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的小常识,供大家参考!
旅游小常识1在青山绿水间旅游要学会走路。掌握“走路经”者玩得轻松、愉快又安全;反之则劳累、紧张,甚至受伤。
2要走不要跳三步并做二步走或蹦蹦跳跳会加重膝踝负担,容易劳累或受伤。
3要匀不要急匀速行走最省体力,而且有利于保持良好心态;急一阵歇一阵的走路方式最累人。
4快去慢返上午出游的路可走得稍快,傍晚返程则要慢些走,以免疲劳的关节、肌腱受伤。
5走阶不走坡上下山时尽量走石阶,少走斜坡。这样较符合力学和生理要求,安全又省力。
6走硬不走软在水泥、沥青、石板等硬地上行走比在草地、河滩、湿地等软地面行走更省劲和安全。
7避滑就涩宁可绕点路从较涩的雪地、草坡走,也不走既滑又危险的冰面、沙石坡,以求安全。
8旅游卫生以及防护常识中暑
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大汗、口渴、头昏、耳鸣、眼花、胸闷、恶心、呕吐、发烧,严重者会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人长时间地处在高热、高湿热环境中容易中暑,所以盛夏旅游,导游员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游客长时间地在骄阳下活动。若有人中暑,可置患者于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开衣领,放松裤带;若有条件可让其饮用含盐饮料,对发烧者要用冷水或酒精擦身散热,服用必要的防暑药物;缓解后让其静座(卧)休息。严重中暑者做必要治疗后应立即送医院。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其病症是上吐下泻,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快、潜伏期短,若救治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发现旅游者食物中毒,让其多喝水缓解毒性,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抢救,食物中毒都由饮食不卫生引起,导游员要随时提醒旅游者不要食用摊上的食物。
骨折
旅游者骨折,须及时送医院救治,但在现场,导游员要做好:一是止血。止血的常用方法有手压法,即用手指、手掌、拳在伤口附近一侧压迫血管止血;加压包扎法,即在创伤处放厚敷料,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带法,即用弹性止血带在伤口近心脏的大血管上止血。二是包扎。包扎前最好要清洗伤口,包扎时动作要轻柔,松紧要适度,绷带的结口不要在创伤处。三是上夹板。就地取材上夹板,以求固定两端关节,避免转动骨折肢体。
心脏病突发
旅游者心脏病突发,切忌急着将其抬或背着去医院,而应让其就地平躺,头略高,由患者亲属或领队或旅游同行者从患者口袋中寻找备用药物,让其服用;同时,地陪应立即跑到附近医务所找医生前来救治,病情稍稳后送医院。
蝎、蜂蛰伤
若旅游者被蝎、蜂蛰伤,导游员要设法将毒刺拔出,用口或吸管吸出毒汁,然后用肥皂水,条件许可时用5%苏打水或3%淡氨水洗敷伤口,服用止痛药。如导游员或旅游者认识中草药,可用大肖叶、薄荷叶、两面针等捣烂外敷。严重者要送医院抢救。
头部碰伤
如果同别人相撞或跌倒撞击到头部而起个大包也许不用太担心,但若出现高烧、呕吐、痉挛或流出透明的体液(血清、脑积液)时,就要赶快送医院了。
1、除了肿的地方,头部的其它地方也应冷敷。但有伤口时则不能这样处理,以免助长细菌繁殖。
2、如果从耳、鼻或口中流出血或透明的液体(血清、脑积液)时,要将脸部摆向血或液体流出的方向。注意不可用纱布或其它东西将其塞住,以免细菌感染。
3、呕吐时,将头部侧放,以防呕吐物滞塞。
4、发生痉挛时,勿任意压迫伤者肢体,用手帕卷成筒条,塞在患者口中,使其安静下来。
5、搬运伤者时要将头部固定,不要晃动。
颈部被击伤
1、颈部内有气管、食道以及神经,是人体重要的部位,被撞击时应赶快送医院。
2、为了抑制内部出血,须将撞击处加以冷敷。
3、发现外出血现象时,应用消毒纱布置于伤口处止血。
4、躺卧时,把身体放平,绝对不要使用枕头。
5、移动时,将头部固定。
背部撞伤
1、让伤者仰卧在坚硬的木板上,将枕头分别垫在颈部和腰部,使脊椎骨保持自然的弯曲。不可有坐或盘坐的姿势。
2、移动时,颈部也须同时固定,搬运时则要避免摇动躺板。
胸部撞伤
1、撞击到胸部时会有骨折或呼吸困难的危险,要赶快送医院。
2、冷敷处理。
3、让患者安静地躺靠在厚被子上,疼痛一侧的胸部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