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企业的日常运作发展中,经济师在其中占据着极为重要且关键的位置,对于企业的兴衰成败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级经济师职称论文,仅供参考!
初级经济师职称论文篇一
经济师工作职务的特点研究
【摘要】在企业管理之中总经济师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在企业管理之中经济师的工作职务以及其特点分析。
【关键词】经济师;职务;特点
一、引言 作为具有系统的经济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济工作实践的经济师,在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理应发挥积极的意义。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日前经济师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经济师的职责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导相关部门做好市场调查,分析资本的最佳投资方式,提出建议供公司参考;研究、制定公司的发展规划,制定中长期规划,比如十二五规划,明确在一定期间内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工作日标,明确具体工作任务;策划公司大型的经济活动,如资产收购,拍卖及兼并等;对公司部门提出的投资的可行性报告进行经济效益评估,提出审核意见。
二、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的职业定位
经济师总的来说是整个企业的高级管理层,经济师的工作直接由企业总经理进行部署与安排。在此基础上,作为企业总经理与企业中层领导执行间的桥梁,经济师的工作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相比于总经理或厂长,其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在公司的经营发展上主要起着定方向和布置整体发展战略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企业总经理提出概要性的发展战略后,需要由经济师根据社会现有的经济形势、企业的发展阶段进行技术层面与经济方面的研究,再以具体情况为事实依据制订企业发展与管理措施。南此可以知道,经济师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参谋军师的作用。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总组织者,商品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所面对的竞争更为激烈。例如,在制造业,从过去的以产定销模式,直接转型到了以销定产模式。
三、总经济师的职务特点分析
1.总经济师是唯一一个综合性领导者
总经济师作为高级管理者,是一个企业运营发展管理监督的总谋划者,所以必须做到把握全局事态发展,将所有的技术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发展照顾全面,既要提出可行性的发展建议,又要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科技效益、文化韵味和社会效益。总经济师是总经理经营管理的总参谋,所以必须把握全局,照顾全面,既要考虑到技术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又必须顾及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既考虑到经济效益,又要考虑企业的科技效益、文化效应、社会效益。
2.总经济师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把关性
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由于受到责任制以及局限性的限制影响,很难有针对性有建设性的提出各种运营首发,即便及时提出来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总经济师则恰恰相反,它必须要把握住企业的全局式性发展,为领导把关为企业把关,防止在运营方案策略上发生重大的失误,以至于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具备极佳的创新性
经济师人员在工作中,需在确保自身职务工作的同时,在极为激烈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优质专业型人才。因此,在此职务人员工作中自身需做到勇于创新,积极改革。在遇到艰难险阻时,不应”知难而退”,而是”逆流而上”,为企业的发展挑起重担。与此同时,相关职务工作人员还需做好充足的思想上、行为上的双重准备,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充分
4.核心管理,重在担当
经济师的价值体现在对管理的担当,而对管理的担当很多时候体现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把关。一方面,经济师要对企业所推行的各种决策进行合理性评估,并在强调整体意识的前提下,避免产生个人片面观点,影响全局。在实际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不论是经济师还是工程师,不论是会计师还是人事管理高层,在具体的工作中都会无可避免地带上个人主观意识。另一方面,经济师在最为理性的经济责任逻辑下,应时刻保持清醒,时刻为周边管理者提供最为理性全面的建议,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把好关,避免企业重大决策可能产生的失误。作为经济师当确定企业经营活动日标的可行性后,应坚守原则,从一而终,时刻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去做事。
5.总经济师是具有超前意识的领导者 《孙子兵法》中讲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总经济师就必须做到对世界企业以及同类企业的发展趋势的掌控程度,绝对不能兵来将挡淮来土同;要做到水不来前先筑坝,及时做好企业经营管理中一切的应对准备和防护措施;定期和不定期的为企业招贤纳上。
四、培养和加强高级经济师行业与职业素养的措施
1.建立经济师科研学术带头人制度
建立经济师科研学术带头人制度,这一制度会将所有高素质的想经济师的力量集中起来,有助于重大科研、学术项日的论证、推广和利用,并且,还能将经济师的宝贵意见和研究成果,推到金融战略决策的参考依据的可信赖度。此外这一模式和制度下,能够实现以现有的经济师发展培养更多经济师的日的,以促进金融行业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
2.加强实践,提升管理水准
经济师在自身的日常工作中,需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准,增强管理效率。积极运用一些现代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合理有效的提升管理质量。经济师作为企业管理层的助力辅助者,需对整个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充分认识了解。无论在进行何项工作时,均需始终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上,对相关因素充分考量,在企业管理中适当加入自身的业务管理。如此一来,企业自身的管理效率与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获取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在工作中全面取得领导的信任,得到其充分重视。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师在企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应重视经济师的管理作用与职业价值;另一方面,经济师自身应认清自身职业定位,恪守岗位,为企业的发展与经营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建议与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充实自身综合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吸取更为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实现自身与企业的发展双赢,最终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宋庆荣总经济师工作定位和职务特点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05:36
[2]马利明总经济师工作定位和职务特点的分析[J]中国外资,2012,18:209
[3]吴大明高等学校实行经济师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4:283
