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最喜欢你”是多少文艺女青年的口头禅,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评析一下这个歌曲创作者张悬以及她的音乐。
张悬音乐的背景:华语主流流行乐坛的大环境是成人抒情(“中国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抒情”)。进入21世纪后众多歌手突破了成人抒情大框架,但囿于听众口味也好,服从唱片公司安排也罢,总也摆脱不了成人抒情的影子——今年好声音又选出一个唱成人抒情的冠军…算了不吐槽了。
张悬被认为是“小清新”。广义小清新把区别于成人抒情的、节奏不激烈的流行歌曲都划了进去,所以陶喆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不是小清新,苏打绿王若琳方大同是小清新。狭义小清新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吉他流行民谣。加上电声就是民谣摇滚。论风格创新,国外早就有了,Bob Dylan六十年代就玩转这两种风格。但在国内,能突破成人抒情风格的歌曲都能让人眼前一亮。这是张悬能引人关注的原因之一。
张悬当然不是华语乐坛“小清新”的先行者。早前台湾民谣前辈因为不够商业化算不上“小清新”。陈绮贞陈老师就不提了,戴佩妮刚出道时其实也是吉他流行民谣这一路的,第二张专辑在此基础上加大电声分量,有几首歌有点民谣摇滚的意思(我不喜欢《怎样》,成人抒情味太浓),是为数不多的我很喜爱的一张国语专辑。可惜到第三张专辑就一头扎进“流行”大海不回头(《街角的祝福》你懂的),我对此颇为惋惜。范玮琪貌似也走过吉他流行民谣的路?
“小清新”由于受众相比成人抒情听众少、商业化相对较低而显得逼格高(想想五月天的尴尬,“那么商业还能叫摇滚吗?!”)。其实小清新的门槛和成人抒情一样低,要说起来王菲的《浮躁》、《寓言》门槛可能都比小清新高。原因在于受华语乐坛环境限制,成人抒情是主流,唱片公司都往这个方向砸钱包装推广。如今小清新在商业上抬头了,陈老师卢广仲等一波波歌手商业成绩也不差,唱片公司也舍得砸钱宣传。换言之,小清新依然是商业化的产物。相比之下张悬的受众范围相当好(无论这是有意无意的结果):既没有小众到无人听闻,也没有大众到街巷皆知(这样太掉逼格)。而十年前转型就胡萝卜的范晓萱…只能说范的运气不好。
华语流行乐坛的风格突破趋势是天时,作为小清新大本营的台湾地区是地利,受众范围恰到好处是人和,以上为大背景。接下来要看张悬的自身实力了。
张悬的音乐唱功:在关于张悬唱功的问题中,有知友提到张悬唱功并不算出众。的确如此,她的嗓音条件不适合成人抒情歌曲,也没经过正规声唱训练。打个比方,我不能想像Feist去唱My Heart Will Go On或者I Will Always Love You。但是对于民谣歌手或者独立流行歌手的唱功,无论国内国外,我的要求都放得极宽,反正够用就行。我是听作为整体的“歌”,而非歌手的嗓音表现,歌曲风格器乐搭配才是我关注的重点——梁指导给其偶像Arctic Monkeys主唱隆隆的唱功打了30分,算是一帮独立乐队主唱的平均分了。张悬选择现在的风格是明智之选——粉丝也不想看她用小细嗓唱成人抒情唱到声嘶力竭如泣如诉吧?
张悬的音乐歌词:歌词。张悬的歌词写得…可以称为“有特点”——好坏这个判断太绝对,但肯定好过一帮内地网络歌手。“不生凑韵脚”是令我赞赏的行为,当年吸引我的《城市》歌词也不错。关于歌词个人理解不同,我就不多说了。但我要提醒一点,“歌词”对于歌曲的作用是锦上添花,如果歌词真的如此重要,那干脆诗朗诵配乐算了——Patti Smith真这么干过。
张悬的音乐旋律:旋律,一个有趣的话题。我说过“以旋律为推动力的创作歌手,或迟或早要面对旋律创作能力下滑的窘境”。一般来说,第三张专辑是个坎儿,从第三张专辑以后歌手旋律创作能力会有明显的下滑,这就所谓“一专红,二专淡,三专胡萝卜”。现在想想周董真不容易,给别人写了那么多好歌,还楞是把自己专辑的质量维持到第四张《叶惠美》以后。而那些成人抒情歌手,由于背后站着整个制作团队,可以不断收歌攒歌,几乎不受旋律匮乏之苦。这真是个黑色幽默:华语流行乐坛的风格突破要靠那些单打独斗的创作歌手,待到它们被唱片工业流水化生产线榨干创作力,“人多力量大”的成人抒情歌手就可以来收割风格创新的果实了。
但是,张悬与以上现象统统无缘,因为她的旋律创作能力真的不强,这也是她相对小众的原因。陈老师有《旅行的意义》,苏打绿有《小情歌》,戴佩妮有《街角的祝福》,还有一鸣惊人的卢广仲,阿信写出那么多旋律吸引人的歌曲,这不就是五月天能红的原因吗?你觉得张悬最“好听”的歌曲是哪首?《宝贝》?《城市》?《玫瑰色的你》?离“广为传唱”距离甚远。由于拿不出能够口耳相传的歌曲(商业宣传也是原因),张悬本身就超脱出“红、淡、胡萝卜”的循环,当然这也是有代价的:她不会像小清新阵营中其他人那样大红大紫(“你不懂,你没红过。”)。也许粉丝很满意这一结果,还能集中精神讨论歌词深度。
按理说吉他流行民谣居然“不流行”,这是自寻死路的节奏——坦率的说,张悬那些原声吉他作品听得我寡然无味。但是歌曲配器,或者说“风格化”拯救了平淡的旋律。《神的游戏》果断上电声乐器是明智决定——既然“旋律”没高低起伏,靠配器效果来制造起伏效果嘛(同样例子可类比The National最近两张专辑)。《神的游戏》的配器很丰满,钢琴颇有点睛之笔(想起同样引入钢琴却受争议的The Hiatus,叹了口气)。“旋律”从来不是张悬的创作长项,《神的游戏》的风格化掩饰了这一短板。这么说来张悬走民谣摇滚/另类摇滚甚至迷幻摇滚才是正途。
总结。张悬的小规模成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优势:华语流行歌坛风格突破、民谣商业化带来的小清新潮流、小众带来的高口碑、歌曲风格化、歌词。劣势:唱功、旋律创作能力偏弱、商业推广。由于华语听众听歌主要还是听“旋律”,所以张悬注定无法大红大紫。不过她的风格化摸索效果不错。《神的游戏》可听性不错,只要你把注意力从“旋律”上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