性

(一)校园阅读是支点,推波助澜创新高

校园阅读文化隶属于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和阅读文化的融合点,所以,校园阅读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将校园阅读理解为校内阅读。校园阅读立足于校园,以校园阅读为中心,并且与家庭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校园阅读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学校可以通过母语教育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用。母语教育的开展,对校园阅读文化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阅读文化的形成又会促进母语教育的发展。阅读是一个支点,阅读是一种媒介,在寻找同伴、获取共鸣的过程中,用他人的经验助力自己成长。

(二)传统文化是支撑,与时俱进谋新篇

校园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学生是传承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校园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是促进民族文化得以发展及延续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在母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母语教育的作用体现在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上,关键在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作用。因此,在母语教育中不能用狭隘的功利主义观点来评价它,要在课程和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创建校园文化最坚实的基础;虽然,它来自遥远的过去,但是在与时俱进的教育中一定会有新的篇章。母语教育是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传承形式,博大精深的母语教育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应该拥有自己的话语权,更应该让其发光、发亮。

(三)现代公民是目标,携手共进促发展

教育是社会生产、经济、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必要要求,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母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文明社会里有担当责任、自觉理性的现代公民。校园文化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更是希望通过融入骨子的自觉性行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社会公民。母语教育担负着“成人”的重要使命,“成人”的重要意义在于在文化启蒙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思维能力。[4]考虑到言语和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母语教育过程中采用独立评论的形式,是促使养成创新性思维及独立思维的重要方法。通过独立评论的母语评论能力的养成,有助于激发学生主体产生意想不到的独立思想,并经过不断的社会实践,使这种思想逐渐成熟。文化建设的出发与最终,均应以人为核心。校园文化建设归宿应为学生的优秀、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将人类社会的文化影响校园里的众多学子,反之,这些优秀的学生又能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且得以健康与持续发展。正是因为校园文化的辐射性使得校园文化在致力于培养社会的现代公民目标上有生机、有活力。

参考文献:

[1]潘涌,蓝蕊.全球化背景下母语教育的文化使命(续)[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8):4-5.

[2]吕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3]成尚荣.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J].教育研究,2007(2):22-25.

[4]潘涌.母语教育:以独立评论造就现代公民[J].南京社会科学,2011(3):118-125.

有关校园文化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人文素养他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本科网络传播毕业论文范文

3.大学教育论文范文

4.人文素养本科毕业论文标准范文

5.网络传播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6.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7.美术系毕业论文范文

8.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61/514497078.html

更多阅读

公共场所现场笔录范文 公共场所安全论文范文

  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社会生产、工作生活安全,包括国防安全、环境安全、社会福利保障和免受犯罪侵害等多个方面。爱华网小编在此整理了公共场所安全论文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

矿井通风与安全论文 矿井通风与安全论文范文

  矿井通风与安全经历过较长的发展过程。早在1640年,人们便开始利用自然通风进行通风,爱华网小编在此整理了矿井通风与安全论文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矿井通风与安全论文范文1  1 矿区地质概况 

大学校园交通安全 大学校园交通安全论文

  青少年交通安全教育是全民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在青少年交通安全研究方面起步早,且理论与应用结合紧密,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手段上都非常丰富并不断创新,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果。下面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

大学生消防安全论文 大学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论文

  高校交通安全是社会交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的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华北电力大学的交通问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下面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论文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安全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安全第一是我国工程建设的基本方针之一,而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最好的选择。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一浅析建筑安全管理摘 要:在全球经济繁荣、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安全已经逐

声明:《校园安全论文范文 校园文化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为网友生人勿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