初级经济师职称论文篇二
职业经济师技术创新性探讨
【摘要】以创新为出发点,对职业经济师的概念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相关探讨,论述了职业经济师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经济师 职业 技术创新
一、技术创新与职业经济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决定》开门见山指出: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核心是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重要思想,从体制、机制、政策等各方面,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把我国的科技实力变成现实的第一生产力,使我国的综合国力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一个时期以来,学者们对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包括还是不包括管理,各执一词。以青年学者彭明教授为代表的指出:“如果将管理也算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尚可成立;否则这一命题的可信度则需大打折扣”。彭明教授据理以论: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管理也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中国的第一生产力。没有管理,纵然有瓦特改进蒸汽机,但它能形成机器工业革命吗?没有管理,纵然有法拉第和麦克斯韦提出电磁理论,但它能形成电力革命,人类能进入电力工业时代吗?没有管理,纵然有爱因斯坦发现原子核裂变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著名公式E=c2M,但它能产生核动力发电机组,人类能够进入核工业时代吗?没有管理,纵然有美国工程师发明电子计算机,但它能形成信息革命,人类能够进入信息时代吗?没有管理,尽管中国有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钱学森等著名核物理专家,但中国的导弹能上天吗?没有管理,科学技术本身能有突破性的大发展吗?没有管理,能形成三中全会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局面吗?这一切并不是想说明科技不重要,科技的重要性是尽人皆知、不言而喻的;而想说明的是,对当今的中国来讲,管理更重要。
由以上所述,可见管理应属于技术创新题中之义。《决定》对于技术创新言简意赅地定义为:“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这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创新概念。因为它把“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相提并论为“实现市场价值”的两大要素。让我们从简要回顾中来体味关于在技术创新中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产生了亚当?斯密斯的《国富论》;本世纪的美国产业革命产出了亨利?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泰勒的科学管理论;本世纪60年代的日本经济起飞,引导出全面质量管理(TQC)、丰田精益生产方式等新的管理理论。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把管理科学列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四大特征之一,反映了对管理理论的高度重视。我们中国有悠久的东方文化,提倡天人合一和万物人为大,成为“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从根本上揭示了社会和企业各种问题的症结。这正是西方管理学家们目前所热衷的。《决定》把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相提并论作为技术创新和实现市场价值的两大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已从具备管理理论上突破的哲学基础变为现实。预示着职业经济师为主体的中国经济管理者,将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和人类文明作出重大的贡献。
二、职业经济师未来发展方向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关键是要加强和不断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对这个问题,不仅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而且要使全社会都树立这样的意识”。经济师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王光英语)和“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唱主角的”(王珏语)的角色,更应率先树立这样的意识。职业经济师率先树立加强和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意识,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一是国情意识,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路子,加速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加强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
二是时代意识,即在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21世纪,社会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将发生新的革命性变化。所以我们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意加速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
三是中心意识,即以经济速度为中心,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里不仅仅是狭义的高新尖技术,它还包括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包括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例如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嫁接等,其根本的一条就是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四是自主意识,即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五是主体意识,即必须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作为企业走出困境、发展壮大的关键措施,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六是投入意识,即落实提取大于5%的销售收入作为科研投入,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并对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给予减免税项和财政支持等。
七是资本化意识(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增值意识),即通过“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的信号来准确地反映创新活动所创造的超额利润。同时要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和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
八是人才意识,即要努力营造吸引、凝聚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竞争、善于经营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的召开和《决定》的实施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必将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相信,只要企业有创新精神,企业经济师、科技人员和领导层有创新意识,企业就会在这场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革命中赢得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