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大学生道德相关论文

大学生道德人格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社会关系与道德实践中所形成的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它是大学生内在道德品质和外在道德行为的统一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道德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道德相关论文篇一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关健词:大学生 网络道德 培养 网络道德教育

摘要:高速、便捷的互联网正以其锐不可档之势冲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及的变化。其中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的地方,网络在给辛苹学子带来丰富信息、交互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道德问题。文章就网络道德问题,论述了网络道德的内洒,并从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失范现象,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从而提出了一些加强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措施。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以其异常迅猛的速度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2年6月发布的调查数据表示,大学生上网率为84%,并且数据也是在逐年上升。

网络的出现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增长了人的知识和智能,发挥了人的创造性,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但是它在给人们提供丰富信息、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负面的影响。比如,网络在提供丰富信息的同时,大量良芬不齐的冗余信息在干扰着人们对信息的正常吸收,在扩大人际交往的同时,网络虚拟世界特有的人际交往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使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隔阂。既然如此,那么作为网络冲浪主力军的大学生,他们上网行为是否健康,也必然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方式产生种种的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网民,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一、网络道德概述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是一定社会条件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当然,这种规范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发展的。任何一种道德规范,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引发了社会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形成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网络“虚拟社会”。在“虚拟社会”里,人们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种新型的道德规范即网络道德便应运而生。所谓的网络道德就是一种依靠网际公民的舆论和其内心信念来规范、调整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网络道德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现实社会及网络社会对网络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也是网络道德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在网络使用与网络生活中产生和形成的,是健康的网络道德关系及其本质的集中概括。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开创了以计算机高新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信息网络道路,中国自从进入互联网以来,上网的人数每半年都以超过50%的比率在增长。然而,正如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必然给人类带来深远的影响一样,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个“虚拟社会”,也带来了现有社会道德难以应付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道德的发展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网络道德建设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在于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更在于使科技的发展与道德的进步相一致。

新一代的大学生是网络世界中的重要公民,他们把“上网”作为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们在吸取网络营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不健康、不道德的内容的影响。并且,在网络的世界中,少了道德规范的青年学生必然会出现种种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现状

(一)网络言行随愈放纵

网络本身具有的匿名性特点,使人们对网络言行失去了监督。平时,在网上我们常常会遇到招人辱骂的情况。在一些大学校园网的BBS帖子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的内容是粗俗下流、恶浊不堪的,甚至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大学生还针对个别教师进行恶毒谩骂和人身攻击。

根据一份网络调查发现,有18.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1.8%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也有人对大学生为什么会使用不文明语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在使用不文明用语时,都有着类似的心态,认为“只要不爽,就可以用,他也不知道我是谁;是他先攻击我的,为什么要忍受……”等。由这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网络言行是放纵的。

(二)网络情感缺乏

根据《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上网聊天是大学生上网的一个普遍现象。多数大学生都有着5个以上的陌生网友,有20%的大学生的陌生网友个数多于20个,并且65%以上为异性。QQ(O1CQ)则是大学生网民最主要的网聊工具,使用者达74%,使用聊天室、BBS和其他网聊工具的分别为40%,40%和8%。交流思想感情和相关信息是网聊的经常性话题,分别占到63%和53%同时存在胡扯和对骂的现象23%对于网恋,77%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网恋不应提倡也不应反对,其中12%的调查对象有过网恋经历。

对于这个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在上网时情感是比较缺乏的。在现实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具有直接性、现实性。而网络社会则将主体的交往置于“虚拟共同体”中,是一种建立在“人一机一符号一符号一机一人”的交往,存在着机器的阻隔,它改变了人际交往的物理空间环境。网络将人与人之间现实的直接交往机会大为减少,这就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疏远,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的道德心理障碍,产生道德情感冷漠的现象。

