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论文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逐渐成为现代煤矿企业管理的重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论文篇一

《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

【摘 要】 内部控制是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过程与程序,并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系统。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将理论控制体系与企业实际贯通,建立符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效益。文章分析了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阐述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 建设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发展

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如今,内部控制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许多国内外企业都在不断努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关于内部控制的内涵,现代理论界对其理解各不相同,但目前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解释是美国COSO委员会的解释:企业内部控制是指组织设计并实施的、为了组织营运的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等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程序。

从20世纪30年代内部控制理论提出至今,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内部会计控制阶段。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次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最初人们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通过会计控制手段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

第二个发展阶段:管理控制的阶段(二要素阶段)。1958年,AICPA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的《第29号审计程序公告》中,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

第三个发展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三要素阶段)。1988年AICPA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企业为了合理保证其目标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项要素。

第四个发展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五要素阶段)。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框架”概念,并把内部控制确立为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组成。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从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然后在非上市的其他国有大型企业全面推行。基本规范的制定发布,是我国继新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发布实施之后,在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充分说明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迫切性。

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多企业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仍然薄弱

良好的实施环境是发挥内部控制的基础。首先,不少企业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有的企业把内部控制与内部牵制弄混,有的企业把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内部监督上,还有一部分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各种制度规范的总称,忽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等,没有真正明白内部控制的意义。其次,在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中,经过几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基本上都建立了合法合理的结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不同程度的普遍存在决策和经营机构权力交叉,责任不明,缺乏相互制约、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从而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

(二)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一个健全而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风险管理还没有贯穿于企业的各项业务、各个环节。其表现具体有:一是对企业经营风险评估不够全面,将重点放在了财务风险的估计与防范上,对于非财务的风险估计不够,而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又往往是这些非财务风险;二是风险预警不及时,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很多采用“亡羊补牢”的事后补救措施来应对风险,未能对各种经营活动在开展前进行应有的风险评估,导致企业处于很大的风险敞口下。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备

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各种内部控制的措施和办法,但零散片面,存在着内容不完整、制度不完善、设计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真正形成相互分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系统;有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倾向于事中和事后控制,对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很少涉及事前预测和控制;有些企业比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而忽视对人员的控制,在具体控制环节上有所遗漏、留有死角;还有些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时没有结合企业特点,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切实际,导致内部控制偏离控制目标,并且规章制度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导致理解和执行的多样性。

(四)信息沟通机制不畅通

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还有哪个环节需要改进等等,这些信息都需要流畅地传达到相关部门和最高管理者,以便各级管理者根据反馈的信息作出决策。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能确保组织中每位员工清楚地知道其在各项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担负的责任等等。从信息系统的使用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只使用了财务管理系统,很少有单位运用了信息管理系统,还没有建立涵盖内部控制基本流程和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传递、报告、披露等内部控制系统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五)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很多企业的内部监督未能很好地履行职能。第一,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很多国有企业由于受隶属关系约束,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独立性大大减弱,监督力度也自然受到限制。第二,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人员往往将内部审计认同为会计监督,而在内部稽查、监督与评审内部控制方面所做工作较少。第三,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存在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合并或由企业会计人员兼任审计人员等现象,这些都是有阻于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积极努力。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不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

(一)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

在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时,一定要注意人的问题,将内部控制、优化内控环境的理念贯穿于企业文化中。首先,企业要从管理层开始,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意义与内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与程序,重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积极向下属职工传达企业内部控制意识,引导职工更新观念,强化管理,主动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具体活动的实施中来,变“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其次,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妥善处理好权力和职责的关系,建立顺畅的授权、行权等机制,明确各级责任,防止权力交叉,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论文篇二

《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相关问题探讨 》

一、内部控制审计概论

(一)内部控制审计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内部控制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①。

内部控制审计主要以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作为主要审计对象,具体内容如下:

1.控制环境。要把握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特别关注财务主管的管理思路及管理态度;财务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人力资源政策和激励约束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等。

2.控制活动。在良好的控制环境下,控制活动是有效执行内部控制的关键性要素,重点审查财务活动是否有充分的授权审批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审批程序;财务不相容职务的设置与执行是否合理健全;账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等。

3.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重点审查相关财务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及时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技术效果。

4.风险管理。重点审查被审单位抗风险的能力,重要管理岗位、资金流通环节、实物资产保管环节等,被审单位抗风险的能力,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防范并提出合理建议。

