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在那段艰苦的岁月,发生了多少让人感动的长征故事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长征小故事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长征小故事精选篇1:李中权三别慈母 最终阴阳相隔
1934年,刘湘围攻川陕苏区。红军撤离时,红军战士李中权的9个家人,因恶霸的报复被迫全部跟着红军长征。
李中权虽然与母亲同在长征队伍中,但只有过3次短暂的相见。三别母亲,最终阴阳相隔,令李中权抱憾终生。
第一次见面是在1934年春天,李中权在通江遇见母亲,当时两人都已经知道李中权父亲的死讯,但都在向对方隐瞒。由于身有任务,李中权匆匆离开了母亲。
第二次见面是在1936年3月,李中权在宝兴县意外遇到母亲。母亲拉着他的手,高兴地顾不上回答他的问话,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好像永远看不够似的。
李中权看着才40多岁就已生出许多白发的母亲,热泪盈眶,找来傅连暲医生给母亲看病。一家人彻夜长谈,为了牺牲的家人抱头痛哭。
第二天一早,队伍就要出发了,李中权又一次匆匆和母亲告别,母亲叮嘱他:“孩子,你放心地走吧!不要惦记我们,你要爱惜自己,好好活着!”
第三次见面是在1936年5月,李中权当时任大金川独立第二师政委。他带一个排到东边红一团检查工作,路上,在丹巴东边遇见了母亲,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李中权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形:“母亲面容极度憔悴,神情忧郁,只是呆呆地望着我,似乎累得已经不能开口了。”
李中权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看着坐在眼前的母亲,我真不忍心再让她这样走下去了!可眼下部队都已分批北上,我无法把母亲妥善安置下来,也无法为母亲提供更多的帮助。但我知道,再往前走就是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身患重病的母亲还能走过去吗?想到这些,我的心简直要碎了。我望着母亲,心里暗想:这可能是我与母亲的最后一次相见了,一定要好好看看我的母亲……
“这时,通信员提醒我说:‘政委,我们的队伍已经走远了。’我看着已经远去的队伍,想到就要与母亲分别了,心如刀绞。我对母亲说:‘娘,你还是在这里养养身子再走吧。’母亲听后无力地摇摇头,什么也没说。这时,通信员看看我,说:‘政委,要不就把我留下来照顾大娘吧!’通信员的话真让我有些动心了。
“没想到母亲却坚定的说:‘不成,队伍上的红军一个也不能少!我两年都坚持下来了,还愁走不到陕北?’这时,通信员再次提醒我说:‘政委,队伍都走远了。’母亲也用颤抖的声音催促我说:‘孩子,你们快走吧,别误了队伍上的大事呀。’我很想为母亲再留点什么,但摸摸口袋,盐巴、银元都没有了,便在无奈之中取出公文纸,给后续部队的一个政委写了便条,请帮助照顾一下我的母亲,然后把这张便条交给了母亲。我向母亲辞行时,母亲双眼满含泪水凝望着我,什么话也没有说。我望着远去的队伍,牵过战马,把它交给了中柏弟弟,留给母亲乘坐。”
李中权的母亲后来在过草地时去世了。多年以后,当李中权知道母亲去世的具体情况后,他含泪写下一段话纪念母亲:“我亲爱的母亲,儿时时刻刻都在怀念您,此种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娘呀,你同父亲一样,是生得苦,死得苦;但父母长征途中生得光荣,死得伟大!这种精神是能够荣传万代,光照千秋的!我亲爱的母亲你安息吧!”
