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茶文化的参考文献有什么

中国茶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而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范,是多民族、多社会结 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参考文献,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参考文献1

文化强国,茶道先行

小小一片茶叶,给茶人带来了什么?带来了对接时尚与人脉的成本最低的机遇。

小小一片茶叶,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带来了健康、愉悦、和谐。

茶是厚重的,它承载了5000年的文明;茶是宽容的,它是个人发展、家庭和睦与社会进步的润滑剂。正是在茶的滋润下,中国现代茶文化事业和茶产业,凭借科技与文化的力量,意气风发,一路走来,驶入了跨世纪发展的快车道。

分享华祥苑、大益、吴裕泰、湘益、太姥银针、都匀毛尖、老舍茶馆、青藤茶楼、易安居茶艺馆、老顺兴茶楼、一笑堂茶会所等茶业品牌的成功经验,不难发现,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就了他们的辉煌。这也启示我们,要进一步感悟文化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提高茶产业及茶企业文化含量方面继续努力。

1.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茶业企业是茶文化事业与茶产业的窗口,而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是茶企业的窗口。窗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不断拓展员工知识面,及时掌握新产品、新技术、新知识,鼓励他们与茶产业一起成长,成为会微笑、会促销、问不倒的营销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

另外,茶人知识互补与完善非常重要。陆尧建议:茶产业中搞经营的要多学些文化知识(特别是消费心理学知识),搞文化的要多学些经营知识,争取培养出更多的全才。

2.在产品与服务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茶企接受了陆尧提出的“茶产品包装三好策略”,即好看、好喝、好拿,让消费者更乐于购买、更方便携带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认同。

同时,越来越多的茶企注重消费者的感受,服务中的人情味更足了。例如,500多家华祥苑的职工,基本上都能善待不买茶的消费者和该打烊而未离店的消费者。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细节增加了华祥苑的美誉度,提高了顾客的回头率。这值得全行业借鉴。

3.加大市场研发和宣传力度。

文化强业,首先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多年来,相对而言,茶产业在文化建设、市场研发、广告宣传、科学普及等方面投入较少,成为影响茶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要下大力气完善。

陆尧建议:有实力的茶业企事业单位,要向云南大益、广东德高信、贵州经典等机构学习,建立专业、高效、务实的发展战略研究机构,大力加强市场研发工作,使新产品、新服务项目精准定位,合理定价、特色鲜明、稳步运作,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同时,要采取体验式茶会、茶艺表演等国内外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科学饮茶,以茶养生方面的常识。这方面,宣传铁观音、白茶等的专题片已经开了好头,还能不能拍出康美药业那样更有感染力的宣传片呢?能不能持久地、更多地宣传茶叶具体的养生功效呢?在茶叶营销中能不能突出生态,淡化耐泡呢?应该能。

70年来,可口可乐和美国军人一起走遍世界,他们带去了什么?中国茶文化有5000年历史,我们还能做什么?

在党和国家号召文化强国的时候,中国茶产业面对3个压力与动力。一是茶叶平均亩产低,不到60斤。二是茶叶出口价格低,平均每公斤只有二三美元。三是人均年消费量低,才723克左右。

陆尧认为,中国茶人要有自豪感与危机感,变压力为动力,继续担当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倾行业之力、以至全国之力,打造以茶文化和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软实力。

为此,建议确立“文化强国,茶道先行”指导思想和消费导向型发展战略,积极发展茶文化事业,培育未来消费市场,储备并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文化特征、时代特征、行业特征的新项目。如筹建中国茶道院;设立茶文化博士后工作站;建立茶业发展案例库;评选受学生欢迎的茶老师、优秀茶市长,茶寿星、茶仙子、乐茶家庭、清雅茶席;筹建中国茶业发展基金、推介茶业品牌产品与企业等。

在红叶满香山的季节,憧憬国家、行业、单位及个人发展前景,陆尧十分快慰,信心百倍,并以诗明志:秋思随墨趣,茶韵满庭轩。一点平常意,三生尽豁然。

茶文化的参考文献2

文人与中国茶文化的情结

自古以来,文人与茶关系密切。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宋代八大家之苏轼也有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诸如此类诗句,不胜枚举,不必多提。

在近代文人中,林语堂算是个茶道高手,他的“三泡”说,风趣幽默,道尽茶道与人道的奥妙,被广为流传。他说,“严格地论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林语堂果然是个生活幽默大师,令人佩服。他还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真是精辟之极。已故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对茶道也很有研究,她说:“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把茶道和人道完全融在一起。林语堂的“三泡”说和三毛的“三道”说是否得自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关妙玉“三杯茶”描写的启发,或纯属“英雄所见略同”我不得而知,但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妨请看--

