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创业励志故事 自主创业的励志故事

创业是就业来源,创业不但为创业者本人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为社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具有缓解就业压力的极大潜力。看看那些自主创业的励志故事,学习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自主创业的励志故事一:

网易前总编创业做医美电商美黛拉,要做医美行业的买手电商

有没有发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跃跃欲试想去在脸上“动动刀子”?比如割个双眼皮、种点眉毛什么的。而且大家对整容明星的态度也缓和了很多,比如最有代表性的郑爽,公开承认自己整容之后粉丝还是一样爱她。

看起来消费者对整形的态度已经逐渐开放,医美行业也在不断有公司获得风投,其中最大的要数新氧、更美和美黛拉这三家。新氧前段时间刚刚公布C轮融资的消息,更美也在去年完成B轮融资。

而在上个月底美黛拉也公开了完成1200万美元B轮融资的消息,表示将在电商板块的搭建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

美黛拉的创始人赵莹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记者,美黛拉先开始做的是用户讨论分享社区,引入达人和舆论领袖,积累有关医生和医院的大量数据,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医美决策的参考工具。

靠PGC和UGC内容社区帮用户进行决策

现在有很多人想尝试医美但都还没开始行动,是因为没钱吗?应该不是,毕竟打个美白的水光针才千元左右。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在犹豫,主要原因就是对医美这个市场还不了解,不知道该选哪个医生为自己“动刀”。

这个时候急需要一个第三方来帮助消费者进行决策,这也正是现阶段医美电商所正在进行的最重头的工作。美黛拉跟新氧和更美略有不同,后两家医美机构在医生端下的功夫更多,可以说他们自己承担了帮用户挑医生的责任。

但是美黛拉除了引进优质的医生之外,把重点放在了用户社区上,让有达人和舆论领袖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在医美行业的经验去帮其它潜在消费者做决策。

赵莹曾经在网易担任时尚中心的总编辑,对女性消费者在内容方面的需求了解的很多,所以她更明白消费者最能影响身边的潜在消费人群。

现在美黛拉社区的内容有PGC和UGC两部分。PGC的内容主要是美黛拉与专业的整形医生做的医美问题问答,比如“张馨予都做过的prp美肤时神马东东?”、“种植发际线能好看又无痕?”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内容。而UGC的内容则是用户分享的美容整形经历,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

赵莹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记者,原来的整容整形是个隐私,很少人愿意分享,但现在整形越来越趋向生活化,年轻人在自拍氛围下长大没有什么思想包袱,使得分享这个事情正好时机对了。

赵莹说,通美黛拉比较擅长过UGC的模式生产有价值的内容,改善用户在决策前的信息不对称,在产品上线四个月美黛拉社区发帖量已经超过所有同类产品。

用买手模式做医美行业的“优选电商”

美黛拉前期是只做社区,重点在培养用户的信任,直到去年10月份美黛拉才上线了自己的电商业务“美购”。

赵莹向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记者表示,美黛拉采取了医院分批进驻的策略,第一批引入的医生全部是职称为副主任医师以上,有17年经验以上的医生。

美黛拉有专门的买手团队去精选好医院、医生和仪器,采取的是精选和优选的策略。美黛拉做为一个渠道来说,对医生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毕竟《多点执业》政策的发布,让医生可以有更多的出诊渠道,也能够增加他们的收入。

不过美黛拉走的是精品路线,不靠入驻医生的数量多来取胜,而是利用买手的作用,在医生入驻时就先帮用户做过一轮筛选,从而减小了用户选择医生的难度。

赵莹透露,第一批进驻美黛拉平台的有约400家诊所,覆盖中国15个主要城市,注册用户超过100万,单月流水过3000万。美购刚刚上了5个多月,已经预约了上万个项目,

创业邦记者了解到,2014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规模500~1000亿,而整体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可能高达5000亿。医美尤其是微整形,在中国从贵妇明星等小众阶层,开始下沉到城市白领女性,然而中国医美是个快速上升却又很混乱的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下,信息流通更显得有价值。这种信息流通的作用,也是现阶段医美电商和社区所发挥的最重要的价值。

自主创业的励志故事二:

