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质检试题及答案

处在高一的你,还在忧愁要怎么复习语文的吗?是这样的话,那赶紧和小编一起来做份高一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质检试题,来热热身,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质检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风”“雅”以后有李杜

苏渊雷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继承了诗三百篇以来美刺①比兴的形式,楚骚一派芬芳悱恻的风格,汉魏乐府抑扬顿挫的章法,以及六朝民歌清新婉丽的语调,而加以变化运用,又继承又创新,写出了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不但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而且也树立起一块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风”“雅”以后有李杜 。“风”偏于反映民情,是抒情的;“雅”偏于批评时政,是讽喻的。换一句话说,“风”大体是一种民歌,其中浪漫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雅”大体是一种叙事诗,其中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因此,外国文学史上的理论(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搬到中国来,虽然也可以适用,但总觉得没有“风”“雅”两个字来得集中概括。而“骚”则兼有“风”“雅”之长,也就是兼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长。李杜作品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但李偏于“风骚”,而杜则偏于“骚雅”。李杜风格形成流派之后,即取“风”“雅”二字而代之。从此,诗人由于性格和学识关系,不免 有所偏向。其间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就此点论,则“风雅”——李杜这条线,始终贯串于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而未尝间断。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时的诗坛,恰恰是那个充实而光辉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一句话,弥漫着当时整个诗坛的是一派积极的浪漫主 义和现实主义精神,而李白和杜甫又恰恰是通过复杂的生活遭遇,各以特异的风格,在最大的一致上,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这就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为什么能够在悠久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始终站在诗歌艺术的最高峰,以全力陶铸灵魂、鼓舞人心的缘故。

注:①美刺:实质上是对诗歌内容或赞美或讽刺。

1. 下列对“蔚为一代的‘新声’”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指李白和杜甫创作的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

B.指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既反映民情又批评时政的诗篇。

C.指李白和杜甫之后,那些号称大家的诗人所创作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结合、相得益彰的作品。

D.指李白和杜甫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

2.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虽然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的,但李诗偏于“风骚”,而杜诗则偏于“骚雅”;“风雅”——李杜这条线,贯串于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

B.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用“风”“雅”两个字来代表,比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来得集中概括。

C.“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之所以成为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是因为他俩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时的诗坛,而且各以“风骚”和“骚雅”见长。

D.李白和杜甫继承了风、雅、离骚、汉魏乐府以及六朝声律的优良传统,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 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成为“风”“雅”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并峙的高峰。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和杜甫都运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创作了能体现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命运和动荡灵魂的作品。

B.李白和杜甫既继承过去,又融合时代,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条宽广而坦荡的道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质检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质检试题及答案

C.在李白和杜甫风格形成流派之后的诗人,一般诗人或沿着李白流派的方向发展,或沿着杜甫流派的方向发展,而一些“大家”则沿着兼具李杜之长的方向发展。

D.李白总是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而杜甫则总是以诗人特别的敏锐,挟着沉郁顿挫的感情,预感到盛极而衰的苦难,并且寄予深切的同情,充分显示了各自特异的风格。 。

二、课内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 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 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4.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琵琶女人生三个阶段的特点,每点不超过7个字。(3分)

5.“春江花朝秋月夜”本是美好时光,诗人为什么此时却倍感悲伤?(3分)

6.结合诗歌中的有关内容, 简要分析“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原因。(4分)

三、课外诗歌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10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此诗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而作。

7.这两首诗都写登岳阳楼,但 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试作简要分析。(5分)

8.在李诗的颈联、杜诗的首联中任选一联,对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8分)

放言五首(其三)①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写了五首《放言》诗表达自己的心情。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五首》奉和。

9.“赠君一法决狐疑”中的“一法”具体是指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10.结合诗的颈联,简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6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李白心灵里的故乡

车延高

①李白的故乡究竟在何处,这些年始终没有停止过纷争。

②故乡,其实就是一种回望,由现实里的无意触发,突然对自己最难忘最信赖最依靠的故土故地故人故情产生一种意念性的向往。它是抽象的具体,又是具体的抽象。基于这点,我们可以大着胆子学着诗仙的狂放,喝下几杯酒,迈着醉步走进诗人心灵之门。这时, 你就会发现诗人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唯美的抽象的。

