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引用生活中的智慧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人生哲理故事。
人生哲理故事1:另辟蹊径
丰子恺先生写过这样一段文字: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我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果然看见,前头牵了一只羊走,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着去。哪怕是走向屠宰场。
后来看见鸭也如此,赶鸭的人把数百只鸭放在河里,不需用绳子系住,群鸭自能互相追随,聚在一块。上岸的时候,赶鸭的人只要赶上一二只,其余的都会跟了上岸。
牧羊的和赶鸭的就利用它们这模仿性,达到自己的目的。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盲目追随者,依附者,模仿者。一味模仿,最终像那些羊和鸭子,葬送自己的前途。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年轻时,在别人眼里性格孤僻高傲,行为怪异,别人眼里是另类。近代诺贝尔获奖者,数学家纳什,曾经在精神病院待过,可纳什发表的“博弈论”却被广泛用于生活各个领域。
西方人说成功人士大多为“偏执狂”。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有别于别人的思维方式,不会盲目追随别人,模仿别人,他们懂得另辟蹊径。
人生哲理故事2:成功不是一个人的事
一个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抓到两个嫌疑犯——汤姆和彼得,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他们矢口否认杀过人,辩称只是偷了点儿东西而已。警方将两人隔离审讯。
是坦白还是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两人都抵赖,大家都只被判一年刑。但是两人处于隔离状态,无法串供。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发,他们都会进行这样一个决策过程:我招了,他也招了,我们都坐五年牢;我招了,他不招,我就只坐三月牢,而他会坐十年牢;他招了,我不招,我就会坐十年牢。所以不管他招不招,对我来说都是招了划算。由于两人都会动这样的脑筋,最终两人都选择了招供,结果都被判五年刑,而原本对两人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一年刑)则不会出现。
我的家乡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黑蛋和白蛋在漆黑的夜晚要共同去装一车粪送到田里。黑蛋去的时候,带了一把炭锨(家乡人做饭时往灶膛里加炭用的,锨头不到巴掌大小)。他想,反正天很黑,没人看见,就装成很卖力的样子,每往车上放一锨粪,嘴里就发出“嗨哟”的声音,还把炭锨在车厢上“咣”地磕一下。黑蛋听到白蛋也很卖力,嘴里使劲的同时,车厢也发出很响的声音。他暗自高兴,暗骂白蛋傻瓜。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黑蛋想可能装满了吧,就用手去摸车厢,可是还差很远。黑蛋很奇怪,可他心虚,没有说什么,继续假装很卖力地往车上装粪。后来,黑蛋又摸了几次,车厢总不见满。不久传来鸡叫声,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黑蛋模模糊糊地发现,白蛋手里拿的竟是一根棍子。
中国人重感性,所以故事还是故事;外国人重理性,将故事升华成了理论,这就是经济学博弈论中著名的“囚徒困境”。
人们称这种结果为“非合作博弈均衡”,它是美国经济学家纳什提出的,又称为“纳什均衡”。“非合作均衡”实际上是陷入僵局的一种均衡。在这种均衡里,双方都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每个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进行的都是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结果不仅没有使自己获利,还损害了对方的利益,最后大家共同遭受损失。
现在有些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降低员工待遇,而员工为了获得高薪和自身发展,频频跳槽,结果双方都遭受损失。
成功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合作的结果。在囚徒困境里,两个囚徒由于隔离而无法合作,但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却可以通过沟通、交流、协商而达成合作。比如同类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彼此之间就由相互拆台变成相互合作,规模扩大了,行动统一了,力量也就更加强大,最终实现双赢。企业和员工之间也可以共同协商,寻求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劳资模式。朋友之间,为了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如果能够从扩大合作规模、改进合作方式、提高效率入手,最终也会对双方都有利。
人生哲理故事3:坚持就有希望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正在实验室做试验,一个叫亨利的年轻人找来,想拜他为师。法拉第最终被年轻人的决心打动,让他留下来做助手。
法拉第拿起个本子,指着一套设备告诉亨利:“我正在研究磁能否产生电,你以后每天看清设备上的磁针是否会转动,再把结果记录下来。”亨利照着做了半个月,可实验总是失败,他只能在本子上不停地写下“NO”。
一天,亨利不耐烦地对法拉第说:“这事没什么意义!您让我做点别的吧!”法拉第摇头说:“这事很重要,做成了就是重大发现。”亨利又坚持了几天,最后还是溜走了。
十多年后,法拉第被英国皇室授予爵士称号。一事无成的亨利又来求法拉第收留他,法拉第拒绝道:“这个称号本该属于你。当年你不愿做的事,我却坚持了十年,终于有了重大发现。”说完,法拉第拿出一个厚厚的本子,那正是亨利当年用过的。亨利看到,在他记录的十几个“NO”后面,法拉第记下数千个“NO”,最后才是个大大的“YES”。
法拉第说:“只有靠意志和坚持才能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