他60多岁转型再创业,80岁收获一个中国好莱坞,又砸300亿

浙江横店,一个户籍人口只有8.9万的小镇,每天有超过10个剧组在这里取景拍摄,每年2/3的国产古装剧在这里完成。美国《好莱坞》杂志将它称为“中国的好莱坞”,而仅论规模,它比好莱坞还大。一手打造出这个世界级影城的,是80多岁、至今仍以农民自居的徐文荣。

从1996年为谢晋的《鸦片战争》搭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到在“争议”中投入300亿修建圆明新园,60多岁、在别人“你没有文化”的质疑中“非要做文化”的徐文荣,在应该退休的年纪,让一个不起眼的乡村,变成了与美国好莱坞齐名的影视文化旅游重镇。就连马云进入影视圈,也得先找他“拜码头”。

被货郎挑进横店

虽然一辈子的事业都离不开横店,但严格来说,徐文荣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横店人。

徐文荣1935年出生于浙江东阳的新东村,他3岁时,家里决定南迁横店。妈妈和哥哥姐姐们轮流抱着徐文荣搬家,抱一会、歇一会,最后找了个货郎帮忙将他挑进了横店。

▲徐文荣出生地新东村

徐文荣的童年在穷苦和自卑中度过。一家七口人的生活靠父亲做点小生意维持,兵荒马乱的年代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家中常常揭不开锅。

父亲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糖饧,年幼的徐文荣拿着一个口袋、一杆秤跟在后面,换来的稻谷由他来背。

他的邻居做火腿生意,两家人时常走动。一次赶上火腿腌晒的季节,院里一排排火腿在太阳底下晒着,油一滴滴往下淌。母亲见状,趁着跟女主人讲话的空档,让徐文荣赶紧回家拿空碗来接油,然后拿回家炒菜做饭吃。

“我顶着太阳、举着碗,在一排排火腿架子下钻来钻去。那时候虽然还小没有上学,但是心里非常伤心。”徐文荣回忆说。因为家境贫寒,他经常得帮忙干活,并因此被同龄人嘲笑,自卑的情绪就此蔓延。

后来,徐文荣自卑到不愿出门,因为一家大染坊主的儿子见面就嘲笑他。时间一长,自尊心极强的徐文荣坚定了一个想法:“苦难不解决,人生一世,活着没什么意义。”

▲截至2015年底,在横店演员公会注册的人员已达3.1万人,明星美女在横店成了街景

1950年抗美援朝,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迫切要走出贫穷和自卑的徐文荣未满16周岁,但也偷偷报了名。他侥幸过了初审,却因“全连个头最矮”被带兵军官退回原籍。

回到原籍的徐文荣由此开始了在横店的打拼。他先是在公社里当了7年的“小干部”,后来辞职跟着父亲做游商、捣腾一些小买卖。这段经历激发了徐文荣自己做生意的想法。

游商期间,徐文荣发现地广人稀的安文山区肥料奇缺,而此前他在上海听说有一种比尿素肥力还高的农家肥“马桶砂”(人体排泄物积在马桶壁上的固状结晶体)。凭借信息的优势,徐文荣向安文公社提出“以肥料换粮食”,得到对方同意后,他数次北上上海,收集了1500多斤“马桶砂”,运回来交换了同等重量的玉米。除留少量给家里应急外,徐文荣将大部分粮食分给了横店的低产户们。

做成这笔“大买卖”后,徐文荣又打起了用废铅提炼真铅的主意。他凭借当时的土风箱和铁炉,再次一路收购到上海,还用赚来的钱坐上了飞机,成了当地社员心目中的“大人物”。

曾经备受嘲笑和奚落的穷小子,转身赢得了横店人的广泛信任,1966年,徐文荣成为横店大队党支部书记,他的商场传奇正式拉开序幕。

论本事可以做“皇帝”,论错误可以枪毙

徐文荣身上有两个标签:敢为人先、不服管。当地一位乡党副书记曾说:“我们乡里有个人,论本事可以做皇帝,论错误可以枪毙。”