③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从碎叶城到成纪,再折道江油,是十分漫长艰难的跋涉。那时的李白太天真,懵懂的眼睛在有节律的马背上晃着。在没有驿道的沙漠戈壁野岭山道间,一行嗒嗒作响的马蹄,在白天和黑夜里骑着阳光和月色行走。就这样直到马蹄停在江油。回忆中,父母谈到了碎叶城,李白像听天书,那一段记忆是空白的,但他熟记着马蹄,熟记着马蹄踩踏疲劳和喘息时那种沉重的声音,记得马蹄后面的路弯弯曲曲,也记得马蹄前面的路曲曲弯弯。停下来歇息时母亲指着身后告诉他,马蹄的那一头是故乡!但那时的李白想:最后一个马蹄圆寂的地方,才是他今世的故乡。

④传说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了太白金星,所以他名白字太白。夜空里的星宿与月亮本身就是神秘的默契者。所以李白一生爱月。月是他发酵灵魂的种子,他一生爱月读月写月,留下了许多吟月歌月颂月的千古佳句。

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过去我只把它理解为诗人的一种思乡情怀,现在站在心灵的门槛上重新品读,才明白在诗人的灵魂最深处,明月和故乡是等量齐观不分伯仲的。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一轮皓月是皎洁的,它高悬于黑夜,不因阴暗而玷污自己,不因孤独而放弃执著的操守。它高洁而不清高,有时一地清辉,有时平卧江湖之底,让居住莲花的清水磨洗出一个洁净的灵魂。静影沉璧,是诗人生命的寄托和向往。

⑥因此,诗人在举头和低头之间,看到和想到的都是灵魂最后要归去的地方。最后当诗 人的诗歌人生耗尽最后的灵感,才华和豪情开始憔悴。憔悴的身影已经引起了月光的同情和怜悯。他终于在采石矶将酒杯轻盈一掷,借着酒力腾身一跃,入水捉月去了。月没有拒绝他,随着光影一零乱,他去了最好的存放灵感和才华的地方,将自己的名和太白金星融为一体。

⑦“李白斗酒诗百篇”传为千古佳话,那是放大后的夸张。就李白的许多诗句看,诗人倘若喝得适量,酒入微醺,诗胆开张,真的是“口吐天上文”,“诗才比天高”。我们读几句诗人的诗胆被美酒浸泡之后从白云为帘的天边摘来的句子,就有“句从天上落,人从帝乡来”的感觉。酒本身不能给诗人创造灵感,但他却在“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的癫狂中放大了诗人的诗胆。所以,李白爱酒,“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已经爱到了错把酒香当故乡的境地。一旦喝到“三杯通大道”,就进入无意、忘我的境界,什么三纲五常皇帝老子都去了九霄云外,这时的谪仙就有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霸气。想象 和夸张伸拉出最大的张力,豪气贯于天地之间,如排山雪浪直贯银汉彩虹,大千世界浩荡联翩直扑眼底。这时,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端坐于酒香里,一叶轻舟,夹岸桃花,举杯邀月,“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⑧除了天空,人间最大莫过于土地。按照一脉相承的理念去想,在同根同宗的中国,其实远行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脚下的土地就是故乡。

⑨“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在诗人的意想里,峨眉山月和长安厚土、八百里秦川是横跨时空的画面组合。月 光普照,使我们无论走到哪里举头都能望见故乡的明月;土地博大,任我们走到哪里脚下都踩着放大了的故土。诗句里,李白借物寓意,把广义的故乡交代得那么清楚。其实不论是现在落脚的土地,还是远在记忆深处的故乡,头顶一轮月,与脚下一片土,就是照临和被照临的关系。对于后面的每一个脚印来说,前一个脚印所站立过的地方都叫故土,当最后一个脚印把自己踩进泥土,就是生命的归宗。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是每个人永恒的故乡,而那些关于李白故乡究竟在何处的纷争未免显得有些浅薄和世俗。

(节选自《新华文摘》,略有删改)

11.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说明。(5分)