《三)网络价值观念模糊

在对大学生调查“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时,有66.1%的学生没有选择“诚实守信”,有55.1%的学生认为在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但只能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为限,而不能伤害别人”,甚至有13.2%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对于不文明语言,有22.4%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但是现实中不可以使用”,有10.6%的学生认为“网上和现实中都可以使用”。有35.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的行为,有16.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私自使用别人的帐号是不道德的。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对于网络都没有诚信。他们在网络空间中渐渐丧失了中国人应该具备的诚实、优良的品质。

(四)杜会资任意识淡薄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还显示,16%的大学生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想试一下黑客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一年多了,但仍有1/4左右的人对此不清楚,更有7%的人认为此举可有可无。

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是一种新生事物,还没有形成完备的道德法律规范,而且现实中对网上道德失范行为也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即使有制裁,也因网民的匿名使之有逃离惩罚的可能。因而,网络道德有赖于上网者的道德自律。青年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渐成熟期,自律性及自制性较差,如果过分沉涸于网络社会,盲目追求绝对的自由与民主,则有可能使个人主义抬头,淡化应有的道德责任意识。

(五)人格冲突严重

调查显示45.6%的中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中不一样的人”,认为去上网就是为了放松自己,寻求新鲜、自由、刺激。希望可以在网络上表现自己不同的一面。

这份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还没能够协调好网上和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道德的要求是不一致的,实行的是双重的道德标准,扮演的是双重角色。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一个文雅的“好学生”,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他们却是随意使用各种不文明语言,甚至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破译他人密码,传播各种病毒,发布各种虚假信息等,扮演的是一个于现实社会不同的角色。如果这种行为得以长期强化,那么将会对他们人格的健全产生很大的障碍。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引发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

大学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还没有正确学会选择网络中杂乱的信息。他们的道德观念正处于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发展阶段,他律的道德规范与自律的道德原则都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教育。而网络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的地方,大学生独特的道德发展阶段,使大学生若稍有差错,就有可能失去对非道德诱惑的自控能力,最终成为“网络”的俘虏。

(二)网络自身的特点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土壤”

网络自身的开放性、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大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是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

首先,在互联网上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大不相同,其冲突十分激烈。目前我国在网上要获得信息的高效服务必须求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数据库,这样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以及黄色的、不健康的内容就得以大量输人。网络具有的共享性和匿名性,将大学生充斥在一个没人管制的多元世界,他们极易受到西方文化、黄色信息的熏陶,使大学生固有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遭到破坏,使其陷人泥潭而不能自拔,从而产生种种失范行为。

其次,由于在网络中人们的交往方式主要是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大学阶段是人们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网络交往与传统的具有亲和感的人际交往大不相同,往往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这使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缺乏感情,使其人际交往趋向于孤立、自私、冷漠和非社会化,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他人的幸福和社会发展漠不关心。甚至,当他们在网络交往中上当受骗时,就容易对现实产生怀疑、悲观和敌意的态度,并且在网络的交往当中表现出来,从而产生失范行为。

再次,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人人可以自由上网,并在网上浏览信息、下载和利用网络资源,甚至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的言论而很少受到惩罚。这种情况使网络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世界而成为“虚拟空间”。同时,由于网络法规建设的滞后,网络世界的无序状态促使大学生对自己的网络言行放纵。

(三)网络立法的落后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条件

在现实社会中,道德的维系主要是依靠传统的习惯、社会的舆论和个人内心的信念,同时有时是以国家法律作为最后的保障,体现了他律和自律的相互结合。网络社会贯彻着自由和信息共享的观念,互联网是没有拥有最高权力的中央控制机构,没有中心,没有所有者,任何人、任何结构甚至任何国家都无法控制互联网。因此,网络社会中将更多地依靠网民的内心信念,仅靠自律自觉精神来维系网络道德,这远远是不够的,少了法律的制约,人的行为就会随意放纵。大学生网络道德少了他人的制约,他们的网络行为就有可能失范。 四、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对策

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最为集中的场所,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这一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高等学校首先应当确立起终身德育的教育理念,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加强大学生民主与法制意识,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选择网络信息等方面去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修养。