这个乡干部眼里“可以枪毙”的人,后来靠着“敢为人先”成了市长的座上宾,更一手主导了横店的经济腾飞。

横店集团的萌芽始于徐文荣创办东阳横店丝厂,据《徐文荣口述风雨人生》一书记述,1975年4月18日,在徐文荣多次跑到省里催问后,东阳横店丝厂的批文终于发了下来。

企业创办资质有了,钱从哪儿来却成了大问题。思前想后,徐文荣想到了一个如今被说滥的手段——众筹。他来回游说于全公社39个大队,最终筹集了50254元的三年无息借款。然而,这笔钱对于丝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不得已之下,徐文荣只好去求银行。

为了讨好当时的银行行长,徐文荣几乎盯在了行长家门口,他使尽了各种方法做“公关”,甚至去给行长的夫人找过胎盘。最终,他从银行拿到了26万元的贷款,丝厂的启动资金终于有了着落。

丝厂投产是横店走向规模经济的起点。徐文荣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总能抓住大势,跟着潮流走,他将之形容为“个人的命运,总是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借助国家政策东风,徐文荣将丝厂升级为现代化的轻纺和针织厂,随即又涉足当时即便是大企业也不敢轻易进入的磁性材料领域。此后,他又带领横店将商业版图扩展至医药、化工、汽车等领域。

改革开放之初,横店已经成了中国乡镇企业的标杆,受到经济、社会学家的瞩目。1988年,社会学家费孝通专程考察横店,总结称:苏南以集体经济为主,温州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横店模式则是两者的结合。

在横店模式中,徐文荣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横店打造成了年营收近500亿的超级乡镇企业。他先后参与创办了700多家公司,电气、电子、医药、化工是其中的“大头”,而给他带来巨大名声的横店影视城,产值只占横店帝国的10%左右,仅仅是冰山一角。

“你这点文化,做什么文化产业”

徐文荣杀入影视文化领域,源自一个让他颇为苦恼的现象:横店人富裕起来之后,却缺乏娱乐休闲的地方,外来的人才也很难留住。“那时,我就想把横店装修一下,装修的材料就是文化。”

做文化产业需要政策的支持,徐文荣为此天天往省里跑,一位副省长对于他不断登门拜访的行为不胜其烦,说:“你真是走火入魔,你要做工业我们支持你,你这点文化,做什么文化产业。”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 自主创业的励志故事

徐文荣较上劲了,非要搞文化,反正他已经有了钱,别人也“拦不住他”。他的“执拗”给横店带来了新的蜕变,起初,徐文荣建影剧院、体育馆、歌舞厅、文化村,这些文化设施虽然常见,但在横店还很新鲜,很快在乡民中引发轰动。之后,徐文荣又趁热打铁,搞了神话荟萃、封神宫等建筑。

起初,徐文荣投建文化产业的目的是让横店更多彩、有活力,但小项目做多了之后,他意识到文化产业同样很有经济潜力,到影剧院、歌舞厅消费的乡民们络绎不绝。徐文荣想:这样“自产自销”的生意不成气候,如果能依靠文化产业吸引外面的人来消费,那一定是个大买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6261/59730520.html

更多阅读

名人成长励志故事 名人成长励志故事5篇

看名人成长的励志故事,体会名人成长中是如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学习他们刻苦的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名人成长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名人成长励志故事篇1: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

名人经典励志故事 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的名人故事

如果我们能够时不时地找一些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来看看也是很不错的,那么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黄轩黄轩给人的感觉,可以用他的代表作来形容——“蓝色骨头”。在他的身上,有着双鱼座天生

名人青春励志故事 最经典的名人青春励志故事

在我们学习工作之余,找一些经典的名人青春励志故事来看看也挺不错的,那么最经典的名人青春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最经典的名人青春励志故事:丘成桐的读书之道丘成桐教授是举世公认的数学大师。他22岁获博士学位,25岁成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经典励志故事

相信有不少的年轻朋友都会经常想要找一些古代名人经典励志故事来看,那么古代名人经典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古代名人经典励志故事:司马迁童年勤奋好学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

名人经典励志故事 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名人故事

越来越多的家长都会找一些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来教育孩子,那么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哈里·温斯顿被誉为“钻石之王”的哈里·温斯顿,除了拥有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欣赏水平外,还是一位成功

声明:《名人创业励志故事 自主创业的励志故事》为网友自爱最實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