12.理解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一行嗒嗒作响的马蹄,在白天和黑夜里骑着阳光和月色行走。

(2)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13.文章第②段说“诗人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唯美的抽象的”,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14.作者为什么说“那些关于李白故乡究竟在何处的纷争未免显得有些浅薄和世俗”?谈 谈你的理解。(5分)

表达题(60分)

五、作文(6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感觉叫“寂寞”,古往今来,似乎它从未断绝。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孟浩然说“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杜甫说“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寂寞就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寂寞就是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寂寞就是白居易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寂寞就是李商隐的“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然而,寂寞成就了李白、孟浩然、陈子昂、杜甫、白居易、李商隐,也成就了中国文学。置身当代,又有多少人大喊“寂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寂寞”?

请准确理解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一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质检试题参考答案

1.C 思路解析:由原文“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 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可知,C项最准确。

2.C 思路解析: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来看,C项属强加因果。

3.D 思路解析:D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为“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

4.思路解析:在节选部分的第一节中,可以看出琵琶女少年时“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青年时“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老年时“老大嫁作商人妇”。

参考答案:(1)年少红极一时,(2)年轻闲度风月,(3)老大独守空船。

5.思路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考虑抒情方式,“美好时光”“ 倍感悲伤”应为乐景衬哀情;然后结合诗人的处境分析。

参考答案:这句诗采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这句诗由“春江”“花朝”“秋月夜”三个名词短语组成,每个短语 都是一种美好景象,每到此时,诗人联想到家人的团聚、朋友的欢宴等,更加感到自己的孤独凄凉。所以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6.思路解析:根据课文内容可知,白居易泪湿青衫有两方面的原因:同情琵琶女的处境、身世, 感伤自己的遭遇、处境。符合这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方面:①感伤琵琶女的身世,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已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琵 琶女对苦楚身世的倾诉,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②感伤自己的遭遇。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江州司马青衫湿”既是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不注重人才的抗议与控诉。

7.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抓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字词,二是从诗歌的整体感知。第一种方法可以从李诗中找出“愁心去”“好月来”等,杜诗“坼”“浮”“老病”“孤舟”“涕泗”。第二种方法,可以看出李诗是乐观的,杜诗是悲怆的。

参考答案:李诗是诗人流 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而作,诗人所表达的是快乐、喜悦的心情。大雁高飞,带走了我心中的忧愁和苦闷,好月出山,仿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大雁多情,君山有意,愁去喜来,令诗人喜出望外。杜甫晚年漂泊荆湘一带,登岳阳楼而作此诗,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漂泊流离、凄凉落寞的感情。没有亲朋的援助,既“老”且“病”,心中无限辛酸,眼望万里关山,天下动荡不安,诗人不禁声泪俱下,悲愤满腔。

8.思路解析:此题灵活性较大,可选出自己比较有把握的诗句鉴赏。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要注意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

答案示例:李诗颈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想象奇特,在云间“连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杜诗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抒写人世沧桑的感慨。此联叙事,看似平常,却有深意。诗人年轻时,国家昌盛,久闻洞庭大名,心向往却未能一游,十分遗憾。而今,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已到暮年,此时登楼,不禁感慨万千。

9.思路解析:从诗歌的前两联不难看出,这种方法不是“钻龟”“祝蓍”,而是“三日”“七年”,即时间。

参考答案:是指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10.思路解析:诗歌的颈联是典型的议论,这与一般诗歌的写景抒情手法有明显不同。从整首诗歌来看,这首诗也不是一般的抒情诗,而是融入了议论和说理,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洞悉。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在表现手法上,以议论为诗,但寓哲理于形象之中,诗的颈联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极通俗地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 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诗歌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味。

11.思路解析:这句话冠于篇首,从全文来看,有交代写作缘由 , 引出下文,与篇末照应的用意。

参考答案:引出后文,表明本文是针对李白故乡之争而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李白的心灵去探讨李白的故乡,与文章最后一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12.(1)思路解析:这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比拟句,理解时可以提取关键词句,结合前后文的意思整合。