长征小故事精选篇2:长征中红军击落过敌人6架飞机
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国民党军共投入200多架飞机参加战斗。从红6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探路拉开长征序幕到长征结束,敌机一路咬着不放。尽管红军没有专门的防空武器,但依靠简陋的步枪、机枪等轻武器,依然在战斗中击落了6架敌机。
先遣部队击落首架敌机
1934年9月7日,当长征先遣部队红6军团前卫部队挺进到广西全县时,被一架桂系空军AVPO-637号侦察机发现。由于红军没有任何防空武器,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十分狂妄,按下机头一阵俯冲扫射,打死打伤十几名红军战士。愤怒的红军指挥员立即组织前卫连步、机枪手在敌机再次俯冲时集火射击。一轮密集开火后,敌机油箱被击中,拖着长长的烟火栽到了附近的稻田里,飞行员在出逃时被击毙。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击落的第1架国民党军飞机。
湘江战役中击落第二架敌机
1934年11月24日,红军在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时,遭敌薛岳、何健、白崇禧的包围攻击,与优势敌军在湘江两岸展开了惨烈的大血战。蒋介石调其中央空军第3中队从南昌起飞实施增援,对攻势猛烈的红军进行空中轰炸。担任预备队的红1军团第2师一边疏散隐蔽,一边对敌机集火齐射,击落敌709号战斗机,飞行员谢廷藩、魏德跳伞后被红军俘虏。国民党中央空军为掩饰这次空中损失和飞行员的被俘,对外宣称第三中队飞行员谢廷藩、魏德在“剿共”中“壮烈殉难”,使二人成为国民党中央空军在“剿共”作战中首次“殉难”的活“烈士”。
用改装“高射机枪”击落第三架敌机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采取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实施了四渡赤水作战,牵着蒋介石“围剿”大军的鼻子打盘旋战。红军作战行动的变化,完全打乱了蒋介石的预期部署,于是频繁派出飞机进行空中侦察,企图发现新线索和红军主力确切位置。
1935年3月,中央红军由黔北名镇茅台三渡赤水。3月18日,国民党空军3架侦察、轰炸机寻踪觅迹而至,轮番攻击、骚扰中央纵队驻地。中革军委警卫营营长杨梅生立即指挥防空连用4挺重机枪改装的“高射机枪”,对准从云层里钻出的敌机猛烈射击,敌飞行员还没搞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打了个“倒栽葱”,连人带机拖着长烟钻进了茅台镇附近的赤水河里。
据时任警卫营防空连连长叶荫庭后来回忆:“在我军土‘高射机枪’的猛烈射击下,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茅台城下闪出一道火光,随即升起一团浓烟。另外两架敌机见势不妙,夹起尾巴,哀鸣着逃走了。”
第四架敌机是红军长征中缴获的唯一一架敌机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使蒋介石十分惊恐,急令国民党空军出动,进行高密度的空中侦察,寻找消灭红军的机会。7月17日,国民党空军第3中队副队长朱嘉鸿和飞行员郭诗东驾驶303号侦察机飞临四川黑水上空,发现了正在行进中的红四方面军后续部队。为洗刷第3中队曾被红军用步枪击落飞机的耻辱,他们按下机头实施俯冲,对准红军队伍就是一阵扫射。在他们进行第二次俯冲扫射时,遭到红军地面密集火力的射击。红军战士又一次用落后的步枪击中敌机尾部,失去平衡的敌机在空中摇摆,最后勉强迫降,被红军缴获,朱、郭二人在逃跑中被红军击毙。这是红军在长征中缴获的唯一一架敌机。
第五架敌机被击中后撞山 机毁人亡
1935年8月3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和红四方面军一部正在毛儿盖地区集结并准备北上,被执行空中巡逻任务的国民党空军第5中队队长王伯岳驾驶的601号飞机和另外2架飞机发现。3架敌机满载弹药先后向下俯冲,进行扫射轰炸,红军则以密集枪弹回击。王伯岳驾驶的601号飞机被多处击中,失去控制,撞向附近的迁流水山,机毁人亡。其余2架敌机见势不妙,逃之夭夭。
