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作为母语学习的材料更以其强烈的思想性、人文性、情感性和形象性对七年级学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认同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目录都有什么呢?小编整理了关于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目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3 丑小鸭
4 诗两首
5 伤仲永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7 最后一课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 土地的誓言
10 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黄河,母亲河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5 孙权劝学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也追“星”
第四单元
16 社戏
17 安塞腰鼓
18 竹影
19 观舞记
20 口技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戏曲大舞台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22 在沙漠中心
23 登上地球之巅
24 真正的英雄
25 短文两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漫画探险
第六单元
26 猫
27 斑羚飞渡
28 华南虎
29 马
30 狼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马的世界
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
竹里馆
峨眉山月歌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滁州西涧
江南逢李龟年
送灵澈上人
约客
论诗
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附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汉语词类表(实词)
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赏析
1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2、长啸:长声呼啸。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2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3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4、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我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泪水涟涟。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
【简析】:
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这首诗,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