5.监督。重点审查企业内部财务报告相关资料的审核制度的合理性及是否有效执行;审计与会计执行分离;审计的及时性及有效性;审计人员在不同审计环节的层次性等。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

随着安然等一系列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事件的发生,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而且在预防经济危机、财务报表舞弊等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抵御作用。因此,各国企业界和会计职业界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审计也日趋重要。

1.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需求

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在分析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基础上,揭露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各环节、各领域和各层次的弊端和问题,重点深入研究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问题,识别其严重程度,与管理层及时进行沟通,并提出改进和调整办法,以促进企业各项内部控制活动的健康运行,最终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保障企业各种资产和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

2.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机关、社会公众等,他们主要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执行有效性,良好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范和规避财务报告风险,依据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企业利益相关者可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及执行的有效性等,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的可信赖程度,进而正确评估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从而为正确行使权力和各项决策奠定坚实基础,所以,对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监督和鉴证的内部控制行为尤其重要。

(三)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审的联系与区别

1.与内部控制评价异同点

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董事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自我评价,目的在于发现并解决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内部控制审计与评价都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但两者在范围、目的、性质等方面不同。在范围方面,内部控制审计仅以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为主,而内部控制评价围绕五大控制要素对企业所有的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在目标方面,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而内部控制评价是为了发现企业问题而进行的自我评价;在性质方面,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外部进行的独立鉴证业务,而内部控制评价是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全面评价,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服务业务。

2.与内部控制评审异同点

内部控制评审通常存在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为了能够准确定位审计重点、判断审计抽样规模,从而编制合理的审计计划而进行的内部控制初步评审,以及风险评估阶段对内部控制进行的深度评价。评审结果直接影响到审计总体计划的安排及实施阶段进一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范围、性质。

二者的评审对象都围绕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都采用检查书面文件和记录、询问有关人员、穿行测试等相似的审计方法,为了节约审计成本资源,两者可以开展“整合审计”。尽管如此,两者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独立的鉴证业务,而内部控制评审只是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论文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审计过于依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规定,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企业既要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也要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外部审计。而内部控制审计与评价对象一致,范围相同,只不过是内容各有侧重点。所以,为了减少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应当首先评估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成果,以判定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是否可以利用及利用的程度。因此,导致很多内部控制审计主体基于现实的选择、成本效益的考虑,尚未充分判断企业内部审计的可利用程度,未能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审计信息反馈滞后,审计领导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现场审计动态,更多地依赖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导致可能疏忽掉企业内部审计也没有发现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审计方法和工作程序仍不够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确定测试所需收集的证据。根据调研结果,虽然一部分事务所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事务所是采用随机抽样和外部监管要求的审计方法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这势必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本质要求和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

当前阶段,绝大部分事务所进行的都是“整合审计”,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尚属理论探讨阶段,导致更多的审计工作重心偏向财务报表审计,而内部控制审计也主要为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及控制测试提供依据,所以内部控制审计往往偏离方向,未能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有关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如不编制审计计划、审计归档不规范、审计工作底稿混论、审计报告不复核等,很难保证审计质量。

(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及执行内部控制审计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建设不均匀,尤其是控制环境较差,管理层认识不到位。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平稳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了实施时间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采用“鼓励”政策,陆续有选择性地在境内外上市公司施行,推行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审计。截至目前,只有少数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且只有一部分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审计,大部分企业尚未把内部控制审计提上议程。

(四)内部控制审计运行监管环境较弱

我国现行的内部控制审计法律法规较国外体系落后,仅仅限于在规章层次上有所引导和约束,但这些基本规范、配套指引等相关文件的权威性较差,违规成本较低,导致内部控制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

(五)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欠缺

随着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承揽内部控制审计新型业务,由于业务类型有别于会计师事务所以往的法定或非法定业务,导致许多会计师事务所还没有针对内部控制审计制定专门的质量控制体系,其审计结果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质量失控,从而极大增加审计风险。

三、对我国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建议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深层次法制化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管理规定正在逐渐规范,从2008年至今,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陆续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可以说,《配套指引》连同《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但是,配套指引仍仅限于指引,而非法制化,会驱使企业选择性执行,所以建议相关部门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执行要求、审计方法、整合审计等进一步法制化,以规范内部控制审计业务。

(二)规范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方法和程序

虽然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方法和程序有了适当的指导,但据不完全统计,注册会计师依据配套指引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不同的事务所或不同的项目组执行程序仍然大有区别,可见指引不足够规范,需进一步详细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范围、工作程序,这样才会大大减少内部控制审计的可操控性,一定程度上降低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三)多角度控制内部控制审计成本