(一)确立终身德育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替周期越来越短,单纯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的需要,一次性教育已经过时,为了适应终生教育的发展,高校德育也应树立终生德育理念。我们知道,高校德育的主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心理教育,这一德育目标的培养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小学、中学、大学德育相衔接,直至终身。所以,高校在德育上要确立终身德育的理念,这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修养。

此外,我们还要拓展高校德育的内容。当今,高校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密切,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在德育课堂中除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的同时,我们必须将品德教育向社会延伸,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校外建立德育基地,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这样,大学生才能在活生生的道德生活中学会道德交往与实践,在责任承担中树立起真正的责任意识。

(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针对网络文化多元信息流的冲击,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对网络保持高度的关注,做到了解、知情、监控。要依靠技术手段切实加强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对各种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保护民族文化。高校还要开设一系列关于文化素质的选修课程,培养大学生文、史、哲、体、美等方面的修养。在教学内容上,高校教师应该大量引人人文知识;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座谈式、辩论式、专题报告、专题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校园里多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播放文化素质教育电视片和中外著名影片,引导大学生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种征文、书画、摄影、艺术展览及各种社团活动。

(三)提商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网络的社会是不分对象的社会,只要是真实合理的,就会得到承认和接受。网络信息的多向传播不是单一地灌输,而是将真善美、假恶丑一同展示在学生面前,由他们自己去判断、甄别。网络技术的发展必将使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得到培养和锻炼。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决定了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冲突必将频繁发生。为了避免引起冲突,能够在网络空间中继续存活下去,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人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德育工作者在和大学生共享多元化信息世界的乐趣的同时,应当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法制意识。

网络社会的发展是以秒计时的,网络立法虽然很重要,但其滞后的特点却是不容质疑的事实,但是只要在人们心里树立起一种网络道德意识,那么,人们就会自觉地去维持网络秩序、遵守网络法律。因而,高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网络道德。

(四)引导大学生学会选择

网络与传统教育载体的重要区别在于它的开放性和主体的选择性。面对网络带来的一些不良信息,如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学会选择,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高校德育工作所要面临的一个难题。

首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道德教育必须尽快跟上,这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配合,致力于网上道德建设,以教育、宣传、监督、规劝、舆论压力等他律形式促成大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提高,使大学生具有高度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意识。

其次,针对大学生沉迷电脑、网络的现象,教育的着眼点应当是教育他们学会选择。一是要让大学生懂得选择什么;二是要大学生知道如何选择。人在网络,有时常常是身不由己地受网络虚拟世界的规则、情感所支配,而不能做出清醒的判断。但人总要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所谓“有利有害”都应当以社会实践为标准。所以,让大学生认识到与网络的虚拟世界保持一定距离是很有必要的。

再次,根据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及当今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建立健全的学校规章制度。通过纪律,使大学生认识到,在网络面前必须自行作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满足社会的需要,经得住市场竞争的考验。

(五)重视校园BBS站的舆论引导

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大学生道德相关论文

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BBS站,上面往往粘贴着一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甚至还出现有人身攻击或某些内容不健康的文章。对此,高校德育工作者除了要加强对校园BBS的监管外,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正确引导。对此,笔者觉得应该需要坚持三条原则。第一,及时性原则。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BBS站上的焦点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能及时作出反馈,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第二,正面性原则。对BBS站上的提问,尽可能予以解决、回答,而不是回避。第三,柔和性原则。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以一种宽松的态度、柔和的手段和大学生进行交流,既要作到理直气壮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又要恰如其分地让受教育者心服口服。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校园BBS的功能,建立起一个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

(六)开设网络道德课程

大学生是民族的精英和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对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是网络发展的实际需要。那么,高校就应该把大学生网民教育纳入到正规教育轨道上来,开设相关系列课程。目前,高校开设的网络课程都是一些有关网络技术的课程,这是不够的。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网络公民,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观,必须开设一些以网络资源利用为主题的诸如《网络交际》、《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行为校园规章》、《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之类的课程。