妙玉拉宝钗和黛玉吃“体己茶”,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塘医賨”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賨,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姨”。妙玉斟了递与黛玉。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后因听了宝玉的逢迎话,妙玉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120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盏来。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来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对不同的人,奉不同的茶,选不同的茶具,妙玉品茶之精,超凡脱俗。茶到了妙玉手里,已经不只是解渴之物,还演绎成一种形式,一种消遣,一种讲究,更赋予一种品格和格调。难怪妙玉会得出这样的高论:“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更绝的是,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凤姐儿送给林黛玉两瓯茶叶,并打趣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凤辣子真不愧为凤辣子,一句话就把茶和婚姻联系在一起,惹得黛玉娇羞无比。中国传统文化常让老外惊叫原因就在这里。

其实,讲到茶和婚姻的关系,早在宋朝就已盛行。那时,聘礼又叫“茶礼”,行聘礼俗叫作“下茶”,女方接受聘礼以后,叫做“吃茶”,回礼一般选用果物,有时也加上茶。至今中国很多地方的农村还把订婚叫做“受茶”,把订婚的礼金叫做“茶金”。如果男女双方都有意,就会约定时间成婚,婚礼往往广邀宾客,大摆宴席,其中茶、酒和奏乐是必不可少的。清代,结婚的礼仪演化成系统化的“三茶之礼”,即求婚时的“下茶”、婚礼上的“定茶”以及同房时的“合茶”。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早已深入民间并演绎成一种契约式的婚姻伦理,蔚为大观。

老舍先生更不愧为茶道高手,他还能把茶喝成一门艺术。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确,老舍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写作边品茶,一日三换茶,泡得浓浓的。以清茶为伴,文思泉涌,难怪能创作出《茶馆》这等不朽名篇。北京的老舍茶馆中外闻名,举凡游客不到老舍茶馆走一趟喝一碗茶必引为憾,尤其是文人墨客。鲁迅先生喝茶也颇有讲究,他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要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还有他的兄弟周作人干脆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苦茶庵”,并在经典散文《喝茶》中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两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他还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美的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由此可见,文人与茶自古就有着一种割舍不了的情缘,或称其为气味相投更加合适吧。

不过,话说至此,不禁想起公元850年,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国获取茶叶,17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从中国进口4000吨茶叶,从而获得了巨额利润。继而想到,宋仁宗皇帝庆历四年(1044)十月,宋元昊签订不平等条约,同意每年以赏赐的名义,分多次无偿给予西夏大量物资,除银、绢外,茶叶作为西夏索取的大宗物资,春季给2万斤,干元节给5千斤,贺正节给5千斤,加起来,宋朝每年要无偿“赐”给西夏茶叶达3万斤之多。

其实,茶成为朝庭“贡品”,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茶也因此肩负起不可承受之重,这是让人始料未及的。然而,中国人爱喝茶,这是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可贵的是,中国人在喝茶过程中还能悟出许多人生哲理,并做出很大学问来,这是让外国人不得不叹服之处。正所谓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茶道即人道,正是此理。其实,善饮之人,早已超出一般茶的概念。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真正懂茶之人,万物皆茶,皆能品出人生的味道。当然,关键在心境,在超然的心态和人生观,有了它,喝什么茶都是香的,这就是境界。不过,如此一讲,《红楼梦》里有关妙玉“三杯茶”的描写似乎就显得有些过于执着了。

茶文化的参考文献3

茶为“国饮”品茶知茶香

茶是“国饮”,茶无处不在。历史长河里每一页几乎都能嗅到茶香,茶滋润了中国人几千年,并且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茶叶是摘取茶树嫩叶制造而成的,因为制造的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种类和名称。制法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发酵,发酵的结果,茶叶会从原来的碧绿色逐渐变红,发酵愈多,颜色愈红;而香气也会因发酵的多寡,从叶香变为花香、熟果香或麦芽糖香。如果只是简单归类,那么把不发酵茶称为绿茶,泡出来的茶汤是碧绿或绿中带黄色,具有新鲜蔬菜的香气;全发酵茶称为红茶,泡出来的茶汤是朱红色的,具有麦芽糖的香气。如果需要更细分一步,茶的种类则划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茶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茶文化的参考文献有什么

根据茶的采摘和制作时间,茶又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一般概念里新茶的时间越早越好,比如明前茶和雨前茶。实际上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人群来说,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饮茶的妙处不但在于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而在于人把心放在闲处,涤荡性灵,保持心境中的清纯之气。“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品茶亦如品诗,在纷繁喧嚣的尘世里,我们都需要一杯好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6061/82402556.html

更多阅读

国标:论文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参考一、参考文献格式1.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2.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

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z

最近,在做论文参考文献的编写,特地搜索了下相关资料,希望对又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J——期刊文章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 印刷体英文

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论文的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著作,是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参考文献要放在论文正文之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

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标准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一)历史文献类(说明:此类包括古籍、方志、家谱、族谱、档案、笔记、资料汇编等;古籍版本应注明“写本”、“抄本”、“刻本”、“活字本”等)标注格式:作者.书名[Z]:版本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示例:[1][汉]司马

声明:《茶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茶文化的参考文献有什么》为网友黑大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