为了能够促使内部控制审计及时有效地全面开展,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大前提下,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要尽可能地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首先,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审计,互相利用审计成果。当然,“整合审计”不能相互过度依赖,需要对两类审计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巧妙整合,使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成果。内部审计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对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与外部内部控制审计有重合之处,如果能够借助内部审计的的工作成果,会大大减少审计工作量,需要强调的是,必须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信赖为基础。

(四)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审计运行监管环境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监管部门应该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包括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监督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披露、监管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监管事务所质量控制设置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考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质量评级机制,并通过建设合理的监督公告制度,发挥监督效用,促进内部控制审计合理运行。

(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体系

为了提高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质量,规避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体系是大势所趋。质量体系主要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两方面着手建设。会计师事务所从整体层面健全事务所组织结构、审计人员质量控制、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审计制度质量控制,在业务层面规范内部控制审计承接业务程序、审计方法及取证程序、明确审计范围等,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业务质量控制。注册会计师的质量控制核心在于加强事务所执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多渠道、多角度培育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执业能力。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论文篇三

《 论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探讨 》

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无疑将市场竞争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受此影响,企业面临的风险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和扩大化的特点,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可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然而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并未将两者有效的融入于具体工作中,因此当务之急便是探索有效途径实现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协同配合,进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一、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分析

企业审计是指企业为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而对一切内部经济活动加以监督和评价的体系,以期降低风险损失,实现经营发展目标。而内部控制则是指企业为正常开展各项活动、确保经济信息可靠和资源安全以及有效规避经营风险而形成的包括控制制度、程序、措施等在内的运行系统[1]。

概括的讲,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两者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析如下:一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内部控制涉及控制环境、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五大要素,其中内部审计属于监督范畴,且在整体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二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基础平台,由于内部控制对企业不同层次岗位的职责权限作了划分,对业务流程作了规范,对资源管理作了约束,审计内容、流程、方法、规范等自然也在其中,显然有助于审计效率的改善,风险的规避;同时内部控制制度还可随企业所处环境、经营决策、业务活动等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故为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契机;三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完善的重要手段,如企业内部经济责任、管理工作、风险导向等审计活动的开展,既可帮助企业了解内部真实情况,也可为调整控制对象、改进控制环节提供可靠依据。

二、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的突出问题

由上可知,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理应不断得到完善和更新,但现实并非如此,且在控制环境、制度缺陷、人员素质、职能缺位、风险因素等的共同作用下,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问题日益凸显。

如因重视程度有所欠缺,内控观念较为滞后,风险意识相对薄弱,致使企业内控制度不系统、不全面、不合理、难以操作,或停留在业务层面而忽视了治理层面,或流于形式而停留在纸上和墙上,严重弱化了内控制度应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会计失控日趋严重,像会计凭证失效、随意篡改数据、人为捏造事实、债务不实、利润虚报、资产不清、浪费严重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审计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如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内部审计往往缺乏独立性,且审计人员能力有限、审计成本较高、审计效率偏低,而这些因素无疑限制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和持续发展,间接影响了内控水平和效益的改善,如此一来,企业风险自然随之上升[2]。换言之,完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实现两者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是新形势下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

现代企业管理活动具有得控则强、无控则乱、失控则弱的特点和规律,而基于完善而协调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企业不仅可以有序开展各项活动,更可以真实全面的了解自身状况,并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故下面对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进行了思考,希望对企业发展有所启迪。

1.优化企业控制环境

企业内审与内控的顺利实施和效用彰显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氛围,而这恰恰是很多企业所缺失的,加之内控体系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正战略化、全面化、多元化、实效化特点日渐突出,故优化控制环境是企业完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因此要求企业提高思想认识,学会以发展的角度看待内审与内控,并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内控布局加以科学部署,以期实现对控制环境的优化,如根据企业特点合理协调董事会、股东会、经理层、监理会等治理框架,成立与实际需求相符的职能机构,用于适当分散权利,打造科学制衡且相互联系的良好格局,但要确保决策授权机制完善、部门权限职责明晰、控制流程措施有效、激励约束指标科学、财务部门地位合理、审计部门职能独立等,以此为内审与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有力基础。