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它给全人类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目前,高校开设的课程都是一些教学生如何制造、维修、使用这个“工具”的,但没有教学生如何正确、高效地使用这个“工具”。如果不从人文的角度阐释、普及计算机网络文化,网络这个人类的工具终将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开设《网络交际》等这一类课程应以学生正确、高效地利用网络工具来获取有效信息出发,融合信息智能化、计算机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为一体,把网络交际的属性和特点、网上信息的分类和猎取、网络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网络单双向交流以及网络道德和法规等方面作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真正作用。

总之,在网络时代,高校关起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代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上网的正面引导,增强大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大学生道德相关论文篇二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道德》

摘要:当前,大学生恋爱是高校较为普遍的现象和热点问题,健康的恋爱道德要求是当代大学生恋爱幸福与成功的基础。大学生恋爱道德问题主要体现在责任、行为和目的上。对大学生恋爱道德要求主要是坚持恋爱的纯洁性,坚持感情的彼此尊重、自主自愿,在恋爱方式上文明端庄、持之以度。同时,学校与社会应共同努力来解决大学生的恋爱道德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道德

一、恋爱及恋爱中的道德

关于恋爱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不同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对“恋爱”做了不同的解释。恩格斯认为“恋爱是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①一般地说,如果恋爱是建立在共同的崇高生活理想基础之上的,它往往会给当事人双方带来生活的快乐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使每一个人的人格更加完美、崇高。第二,恋爱对社会产生着调动或抑制人们历史主动性的责任。一般地说,如果恋爱生活是健康的、合宜的、严肃的,那么它能培养青年大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履行义务的责任感,有利于激发他们奋发学习的激情。第三,恋爱对社会的责任,还表现在它深刻地影响当事人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一般来说,恋爱都是以结婚为目的的,因而,它的基础如何,直接关系此后婚姻是否巩固,关系到家庭生活是否和谐。②因此,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培养良好的恋爱道德,对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道德中存在的问题

1、恋爱道德责任的薄弱性和庸俗性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不仅受到一定社会道德的制约,同时也应承担对对方、家庭、社会的道德责任。

首先,恋爱双方要具有相互的道德责任感,但现实生活中,有些恋爱者既不对自己负责,也不对对方负责,道德意识薄弱、庸俗。有的学生恋爱目的并不十分明确,很少顾及恋爱的责任和义务,出于一种狭隘的自私目的,恋爱是为了满足自我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或是为了在别的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魅力、能力,或是为了慰藉解闷、消除孤独;极少数希望“体验爱情的甜蜜,”竟向对方提出非分的性欲要求。

其次,恋爱双方要有家庭的道德责任感。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们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也是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便为将来更好立足社会,奉献祖国打好扎实基础的美好时光,父母寄予殷切的希望。然而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恋爱与学习的矛盾,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恋人间的交往上,有的因失恋而变得精神失常,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恋爱处理得不好,还会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有的恋爱时为了讨好对方,满足对方的欲望,花钱大手大脚,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第三,恋爱双方应有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感。恋爱具有社会关系,并产生对社会的责任。有的学生在恋爱中把爱情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为情而活,放弃自己远大理想与抱负;有的“财”迷心窍,为了金钱,在恋爱的幌子下,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污染社会风气;更有甚者,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丑陋目的,在恋爱中做出有辱国格、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③

2、恋爱行为方式的易变性和放纵性

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简单,对恋爱中的道德和责任,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艰辛和曲折认识不足,他们青春萌动期的恋爱大多是冲动型,往往有可能因对对方的某一种特长或某一举动的赏识而坠入爱河,也可能因一些小小的纠葛、摩擦而分道扬镳,情感波动较大,变化无常。大学生文化素养较高,本应注重恋爱行为的表达方式和恋爱艺术,然而在开放的今天,追求浪漫恋情的学生,无视传统的含蓄、内在美的形式,他们恋爱时,在校园或其他公共场所众目睽睽之下,旁若无人地接吻拥抱,勾肩搭背,行为轻佻放荡,做出一些令人不堪入目的边缘性行为,给他人造成视觉上的污染。