参考答案:童年的李白跟随父母骑着马在阳光和月色中日夜兼行,在李白看来地上的阳光、月色被踩在了马蹄之下,写出了李白童年的天真。

(2)思 路解析:这是一个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语句,可从李白诗歌的成就、影响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微醺时思维的敏捷以及他的诗歌在唐诗中的崇高地位。

13.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可结合文章的结构层次回答。马蹄——李白记忆里的故乡,月亮——李白灵感归隐的故乡,美酒——李白放大诗胆的故乡,土地——李白脚下的故乡。

参考答案:(1)从童年李白的经历写,马蹄就是他的故乡。(2)从李白一生吟月歌月颂月写,月亮就是他的故乡。(3)从李白爱酒饮酒写,酒香就是他的故乡。(4)从“人间最大莫过于土地 ”写,土地就是李白的故乡。

14.思路解析: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并不赞同人们对李白故乡的 纷争,也提出了自己对“李白心灵的故乡”是“马蹄”“月亮”“美酒”和“脚下”的土地的看法,希望人们抛开具体的地域,走进李白的心灵。

参考答案:李白的故乡究竟在何处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走进李白的心灵里的故乡,感受李白心灵的追求、向往,放大 故乡的文化意义。(或:在作者看来,重要的是研究李白有关月亮美酒土地的诗歌对后世的审美和影响以及他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诗来。)

15.写作提示:上述材料谈论的中心问题是“寂寞”,从材料的立意取向看,古今都有寂寞,古人都曾感受到了寂寞,但古人却在寂寞中体味了生活,创造出惊人的文学成就。那么,今人也应该能耐得住寂寞,坚守寂寞,把寂寞当成一首歌。从文体角度看,写成议论性的散文比较容易出彩。

例文:

寂寞是一首歌

置身于现代纷乱的生活,每个人都难免会有一种寂寞的感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寂寞,超脱寂寞,享受寂寞的生活。

寂寞不是无聊,无聊只能说是对生命的一种折磨;寂寞是远离喧嚣寻找自己,拥有自我的宁静;寂寞是形单影只时聆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寂寞不是心灰意冷,无所事事的庸俗;寂寞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寂寞更不是面对现实无力回天,欲哭无泪的无奈茫然。

寂寞是一种意境,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隐逸淡泊;是深秋的梧桐,寒枝滴落满院的宁静。是静夜的虫鸣,于万籁俱寂时刻,唱出缠绵的相思;是雪中的寒梅,独放孤高的幽香。寂寞是一杯酒,是微醺他乡的日子,梦里梦外,炊烟如歌。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数不胜数的名人,翻开关于他们的传记,不仅让人有些惊叹,仿佛他们生来就注定有不能与人为伍的寂寞,即使置身于喧闹的街市,他们如同步入荒凉的旷野,懂得给自己创造一个宁静的心理环境,在熙熙攘攘喧闹中寻觅到一个独自徜徉的思想空间,破茧成蝶,翩翩浪漫。史铁生独坐轮椅,那份孤独和寂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正是这种寂寞,却萌发了他写作的冲动,几十年来笔耕不辍,成就了非凡的人生。这是他耐得住寂寞的结果。还有众所周知的贝多芬,在他寂寞的无声的世界里,却创造出辉煌的英雄交响乐。

寂寞是避开尘世的纷扰,拒绝人生无意义的消耗,净化心灵,升华自我。也许正是寂寞才会使你感受到生命的真实,拥有一片宁静,获得积极的人生思考。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教诲人们:千万记住,所有那些品质高尚的人都是孤独的——而且必然如此——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享受自身环境中一尘不染的纯洁。

寂寞是人生中一颗蓄积力量、萌发希冀的种子,终究会在心灵这块肥沃的土壤里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耐得住一份寂寞,人生也就多了份稳重。寂寞中少了份浮躁,多了份思索。懂得思索寂寞,也就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在思想浮躁的今天,我们不妨唱一首“坚守寂寞”的人生之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861/124029338.html

更多阅读

2012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法规试题及答案

2012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1.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______(D)。D、校长负责制2.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的地域范围是:______(A)。A.在全国范围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

公路法试题及答案 公路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公路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并按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2、公路三乱是指在(公路上

声明:《质检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质检试题及答案》为网友逆袭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