2.弥补内控体系缺陷

企业内控体系自身缺陷的存在无疑是管理无序和低效的深层原因,故建议企业立足实际,切实致力于内控体系的完善,其中会计内控、考核评价、风险预警等制度的建立是企业亟待加强的环节。

如针对会计内控,可基于会计凭证、账户、报表等基本内容规范的完善,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其他会计处理事项加以细化、深化和明确化,以此将那些要素性、抽象性内容转化为可具体操作的程序和方法,其中严格分离不相容会计职务是重中之重;针对考核评价制度,除了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和要求确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用于进行奖优惩劣,以激励和约束员工尽职尽责、积极进取外,更应基于完善的内控评体系对制度的实施效果加以检查、评价、反馈和再优化,具体可以在职能部门间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自我评价,包括业务操作的规范程度、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等;同时将内控体系视为一个整体,借助内审部门加以监督、评价和控制,但要明确审计项目、人员、流程、权责、规范等,以此及时发现不足,促进内控体系走向完善,可以说其是内控评价的重点和关键[3];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也是完善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此时要求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以畅通信息渠道,结合明确的风险防范主体,风险识别、评估、处理规范,高素质、高水准的风险管理人员,以及高效可靠的技术方法和系统软件,及时发现和规避风险。

3.强化审计的独立性

毫不夸张的说,独立性是企业审计的灵魂和核心,是内部控制中的再控制,若其独立性都难以保障,其效用自然难以彰显,那么强化企业内审独立性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因此建议企业在具体实践中要切实提高内审的独立性,如针对董事会可下设审计委员会,而内审部门一方面要直接负责于董事会,另一方面则要直接上报审计委员会,并接受其业务指导;同时要求审计委员会负责企业所有重大审计决策方案的提出,并经董事会作出最终批准,这样便确保了内审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还应在内控制度中进一步明确,内审部门的职能地位、审计范围、审计标准、审计流程等内容,尤其是针对财务报告审计,并对有权在内控设计、补充、修改与完善彰显建设性作用加以补充,以此为企业内审工作能够有序、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4.不断提高审计水平

企业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改善则要从下述几点做起:一是打造优质的审计队伍,要求企业积极吸引和培育职业道德好、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观念更新快的审计人员,其中业务能力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能够熟练掌握丰富的审计、会计、税务、���理、法律、金融、外贸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知识,以此更好的胜任审计工作;二是要求企业善于进行多角度、全方面审计,如基于风险导向审计,可先借助询问和调查方法,判断是否存在工作脱节、部门推诿的风险,其次分析经营活动,评估是否存在营销不畅、管理不善的风险;再者通过资料审核,检查是否存在资金周转困难、负债过重等财务风险;最后经全面复核和分析,确定审计结果,为企业决策和制度完善提供重要参考。[4]。此外也可以基于ERP系统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及时汇集企业信息,准确关联价值信息,快速处理和反馈信息,进而实现内控效率的提高、结构和流程的优化;而借助管理审计则可对管理职能的发挥水平、管理机构的制衡程度、管理人员的素质情况等作出合理评价,以此推动企业内控管理走向成熟。

结束语:

总之,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对其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故完善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势在必行。这就要求企业立足实际,找准切入点,积极寻求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完善之道和融合途径,以此强化风险防范能力,进而有序开展各项活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有关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论文推荐:

1.论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2.某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3.关于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5.浅谈公司管理论文范文

6.试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7.浅议如何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3961/244327048.html

更多阅读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浅谈我国企业网络招商

浅谈我国企业网络招商  网络招商作为适应网络技术发展与信息网络时代变革的新型招商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招商理念、招商策略、招商手段和招商方式,将成为未来企业招商的主流。与传统招商方式相比,网络招商显现出广泛性、实效性、经济性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浅谈79项目部的成本控制

浅谈79项目部的成本控制 作/转载者:钟琴 陈刚 发布时间:2004-3-17 浏览量:192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左岸▽79 m混凝土拌和系统是由中国三峡总公司委托葛洲坝股份公司运行管理,经过3年多的运行,于2002年8月31日正式结束。三年多来,它完成混凝

浅谈绿色建筑论文 浅谈建筑企业文化研究论文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主要为其他经济社会活动创造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先导地位,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建筑企业文化研究论文,供大家参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目前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很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不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供大家参考。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篇一《 论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摘要:中小企业目前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浅谈企业信用核心论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企业持续稳步发展,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企业信用核心论文,供大家参考。浅谈企业信用核心论文篇一《 论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中央提出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

声明:《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论文》为网友謿萬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