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时不时地找一些励志文章来阅读一下,那么经典励志短文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文章阅读: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保持内心平静
随时保持内心平静的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太容易跌倒了。
多的是年轻人不甘平庸生活,在北上广辛苦拼杀,想证明自己不一样。折戟而归的人不在少数:
《欢乐颂》里,平庸的邱莹莹身边,有高智商高学历的学霸,有起点就是总裁的富二代……小到一个名牌包的差距,大到家庭、智商、外貌的差距,心里稍不平衡,或许就此灰心丧气。
无法保持内心平静的人,会活得很痛苦,一味追逐快乐、成功的人,一定会发现有人比他活得更好、更成功。
一个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未必没有这些痛苦,只是他消化了,能面对最恶劣的现实,就能抓住最美好的机遇。
内心的平静来源于什么呢?
也许很俗套,但无非不过三个法子:读书,交友,与情趣。
读书是温静的等待。许多名人自传里,当他们遇到人生难题,大多是躲到书斋里去,看些毫无用处的哲学、艺术……那些稀奇古怪的知识,让你跳出当下的人生。回头再看看现在的人生,也觉得坏不到哪里去。
朋友是暗夜的寒星。有些弯路,朋友走过了,你可以不用再走。有些路,大家都没走过,可以结伴而行。
情趣让你认识自己。不必以成败来证明自己,你的情趣也是你卓尔不群的注脚。
当然,这三者在有些人眼里是毫无价值的。
内心不平静者,不平静之处恰恰在于不愿意花时间在毫无价值的事上,事事都求个有用无用,自然无一刻平静。
古人说“静能生慧”,一个人生在世上,不是要追求随心所欲的生活。
平静的智慧在于,不去追逐没完没了的未来,而是珍惜当下流逝的每分每秒。“片刻之欢愉,不如须臾之宁静”。
最后,摘录顾城的一首诗: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励志文章阅读:坚持做你自己
人生有三把钥匙:接受 改变 离开。不能接受那就改变,不能改变,那就离开。
乐观的人只顾着笑,而忘了怨;悲观的人只顾着怨,而忘了笑。真正的美丽,不是青春的容颜,而是绽放的心灵。
别问别人为什么,多问自己凭什么。
距离之所以可怕,因为根本不知道对方是把你想念,还是把你忘记。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你对他好,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懂得你的好。
不管爱情,还是友情,终极的目的不是归宿,而是理解、默契---是要找一个可以边走边谈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怎样的心情。
别指望所有的人都能懂你,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做了萝卜,自然就做不成白菜。身空心静,云淡风轻。
很多人都说:我不知道我自己想要什么。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我没有勇气面对和足够的努力去争取我想要的。
别人怎么看我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做真实的自己和现在的心情。每天醒来都要比前一天更强大,直视自己的畏惧,擦干自己的泪水。
生活就像是跟老天对弈,对你而言,你走棋,那叫选择;老天走棋,那叫挑战。很多人一开始为了梦想而忙,后来忙得忘了梦想。
任何你的不足,在你成功的那刻,都会被人说为特色。所以, 坚持做你自己,而不是在路上被别人修改的面目全非。
励志文章阅读:如何让无可救药感滚蛋
1、内在需要的冲突
拿减肥来说,为什么很多人就是管不住嘴呢?原因是我们不清楚自己的内在。表面上我们的欲求是身材好,可是我们不清楚,那些垃圾食品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有的人的原生家庭表达爱的方式就是做好吃的,他们内化了这种方式,于是:
(1)他们潜意识里就会用吃来奖励自己,赞赏自己。
(2)当他们受委屈,情绪不好的时候,也是用吃来抚慰自己。
有的人戒不了烟是因为他要通过吸烟来纾解压力、释放不好的情绪。
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有动机,找到内需,再找到实现内需的合适方式来取代它,我们才可能真正的实现“戒”。
2、原生家庭造就的内在智慧
很多人在有情感需要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安慰自己,他们的方式就是从外界得到,无法从内在获得力量满足自己。也就是说,我们情感实现的创造性不够。原因来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
如果养育者能给予我们一种好的关系模式,我们就能获得安全感和爱的基础,这就会帮助我们更加有创造性的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相反,我们的思维会很呆板,没有弹性,表现为脑子一根筋,钻牛角尖。其实幸福是有很多条路可以走的。
说到底,这种“为什么做不到”的背后,还有一些伤痛需要我们去疗愈。等这些伤痛疗愈了,我们也就不会再和自己较劲,非要去做那些说什么都做不到的事情了。
3、意识的对抗和潜意识的对抗
有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只是部分认同了一件事,而这种认同的底色是无奈、顺从、不得不,于是就造成了想努力,可是又不能全身心投入的局面。
在亲密关系中,有的人虽然意识上认同了父母的价值观,但潜意识里向往的却是相反的生活,只是这并不是他能察觉的。潜意识会让他找一个与父母生活方式不同的伴侣,好让自己在对方身上实现自己未被满足的内在需要,然而回到意识层面,他却看不上对方的做派。
再比如,很多人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习,就用拖延来进行无声的抗议,长大以后就习惯于总是用拖延来去应对那些感觉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这也是我们的潜意识在帮我们对抗意识!我们在用失败对抗内在父母的声音——“这些事,你必须做!”vs.“这些事儿,我不想做!”这也是我们“想做而做不到”的重要成因之一。
4、自我挫败型
有些原生家庭文化崇尚“批评使人进步”,父母每天传递的内容核心都是——你不行,你是差的,你不如别人,你要不听我的你什么都不是。久而久之,我们在心中就会内化这个信念,即便我们努力到就差一步成功的时候,这诅咒也会跳出来让我们遇到各种状况,从而远离成功。
另外还有一种“安乐主义”原生家庭文化也会影响孩子不能成功。这样的价值观会给我们一个内在信念:成功不是好事,反而很痛苦。于是我们会恐惧成功,成功会突破我们的舒适区,让我们紧张,觉得灾难就要来临。这就造就了一种恐惧型的“想做而做不到”。
5、个体成熟度太低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个体意识,他们把个体分离,把人人都要为自己负责的意识融到了骨子里。而中国社会则具有很浓烈的家族意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黏黏糊糊都在一起,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自我意识都很低。这就造成很多成年人并不清晰自己的价值观。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流行什么,他们就从众地追求什么。
另外不成熟的心理还体现出,我们总把自己当孩子,做什么事总想要别人替我们负责,失败了就找借口。
所以,“明知道对自己好,为什么做不到”这个话题其实是帮我们找到一个探索自己内在的点,帮我们更加了解自己。
我们可以试着和内在那个受伤的、脆弱的声音对话,共情,接纳。让她告诉我们她的感受,她的想法,她的需要。而当我们寻求理解的呼声被我们自己听到了,理解了,那也即是我们走出困兽之笼,获得“自由”的重生之时!
做到做不到,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看到受伤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