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应急字的一种,隶书有着应急字的普遍特点,大多数工作量较大的小官吏喜欢使用。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书法隶书,希望你们喜欢。
书法隶书欣赏
书法隶书图片1
书法隶书图片2
书法隶书图片3
书法隶书图片4
书法隶书图片5
隶书临摹四大忌与六结合张继
一、临摹四大忌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捷径,能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如果没有恒心和韧性,在临摹中常犯大忌,也难以成功。
首先,忌“见异思迁”。初学者易犯此病,今天临《张迁碑》,明天临《曹全碑》,后天再临《乙瑛碑》,朝令夕改,见异思迁,各体互相干扰,结果什么也学不好。初学者必须定师定帖,选择一本法帖,锲而不舍,先通一家之法,继而广求博取,这是最明智的临摹做法。至于换帖,一般要对一种碑帖有了比较深入的学习,基本把握了其法度之后,根据进度需要,比如或缺乏方劲、或缺乏灵动、或缺乏阴柔等,再选择其它相应的碑帖予以补充。多临写几种碑帖,对笔法、结体就会有更全面的认识,还能避免过分专一,走不出去和过于甜熟之弊端。
其次,忌“不守法度”。有人不注重读帖,或读帖不用心,临摹信手便来,笔法不到位,结体不得法,如同胡涂乱写。初学者一定要认真读帖,精细观察,摹写准确。学会校对临摹,如果临摹不像要找出原因,及时纠正。临写时不能贪多,有人只抄书不临帖,一次写很多字却一无所得。要学会精临,尽管字数不多却收获很大。临写的字最好比原碑帖字大,使笔势展开也易见骨力。那些碑帖上残损或漫漶的字,字形不完整或笔意不明显、甚至有些结体不美观的字可以暂不临摹。
再次,忌“没有恒心”。初学者常临摹几天就感到厌倦,特别是临摹不像时,就容易动摇或半途而废,最终一事无成。任何名家在临摹阶段,都下过苦功夫,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明代董其昌曾说“少好书画,临摹真迹,至忘寝食”,清代何绍基临摹《张迁碑》有百遍之多。熟能生巧,要有恒心,眼看、心想、手写三者经常配合,自然会有大的收获。
最后,忌“不悟”。初学者不懂用脑,只会生搬硬套,仅是一个写字匠或抄书者,无法达到艺术境界。临摹书法悟性是关键,一个人有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凡事就能心领神会,触类旁通,即所谓“得其一可以通其余”。赵崇绚在《鸡肋集》中说:“学书之法,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秘必其胸中之所独得。”这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之妙,当由悟而得,故有:“规矩因学而成,变化由妙而入。”悟,就是思考,也是理解深入的体现。
二、临摹六结合
通过对隶书各种形式的临摹,必然能不同程度地把握隶的书风格特征及书写规律。但若想从临摹阶段顺利地进入到创作阶段,不断提高创作水平,还必须辅以如下临摹手段。
第一,对临和背临相结合。通过对临解决技法能力,通过背临检验学习效果,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临帖和读帖相结合。首先读帖便于了解碑帖整体风貌及内在规律,临帖重点解决笔下问题。此外,读帖不受书写条件限制,随时随地方便进行,可谓心临。
第三,选临和通临相结合。选临解决局部问题,通临可解决整体布局、气息贯通等问题。选临用以充实通临的内涵,通临用以协调选临的整体协调关系。
第四,临碑和临帖相结合。这里的“碑”指碑刻,“帖”指墨迹。临碑重点解决结构问题,临帖重点解决笔墨问题。临碑过久宜僵,临帖过久宜浮,二者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第五,主攻和辅助相结合。所谓主攻是指对经过慎重考虑和综合分析后选定的碑帖进行研习,应该深入分析,认真临摹,尽力达到精熟。同时辅以其它碑帖的学习以广泛吸取营养,补充不足,丰富表现能力。
第六,实临和意临的结合。实临可得形,意临可得神;实临可得法,意临可得气;实临是共性,意临是个性;实临是基础,意临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