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高校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高校教育的公共服务性质决定了高校人力资源不能完全按市场规则实行完全的聘任制.小编整理了高校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高校职称论文发表期刊篇一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文章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文章分析了高校教师的需求特点以及建立健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重要性,然后对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构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激励;激励机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余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高校之间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师资的竞争。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已成为高校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改革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什么是激励机制

行为科学认为,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以鼓励达到目标行为的一种管理过程。它是以人本理论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追求管理活动的人性化。

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在组织中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就是追求管理活动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平衡。

二、高校教师的需要特点分析

高校教师这里特指在高校专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高校教师是高校的灵魂和命脉。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教师在需要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一)精神文化需要的优先性

社会对教师的行为规范要求、教育对象对他们精神文化方面的期待,使他们对精神文化有着特殊的爱好和兴趣,同时也使他们有着较高层次的理想和信念追求。这些因素使得教师的精神文化需要较物质需要更为迫切。

(二)自尊和荣誉需要的关切性

历史上的尊师传统,社会的尊重、工作本身的要求以及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在培养人才上的价值,都是发展教师自尊、荣誉需要的客观条件。当前,党和国家又特别强调了教育和教师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一切,使教师对自尊、荣誉的关切成为需要的重要特点。

(三)知识和道德需要的相关性

高校教师必须具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用以履行教师这种角色所承担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职能。这样,承担教师这个角色的个体,就必须不断地追求知识,探索真理,而且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形成丰富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四)物质需要的精神丰富性

教师需要的上述特点都反映了教师精神需要的高水平发展,但是这并不否定教师物质生活需要的必要性。他们的许多物质需要,一般也都含有与尊重、结交、归属情谊等社会性需要相关的社会性因素。总之,对于教师的物质需要,必须看到其中的精神因素,要恰当对待,如从纯物质的意义上看,则将不利于管理的实效。

三、建立健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教师建立正确的行为动机,引导教师的行为过程

通过激励机制,学校对教师符合工作目标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会予以支持和强化,对不符合工作目标的意识、欲念和冲动则予以约束和归化,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进取风气,使大家朝着学校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二)有利于教师建立对自身行为的评价标准

有了健全的激励机制,教师可以据此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等行为做出客观评判。激励机制所具有的教育性,也鼓励广大教师不断反省自己、鞭策自己,从而建立起对自身行为的评价标准,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三)有利于挖掘教师的潜力和提高工作绩效

这是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的最重要的作用。工作绩效的取得是和能力与积极性成正相关的,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大大地调动教师的内在潜力,激发其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高校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四)有利于学校吸引和聚集优秀的人才

在高校管理中,通过健全激励机制,灵活地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创造良好的内外激励环境,既可以稳定本校高层次人才,又能吸引外部优秀的人才资源。

(五)有利于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

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教师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从而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绩效。

四、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学校管理者对各年龄、各职务、各学历层次教师的需要认识不足,激励方式单一。由于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缺乏深入的沟通,对教师工作需要的多样性分析不足,使得所采用的激励方式也比较简单划一,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导致激发教师工作动机的兴奋点缺乏,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第二,高校教师的聘任制度还很不健全。由于受高校内外环境和人事管理体制的制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教师能上能下、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教师职务聘任制还流于形式,普遍存在着“以评代聘”、“一聘到底”的情况,尚未真正按需设岗、择优聘用,还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教师竞争激励机制和更新流动机制。

第三,高校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考核手段不够科学,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许多学校现行的年度考核缺乏量化硬指标,没有多大的可比性。尤其是优秀的评定,存在着要么照顾个别人晋升需要,要么大家轮流坐庄的现象,不能反映出真实的成绩,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价值。同样,对教师教学、科研等业绩的考核也缺乏科学性、有效性。

第四,报酬制度的设计缺乏弹性,未能很好地与绩效挂钩。教师报酬制度的设计大多沿袭了旧的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奖金的档次没有拉开,收益没有较好地与实际的工作绩效挂起钩来,久而久之既挫伤了工作努力者的积极性,也不能对后进者产生鞭策和压力。而当下津贴制的实行,引起了一些教师浮躁、急功近利甚至剽窃他人成果的不良倾向,不利于科学研究中的“十年磨一剑”,出高水平的成果。