在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中,性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性解放”、“性自由”、“试婚”等性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在恋爱中崇尚现实快乐,满足过程体验,要求和对方发生性关系的人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学生在校外租房过起同居生活。

3、恋爱目的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随着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对恋爱价值观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恋爱观表现为具有实用、实惠的恋爱倾向越来越明显。实用性、功利性的恋爱是以恋爱作为投资交易,看对方是否有“利用价值”,目的是换取个人的名利,把爱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上,把自己的命运、前途寄托在对方身上,只想找个理想的“靠山”,以便将来过上舒服安逸的生活,从而使高尚、纯洁的爱情被玷污。大学里这种实惠恋爱观是社会价值观剧变的缩影。

三、大学生在恋爱中应坚持的道德要求

1、坚持恋爱的纯洁性。大学生恋爱时,不要仅以貌取人以家庭、门第等条件取人。而应重视人的内在品质和性格,同时还应重视对方的一个性心理和兴趣爱好等,不应以任何经济、权利以及其他各种不良的动机为目的。这不仅是维系恋爱关系的自主性和持久性的重要前提,而且也是恋爱关系道德性的显著标志。柏拉图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认识到为着品德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善的事。卢梭也曾说过:“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

2、应坚持感情上彼此尊重、自主、自愿。大学生恋爱关系的建立必须出于双方当事者的共同情感和意愿,只有双方的爱是在相互平等、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才是健康的、合理的。在恋爱关系发展过程中,彼此间尊重对方的感情和意愿,是贯彻恋爱自由的具体体现。

3、在恋爱方式上,要文明端庄,持之以度。恋爱关系确立后,两性间无疑要通过交往来加深恋情。热恋的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首先应具有高尚的情趣和格调。恋人之间要加强思想与人生追求的交流,加强道德、智力、美感交流,多参与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高层次的文化娱乐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双方高雅的情趣爱好,增进感情的交融,使恋爱活动充实而有意义才能从中发现新的引人人胜的东西,使恋爱向更高层次和境界升华。而不应该终日卿卿我我,耳鬓厮磨,消磨时光。其次,热恋中的大学生在感情表达方式上,要文明端庄,健康礼貌,持之以度。

四、大学生恋爱道德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责任教育

恋爱决不单纯是异性的吸引,而是两性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列宁在与蔡特金谈论恋爱和性的问题时曾经强调:“最重要的还是社会方面。”“恋爱涉及到两个人的生活,并且会产生第三个生命,这一情况使恋爱具有社会关系,并产生对社会的责任。”列宁这里所指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责任”,就包含着恋爱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责任。

2、加强大学生伦理判断力的教育

不断的深化改革、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大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对网络信息的接受、比较做出个人的自主判断。因此,要提高大学生伦理判断力和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识别力、抵抗力和免疫力,使他们在是非、善恶、美丑面前做出正确道德选择。可以通过恋爱中的个案比较、分析、现身说法、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大学生受到教育。

3、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环境是大学生恋爱道德形成的背景,也是各种思想意识形成的源泉。对社会来说,尤为关键的是严堵那些传播不良信息的渠道,特别是黄色书刊、影碟和网站,往往是它们首先撞破了恋爱中的大学生道德的防线。(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第230页

②罗国杰:伦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35页

③方国庆:论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三期,第10-13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4661/548417754.html

更多阅读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2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论文

摘 要:分析了会计诚信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构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新体系的建议,如构建衡量会计职业道德的新规范,构建会计职业道德新规范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新规范的保障制度等。关键词:诚信;会计诚信;会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论文1000字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09级国贸二班曹烨摘要:解决大学生中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是当前大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格缺失、人际交往困难、恋爱情感波动和学习、就业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不良反

大学生反腐倡廉论文 反腐倡廉论文

大学生反腐倡廉论文大理学院文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很多人

声明:《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大学生道德相关论文》为网友不睡觉的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