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就像细细地品着一杯浓浓的香茶。读完《教海漫记》也来谈谈你的心得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海漫记读书心得,供大家参阅!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篇1
今年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感触颇深,才知道名师的背后都有着非同一般的付出和代价,这也正印证了另一位优秀教师的话:名师是干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
于老师是一个很崇拜思考的人,他思考如何走进孩子的生活,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他的思考从未间断过,因此他一直在进步着,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于老师终于在思考中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他人,从一个"无知"的新老师,成为教育部在"跨世纪名师工程"中,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这就是思考所取得的成绩。
不愧为名师,他的思想真的很有见地的。在教育篇中,于老师告诉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要"蹲下来看学生",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用心灵和孩子们沟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世界,要知道在孩子们眼中,什么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的确,孩子们的内心充满着幻想,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给理想插上翱翔的翅膀,千万不要让孩子天真烂漫的联想和想像在我们的摇篮中夭折。当然这一点说来容易,做起来就有相当的难度了,需要教师用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去体会,寻找教育的最佳方法。
教学篇是我感触最深的。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学会了许多有关教学的方法。我就其中的一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微笑教学。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时也是用微笑来做提示。就这样学生不再把老师当作局外人,而是当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孩子们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没有压抑感,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了,愿意学了,开始主动学了,那么学习成绩也就会有明显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学习的。
于老师提出在教学中要微笑,我想拓展一下,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妨也采用"微笑教育".学生们还很小,在这个不谙世事的年龄段,学生们犯些小错误是避免不了的,我们要理解学生,我相信学生们也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其实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当老师以一种微笑的姿态对待他们的错误时,孩子们好像迅速地长大了一样,很诚恳地向老师承认错误。如果拿严厉的批评与这种批评方式作比较,效果就很明显了。严厉的批评之后,从表面上看,学生低下了头,也认了错,内心如何呢?这种批评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隐患,即学生会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失去兴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也就不再积极,成绩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而相反,老师总是微笑着面对学生,包括微笑着对待他们的错误,学生们一定会被老师的包容所感动,一定会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教育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当然,纸上谈兵是再容易不过的了,如果落到实处可就难了。要知道这种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里挤出来的,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懿行,知识和能力的结晶。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和艰辛。
于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年轻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以于老师为榜样,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帮助孩子成人成才,成就他们的未来。
在修养篇中,我体会到了于老师的人格力量。在"学会和家长相处"这一节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家长沟通,认识到与家长的谈话一定要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同时讲话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既要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问题所在,又要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时给孩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我想老师的宽容一定会在孩子的心底留下深深的烙印,会使孩子对老师产生巨大的崇敬感,这样的好老师是任哪一个学生都会喜欢的。
"以人为镜"这一节是我最喜欢的,原因是于老师的见解与我的学习生涯有着很大的相通之处。在我上高中时,学习比较紧张,每天几乎除吃饭睡觉外,都在学习中度过,虽然是那样也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于是想办法挤时间。吃饭时脑中回忆刚学过的东西,走路时背诵课文,睡觉前也要默背所学的知识,每天往往都是在默背中入睡的。毛主席曾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于老师说他以同事为镜,以名师为镜,我很赞同,也很欣赏,也要效仿。但是有一点我还要提前做好,就是效仿自己。就学习状态来看,学生时代的我与现在的我简直就判若两人。可能是没有高考那样的压力,所以有些放松。但现在工作了,长大了,应该学会自主学习了,也应该意识到只有自己掌握更多的东西,才能教好学生的道理。这也正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活到老,学到老",我希望自己能以高中的自己为镜,以于老师为镜,时刻鞭策自己,警示自己,在工作的同时更加完善自己。