五、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建立的对策思考

(一)改革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

教师岗位聘任制贯穿了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中从目标设置、绩效考核、奖酬分配到需要满足的全过程,是激励机制建立和实施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当前高校改革的难点和突破口。

为了顺利推行教师的岗位聘任制,在聘任中必须做到:首先根据学校定位,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其次根据目标设置理论和期望理论,合理地设置不同岗位的目标,使目标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再次签订聘任合同,加强考核管理。聘约不是简单地与学校签合同,而是要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最后能上能下,动态管理。教师聘任的各个岗位尤其是关键岗位是有限的,在一段时间内,这些岗位相对固定,但在这个岗位土任职的人员却是流动的,人员上岗所取得的岗位职务与相应待遇也仅在聘期内适用。

(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报酬制度

作为高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需要的多重性、复杂性,承认教师作为复杂劳动者,在高等学校应享有较高的待遇,鼓励通过创造性研究获得必要报酬,推动专业技术、研究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高校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严格按照“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突出岗位、任务、业绩、贡献在分配中的作用,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做到一流教师,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高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劳动方式的独立性、劳动成效的群体性等特点,且模糊因素很多。要区别他们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指标,采取单项考核与全面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自我考核与他人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等多种考核形式。在强调教师完成工作实绩的同时,重视其个人道德修养、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工作纪律的考核。

(四)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高教师的满意度

公平在激励机制中至关重要。公平包括分配的公平、考核的公平、制度的公平、领导的公平等等。因此,高校组织管理应关注诸如职称、职务的晋升,奖优罚劣的实施等等,体现公平原则,在评职中进一步提高公开性和透明度,提供申诉和投诉机会,允许教师对评职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进行申辩,让大家心服口服,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对广大教师产生感召力。

(五)健全高校教师培训制度

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需要在个人在工作中的钻研和探索,更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进修和培训。高校教师大多渴求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通过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可以改善工作动机和工作态度。应该说,培训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六)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外部约束机制

高校教师外部约束机制通常是运用外部手段对高校教师的行为实施监督和约束,这里的外部约束是相对于教师的自我约束而言的。激励机制只有和约束机制相互作用,做到奖惩分明,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动机、引导行为的作用。

高校教师外部约束机制主要包括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道德的约束,学生的约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监督以及媒体和舆论的约束等等。

总之,高校激励是调动教师个体和群体积极性的有利手段,激励机制是各种激励措施和制度有机统一的整体,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进行合理激励,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因此,高校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应该使诸种机制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相互促进,形成统一的管理激励机制系统,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最佳激励。

参考文献:

1、宋国良.决定成败的52种激励[M].现代出版社,2005.

2、艾理生.赢在激励[M].地震出版社,2005.

3、Alexander Hiam著;王予和,王舒娟译.激励员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王小艳.如何进行员工激励[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王承先.企业员工激励技术[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6、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7、加里・德斯勒著;刘昕,吴雯芳等译.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斯蒂芬・罗宾斯,大卫・德森佐著;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9、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10、沈登学.刍议高校激励机制的构建[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47).

11、孙美,陈旭东.高校的激励机制于教师的极性调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9).

12、石欧,王昌善.高校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机制的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4(1).

13、胡聚华.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J].社会科学论坛,2005(8).

14、詹俊.高校教师激励策略初探[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15).

15、徐宏毅,周祖德.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6).

高校职称论文发表期刊篇二

浅谈高校教师的责任

摘要:我国已经跨入了新的世纪,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强教师的职业责任认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推进教育教学事业改革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是我们作为新时代教师的重大任务。本文通过几方面浅谈一下高校教师在新世纪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高校教师;责任;新世纪

高校教师负担着完成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完成培养目标的重任,高校教师最根本的责任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这些责任是同时并行,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育人”,则是要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培养学生,是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那么对于高校教师他的责任具体都有哪些呢?