血泊中击落第六架敌机
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为了打开通往天全、芦山的道路,发起了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11月7日,红军左纵队攻占大川场,右纵队攻克金汤镇、紫石关和大岗山后,继续向天全攻击。此时,敌机分批增援,对红军实施大面积轰炸。红军由于来不及疏散隐蔽,很多战士倒在血泊中,攻势受阻。危急时刻,红军在敌机轰炸掀起的尘土和烟雾中一齐对空射击,1架敌机当场被击中起火,冒着浓烟从空中坠落,其余敌机见状狼狈逃窜。
长征小故事精选篇3:红军智取遵义城
过了乌江,遵义城就在眼前。指挥员刘伯承仔细观察了地形,把红二师第六团的政治委员王集成喊来,交代了夺取遵义的任务。
原来,离遵义城30公里的地方,有个小镇叫深溪水。敌人在那里留了一个营的兵力,相当于遵义的外围防守点。前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营都可以很快得到消息,报给城中的敌人,就像蜗牛的触角一样。
刘伯承仔细叮嘱:“你们团的任务,就是要斩断城中敌人的‘触角’。但要秘密进行,不要让敌人知道,否则给遵义守敌通了消息,就会增加我们攻城的困难。”
他强调说:“现在呀,我们是既要求打胜仗,又要求伤亡少,还要节省子弹。所以就要多用点脑子啰!”
政委王集成坚定地行了个军礼,:“请指挥员放心,我们一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敌人全部消灭,一个不留!”
“好!”
两个人正说着,参谋长送来了一份电报,原来是朱德总司令为了配合他们打遵义城,又派来了一个团,并且让三军团支持他们,阻止敌人派来的援兵。
刘伯承不禁喜上眉梢(shāo)。
“这下可更好了!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还有一个师来跟我们共同作战,拿下遵义不在话下!”
王集成说:“指挥员放心,王家烈的双枪兵我们领教过,保证没问题!”
天上忽然下起了雨,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红六团在刘伯承的率领下出发了。大雨虽然给队伍行军增加了困难,但也让敌人放松了警惕(tì)。刘伯承下令让大家快速行军,到敌人的营房里避雨去。
深溪水的敌人还以为下着大雨不会有情况呢,一个个尽情玩乐起来,打起了麻将、牌九,玩到午夜才睡下,连哨兵都没安排。不料,睡得正香呢,红军突然打了进来。许多敌兵被枪声惊醒了,还没来得及穿上衣服就当了俘虏。
敌人的营长后悔莫及,企图逃到遵义城里去报信,被红军战士一枪打死了。红六团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驻扎在遵义近郊,并且没有走漏(lòu)一点风声。敌人的“触角”,就这样被悄悄地拔掉了,遵义城里的敌人还不知道呢。
为了详细地了解城中的情况,战士们从俘虏中找了一个连长、一个排长和十几个出身贫苦的敌兵,进行谈话。
这些国民党兵吓坏了,答起话来总是结结巴巴的。
王集成向他们讲清了红军的俘虏政策,并说明红军是打倒地主和国民党反动派,为穷人翻身得解放而战斗的。
并说:
“我们今天就要打遵义,谁了解遵义的情况就详细告诉我们,说得对的事后有赏。”
那个连长一听,急忙站起身来说:“长官,红军对我们这么好,小人哪敢不效劳。”接着他就把遵义城里的工事、守敌的实力一一讲了,并画了一幅草图。另外的俘虏做了补充,证实他说的是真的。
谈完话,红军发给他们每人三块银元。虽然红军的日子过得很苦,但对待俘虏还是要讲原则的。十几个俘虏捧着银元,十分感激地说:“我们长官说你们杀人放火,红鼻子,绿眼睛,抓住俘虏挖眼掏心,我们真害怕,没想到你们是这样好的人!”
遵义城的底细摸清楚了,红军手里又掌握着一批俘虏,王集成与团长朱水秋商量后,决定化装成敌人,利用俘虏去诈(zhà)城,这样就可以不费弹药,不伤人了。他们把这个想法报告了刘伯承,刘伯承听了非常赞同:“很好,这就动了脑子了。不过装敌人一定要装得像,可不能让遵义的敌人看出来。”
王集成哈哈大笑:“这个您放心,有俘虏呢!”