于老师的《教海漫记》真的是饱含着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的出现,无异于雪中送炭。我曾经困惑的问题,于老师的书中都有提及;我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于老师的书中也有许多案例。总之,于老师的书就是一本经验之学,一本成功之作。而于老师正是我们教师队伍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更是我们学习的导航灯,相信在于老师的指引下,我们都能克服任何困难,迅速地成长,都能为我们亲爱的孩子们贡献更多的力量。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篇2
我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著的《教海漫记》。在读这本书之前,于老师给我的印象是课上得好,书读得好,是一个教学很实在的名师。当我拿到这本书,翻开一读,竟爱不释手,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心的爱,是不含杂质的爱,宽容而不纵容、关心而不包办、严管而不强行干预的爱,绝不是溺爱。让学生和谐健康而充分全面得到发展是教育的本真,爱心教育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爱心”的施予是有条件的,要以具体的学生而决定施予的方式与“度”。如果把爱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内容施予不同的学生,自然得不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教育的真谛,就在于以仁爱之心点燃希望之火,以信任之剑斩断心灵枷锁,以唤醒之手开启知识大门。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将知识转化成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持久的效力;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彻底地走出无情偷梦者的行列,而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称号。
以心唤情是转化后进生的根本,宽容教育是转化学生的催化剂。当老师把自己与孩子平等起来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认真研读,理智反省。感慨颇深,如果我早10年或者20年看到这本书,那该多好啊!现将以下四点记下,时常提醒自己:
1.教师打破师生的所有界限,视学生如弟兄姊妹。教师“放纵”.结果是学生太随便,教师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
2.教师对学生学习过多、过细地关心,干扰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自由,导致学生产生超越生理承受能力的压力。产生逆反心理,反而嫌老师罗嗦。
3.教师打着关心的幌子,肆意地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如:另布置作业,课间抽查,强制课余补课? ? )
4.教师对学生家庭生活过多探问与谈论,导致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虽然这些现象也包含爱心.但是这些“爱心”却不能让学生欣然接受.教师予以学生的关爱可能已经变味,不再是我们一路叫好的“爱心教育”了.而已经成了爱心教育的“泡沫”了。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让教育充满爱心。当我们用饱含爱心的笔去书写‘教育’两个字的时候,教育的确很简单。
教海漫记读书心得篇3
仔仔细细读过《教海漫记》,竟然爱不释手了,里面有好多好多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感动着我。我深深地感受到,于永正老师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朋友和亲人、热爱一切美好东西的人。然后,他才是一个学养深厚的教育家。正如于老师所说,“我当了特级教师后,最大的感受,我觉得我应当是个 “人”了”。看《教海漫记》,我边读,边想,边记,精彩之处圈圈点点,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我觉得它能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技巧。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读到了很多意蕴隽永的诗句,发现了很多优美精彩的段落文章,“不摇花已落,无风花自飞”,“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那奇特的石,那深邃的洞,那叮咚作响的泉”。有时读到精彩之处,我也招呼儿子来一起看,《春天的果园》,《二八月看巧云》儿子也很喜欢。于老师在书中还教我们多动脑,勤动手,养成写作的好习惯。不管是生活的,还是工作的。“写不出来硬写,人总是有惰性的,必须是自己给自己加压”。有些不寻常的想法是很有价值的,且往往稍纵即逝,永不再来。现在我们写教育随笔,写教学感悟,就是要捕捉一些课堂瞬间生成的想法和思维的火花。既是练笔,也是我们教学经验的积累。《教海漫记》中就有无数这样的案例,他们犹如一面镜子,促使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技巧相当重要。《教海漫记》对此做了大量的详实的描述,有很多的课堂实录。他要我们既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又要因你的无所不能而让学生对你无比崇拜。于老师从课堂导入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写字训练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从组词造句到指导学生写作,从语文教学到艺术培养,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无不体现了于老师不凡的教育功底。我们看于老师课上的好,并不是他天性就具备的素质,而是在上课之前经过了缜密的思考,反复斟酌,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挥洒自如。尤其是他指导学生写作给人的印象最深刻,他画的漫画四毛考试和四毛练武,就是十分新颖独特的作文引导方式。学生兴致勃勃,“情动而辞发”,何愁写不好作文呢?
通过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不断地学习。于老师说:“站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我觉得自己很渺小,一切知识我都想采撷。”作为学生表率的老师更应该不断地充实、丰富自己,不管是音乐的,美术的,天文的,地理的,我们都要涉猎。“指不定哪块云彩会下雨”,哪节课上就能用到。我们还要多听课,听优秀老师的课,能开眼界,长见识,听一般老师的课,能窥见已之短,少走弯路。俗语说:“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读了这本书,我们会觉得于老师为他的学生付出了很多。但是他也收获了,收获了很多我们常人体验不到的快乐和幸福。《教海漫记》,它如一泓清泉,涤荡着我们的的心灵,它如一把开心的锁,解开我们心头许多的困惑,它如开启的一扇窗,让我们欣赏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老师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沿着于老师的足迹,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教育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