一、传授知识

传授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与任务,因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而居于教师责任与任务的核心地位。高校教师的这一基本责任与其他层级的教师又有很大的区别。通常人们说:要给学生一勺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而高校教师却要努力成为团流不息的江河。要对担任教学的学科有全面透彻的把握,要看大量文献,获取前沿的知识和信息,掌握学科动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带领学生走到学术前沿。传授知识已经不再仅限于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训练,教师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技巧,帮助学生增加自身的能力,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渠道,教师不再是直接给学生知识,而是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自己主动获取信息的本领。教师丰富的知识内涵,是引领学生开拓创新的直接因素,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过程。

二、发张学生能力

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反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允许学生挑战权威的学术观点或常规的技术。创新精神是当今竞争社会的一种重要能力,没有创新也就无法参加竞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强调学生“知其然”,还有强调学生“知其所以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不因循守旧,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质疑最后突破创新。发展学生必须让学生先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启发学生的多学科的综合、联想能力,善于运用其他成果,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

人的品德情感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思想品德情感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掌握道德准则并内化为个体需要,同时以此为基础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丰富多彩的,具有义务感,责任感,自尊感,集体主义情感。大学生的交往活动范围越来越广范,他们在交往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有校内的影响,也有校外的影响,有正式的影响,也有非正式的影响,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教师要对学生交往活动和交往环境进行有效调控,在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校内交往环境的同时,要与家庭和社会进行协作,以开放的教育形式,让学生经历风雨,得到锤炼,懂得思考,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和抵御社会腐蚀的能力。

四、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放在教学中就是要让教学过程科研化。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科技发展到今天,高校教师不仅要做传递人类历史演进中已形成的优秀成果的专家,而且要做指导学生独立获得新知识、发展学生独创能力的专家以及科学研究的专家。科学技术成果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直接表现在教育技术上,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科研意识,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科规律、治学方法的总结与反思,不断探索本学科最新成就,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与更新的教学内容相联系。同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得处理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且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而且还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教学的革新科研化。教师的教学工作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是历史赋予高等学校教师的使命,高校教师通过科研互动,能更深刻地了解当前社会对高校的动态需求,能全面地把握本学科在国内外发展趋势,准确地认识到自己所教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掌握课程内部的逻辑关系,从而把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及时有效地反映到教学中来。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影响着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讲,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是一定时期教育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直接反映,而且构成着高等学校的教育内容。高等教育通过科学知识的传递、通过科学研究而得出发明创造,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现有的学科基本上都是在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而成的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的学科体系将会不断产生,并且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达到更高的学术水平。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是密不可分的,高等学校要重视科研活动,积极吸收各国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总结每次教育实践的经验,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从而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强大趋势。

五、服务于社会

教师是文化、信息的继承者、传递者与发展者。教师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作用之一。高校教师通过对最新科学信息的吸纳与传递,服务与社会。事实证明,人类科学技术知识的发明和发展,有许多直接来源于教师的实践活动。孔子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发展了西方古代文化。牛顿曾作为剑桥大学教授,在力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有过卓越的贡献。西方近代社会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其他人文科学的建立和发展,教师都起到了很大很重要的作用。

六、教师的学术影响

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高校教师运用自己和学校的科研成果。通过学术报告、科技咨询指导、技术成果转让、讲学培训和协作攻关等途径广泛地为社会服务,同时在面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规格、模式的需求,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高校教师通过热心钻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直接为国家建设服务。

总结

高校教师作为一项专门的职业,除了具有自己本身显著的特征以外,还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学术视野,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还需要了解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掌握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对学生认真负责的的心灵。要成为启迪学生智慧、发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导师。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在新世纪,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信息传递方式将逐步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信息传递与发展。在此情况下,高校教师的责任不是减少了,角色的转变将会使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让共同我们整装待发来迎接这次世纪的挑战吧!

参考文献

[1]新世纪人才实证研究,赵永贤、芮明春等。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大学教师发展之对策,仝新顺

[3]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王奕。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6卷第4期

[4]外事快讯,2002年第4期,总第33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4861/108394344.html

更多阅读

法学论文发表的写作步骤及方法 法学论文写作 pdf

法学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环节的初步、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对教学质量的全面检验。法学论文发表的写作步骤及方法:1、立论要客观,具有独创性论文的观点要来自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

发表论文作者简介 罗佳 罗佳-简介,罗佳-论文发表

罗 佳,1975生,博士,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卫星重力、卫星精密定轨和卫星测高学等方面的研究。罗佳_罗佳 -简介罗佳2002年至今在国家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多篇。1997年至今负责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电力技术论文发表 电力论文如何发表

电力论文如何发表――简介对于在电力工作的岗位者来说,发表一篇优秀的电力论文不但是对自己的提升和肯定,同时对于电力理论方面也是有益的。那么电力论文如何发表,你是否足够清楚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发表步骤。电力论文如何发表―

声明:《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高校职称论文发表期刊》为网友怒放的生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