很快,第一营第三连和侦察排及全团二三十个司号员,都换上了敌军的服装,大家嘻嘻哈哈的互相整理着,都想赶快到遵义去。被教育过的十几个俘虏也被编在队伍里,他们走在最前面带路。
晚上九点钟左右,化妆的红军冒着瓢泼大雨出发了。
夜色越来越浓了,周围的一切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黑暗里,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刚下过雨的路面被冲刷得十分泥泞(nìng),滑得走不了路。
队伍里不时地响起“扑通!”、“哎呀!”的声音,差不多每个战士都摔过几跤。摔一跤后,就成了个泥人。
战士们脚上的草鞋陷入淤(yū)泥里,一提就坏了,于是很多人干脆光着脚,踏着碎石头和烂泥巴混合成的路,继续前进。
夜色更深了,离遵义城也越来越近,战士们自觉地安静下来,悄然无声地行进,不一会儿就顺利地到达遵义城门口。这个时候大雨已经停了,透过夜幕看见一点儿灯光,悬在半空中。走在前面的俘虏们停下来,悄悄告诉王集成:“到了,这是遵义城上岗楼的灯光。”
好戏就要上场了,战士们都装成败退下来的样子,慌慌忙忙往城门口跑去。
“干什么的?!”城楼上发出一句凶狠的问话。枪栓也拉得“呱啦呱啦”直响。
“自己人!”俘虏用贵州话从容地回答。
“哪一部分的?”城楼上又问。这一次的语气稍稍有点缓和。
这时,俘虏的连长就按照王集成事先教给他们的内容,哭哭啼(tí)啼地回答:“我们是外围营的,今天叫‘共匪’包围了,地盘丢了,营长也打死了。我是一连连长,领着一部分弟兄好不容易逃了出来。现在‘共匪’还在后面追我们呢,快快开开城门,让我们进去吧,救救我们!”
敌人听了将信将疑,迟疑地问:“你们营长叫什么名字?”
那个俘虏连长一下子就答上来了。城楼上没了声音,看样他们是在研究情况。为了不让他们有时间思考,红军让许多人一起乱嘈嘈地喊:“快开开门呐!”
“麻烦麻烦老兄啦!救兄弟一命吧!”
“‘共匪’马上就追上来啦!”
……
“吵什么吵!”城楼上传来一声大喊,显然是很烦恼的声音,红军的计划成功了!
战士们马上“服从”地一言不发。这时,城上照下来几束手电筒的光。看来敌人是想看看是不是真的“兄弟”,那十几个俘虏兵赶紧仰起头,手电从他们脸上照过去。
“好像是……”
“我认识那个……”
城上传来几句模糊的商量声,红军战士们心中暗暗好笑。
当他们确实认定红军是“自己人”的时候,才说:“等着,别吵,这就给你们开门!”战士们一听,都悄悄地上好刺刀,推上子弹,等着敌人开门来迎接“自己人”。
“哗啦”一声,“吱——”“吱——”的两声,又高又厚的城门敞开了。敌人一边开门,一边慌张地问走在最前面的红军侦察排同志:“怎么?‘共匪’已经过了乌江啦?来得好快呀!”
“是啊!再告诉你,现在已经进了遵义城了!”几个虎将把枪口指着那两个敌人的脑袋,严厉地说:“告诉你们,我们就是中国工农红军!”
那两个敌兵吓得“啊!”了一声,目瞪口呆,像面条一样瘫(tān)在地上了。
二十多个司号员一齐吹起了冲锋号。藏在后面的部队像潮水一般涌入城内。遵义城热闹起来了,激昂嘹(liáo)亮的军号声中夹杂着惊心动魄的枪声;英勇杀敌的呼喊混合着敌人的哭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