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是一项有益身心的体育运动,但存在一定危险,稍有不慎可能发生事故。特别不要到未开放的水域去游泳,即便是到开放的游泳场所去游泳,最好也要结伴而行。下面就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预防溺水方面的安全知识,供大家参考。
游泳安全注意事项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严重沙眼等以及各种传染病的人不宜游泳。处在月经期的女同学也不宜游泳。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到江河湖海去游泳,必须先了解水情,水中游暗流、漩涡、淤泥、乱石和水草较多的水域不宜作为游泳的场所。来往船只较多、受到污染和血吸虫等病流行地区的水域也不宜游泳。
3.下水前要做准备活动。可以跑跑步、做做操,活动开身体,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现象。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哪些人不适合游泳锻炼
夏季正是游泳的好季节。游泳既可消暑,又可增强体质,磨练意志,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但为了自己和他人身体健康,有些人不宜参加游泳:
▲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和精神失常的人,下水容易突然晕倒或失去知觉。
▲患有癫痫病的易抽搐的人不宜游泳,以防因突然发病而失去游泳技能发生危险。
▲患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红眼病、性病、体癣等传染性皮肤病患者,不可参加游泳,以防止传染病传播。
▲耳聋者不宜参加游泳,因耳聋者中耳内调节平衡的器官也会受到损伤,从而削弱了身体平衡能力并使自己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妇女月经期、孕妇、产后两个月内、人工流产或结扎输卵管一个月内、环后半个月内均不能游泳。
如何预防溺水
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3.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4.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5.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6.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
游泳切记16忌
游泳是磨炼人的意志、锻炼身体的良好方法,但游泳也有禁忌。
1.忌饭前饭后游泳。2.忌剧烈运动后游泳。3.忌月经期游泳4.忌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5.忌长时间曝晒游泳。6.忌不做准备活动即游泳。7.忌游泳后马上进食。8.忌游时过久。9.忌有癫痫史游泳。10.忌高血压患者游泳。11.忌心脏病者游泳。12.忌患中耳炎游泳。13.忌患急性眼结膜炎游泳。14.忌某些皮肤病游泳。15、忌酒后游泳。16.忌忽视泳后卫生。
预防溺水“六不准”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同学不擅自下水施救。
溺水后如何自救
1.溺水后要保持镇定,尽量将头后仰,口向上,口鼻露出水面后进行呼吸呼救。
2.不可以把手上举胡乱打水,以免身体下沉;双手划动,观察施救者扔过来的救生物品,迅速靠上去。
3.当施救者游到自己身边时,应配合施救者,仰卧水面,由施救者将自己拖拽到安全地带。
4.溺水后保存体力,等待救援是最重要的。会游泳的人如肌肉疲劳、抽筋也应采取上述自救办法;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衣服能产生一定的浮力。
看过“大学预防溺水安全知识”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