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很累,弥漫性的缺乏精力和能量的感觉每一天都追着我们。我们也都知道,这是慢性疲劳。可是尝试过那么多方法,疲劳就是赶不走。
“慢性疲劳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你生活中发生的系列事件的最终结果。”美国心理学家乔治·D·泽古莱兹和克里斯蒂·S·泽古莱兹说,“你遭受的全部压力再加上不良生活习惯,总起来成了一个负数:你的精神和身体压力太大,导致你失去平衡,失衡的生活又导致慢性疲劳的出现。就这么简单 。”这两位专家认为,消除慢性疲劳必须找到真正的根源:“制造疲劳的罪魁祸首是你理解和处理生活问题和健康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他们发现,经常感觉疲劳的人,常出现很多种非理性、非现实思维。而研究结果也一再表明,认知重构法可以减轻疲劳并帮助我们恢复生活平衡。两位泽古莱兹为我们提供了更根本的解决慢性疲劳、恢复每日能量的解决方案:改变思维方式。他们是乐观的:“你的疲劳是可以医治的,因为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从整体观看疲劳
健康心理学家日益认识到,人们必须从多种角度来审视生活。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要把身、心、神综合起来考察,这就是整体观。也就是要认识到,你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会从正面或者负面影响你的健康状况。
让我们用整体观来分析一个人,姑且叫他比尔。比尔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他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帮助他人,并且要“额外地付出”(心理角度)。他固执地追求做一名好教徒,无论别人的要求有多荒唐,他也从不拒绝(心理角度)。他花很多时间去做义工,甚至忽略了自己的需要,也不顾自己的家庭生活(社会角度)。一段时间以后,他的神经系统变得过分兴奋,以至于难以放松甚至难以入睡,这使他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身体角度)。他变得日益疲惫。当他不能集中精力的时候,就服用大量的糖和咖啡因,试图弥补损失的能量(身体角度)。同时,他也担心自己达不到周围人的希望(心理角度),结果就去做更多的义工,并且要求家里人每周也要去教堂参加几次义务劳动。这种做法无形中又造成了家庭的不和,从而增加了自己的烦恼(社会角度)。这样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终于使他的健康开始恶化(身体角度)。
比尔的麻烦是多重性的,有心理问题,有身体问题,也有社会问题。这些因素互为因果。考虑到他的方方面面,健康顾问可能会首先针对他最突出的问题进行治疗,也就是说,先针对他总想做个好人、完人这种非理性的思想,然后再处理其他问题。aIhUaU.com/zl/转载请保留
认识我们的非理性思维
比尔的例子证明,引起日常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认知扭曲,或者可称为(部分或全部)建立在假象、谬误及违背生活现实的臆断之上的认识。疲劳与不切实际的认知和行为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这种认知与行为在妨碍我们获得简单与平衡的生活。因此,两位泽古莱兹认为,克服日常疲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认知重构法。
认知重构法的基本观点是:你对周围人和事件的解释,而不是人和事件本身,会影响你的情绪和你作出的反应——人在烦躁不安的时候,往往坚信事情非常糟糕,结果非常可怕。心理学家认为,这一思维过程是对事情的“恶化”或“灾难化”。这就是大多数人都可能有的非理性思维——这里的非理性,只是“不切实际”的意思。看看种种非理性思维——
■ 指责:没有理由地责备他人。
■ 非此即彼型思维:把生活看得要么阳光灿烂,要么漆黑一片。
■ 诅咒(消极否定):对自己、他人及社会过分苛求。
■ 情绪化推理:认为自己的情绪状态就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 我一分钟也忍受不了(极低的挫折耐受力):当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极容易灰心丧气。
■ 仓促下结论:缺乏必要的证据就对人和事下结论。
■ 扩大化(强调消极面,使之灾难化):过分夸大形势的消极面。
■ 心理过虑:过分注意某些细节,却忽略同一件事中的其他重要细节。
■ 猜测他人的想法:以为自己知道他人的想法、感受和计划。
■ 缩小化(忽略积极因素):不适当地轻视自己的优点和成就。
■ 过分概括:使用“从来不”、“总是”这类词语;把一个人的特点泛化为所有人的特点。
■ 完美主义:要求世间所有人和事都完美无缺。只能使人过多地消耗能量,产生慢性疲劳。
■ 归罪于个人:因为一些消极事件责备自己。
非理性思维的另一种形式是认知阻碍。它的表现形式是常使用“要是……我该怎么办?”“我绝不能……”“要是……可糟透了!”“哎呀不行!”这些想法常被不同的医生或作者冠以不同的名称,包括:非理性思维、认知扭曲、疯狂制造者、消极想法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想法都会阻碍你实现自己的目标,也经不起理智的思考。也会让你更紧张、更焦虑,还会引起抑郁、愤怒、内疚以及羞愧等消极情感,让我们更加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