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生没有辉煌,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辉煌,而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没有闪过辉煌的念头,或者不知道应该如何辉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十年代:走向辉煌》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八十年代:走向辉煌》阅读原文
周汝昌的学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了辉煌。这当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分 不开,不过,周汝昌多年以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早已有了丰厚的积累,则是根本和基础。这正 像地下的潜水早已滔滔汩汩,一旦压抑的地壳被打破,自然就一涌而出,喷发倾泻为壮丽的射泉 瀑布了。又可以比作一株植物早已在土中养育生长,蓄势待发,春天一到,就破土而萌,长叶开 花,五彩纷呈,蔚为大观了。
十年时光,可谓成果十分丰硕。从内容上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红学研究、书法研究和诗词 文论研究三大领域。从“继往开来”的角度而言,红学研究是《(红楼梦)新证》中包含的红学几个 方面的内容全面铺开,逐渐趋于各分支独立成学并向深细发展。书法研究是将多年书法实践的 心得作一理论小结,为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奠基。诗词文论研究则是《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 等的自然延续扩衍。80年代的这些收获既是50、60、70年代已有成就的竿头更进,也是90年 代到21世纪初未来集大成式学术的先声和基础。
周汝昌红学方面的奠基之作《(红楼梦)新证》,以考证为主体内容,其实可谓包罗万象,与 《红楼梦》研究有关的方方面面基本上都有所涉及。经过从1954年版到1976年版的充实提升, 周汝昌红学研究的“体系化”理论潜势已经基本形成,只是还没有十分自觉地提出来而已。一个 偶然的机缘,使这种学术自觉性瓜熟蒂落,周汝昌正式提出了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框架,创建了 “探佚学”这一学术概念。
在红学上,研究曹雪芹的身世,是为了展现出真正的作者、时代、背景;研究《石头记》的版 本,是为了恢复作品的文字,或者说“文本”;而研究八十回以后的情节,则是为了显示原著整体 精神面貌的基本轮廓和脉络。而研究脂砚斋,对三方面都有极大的必要性。
从关键意义上讲,只此四大支,够得上真正的红学。连一般性的考释注解《红楼梦》书中的 语言、器用、风习、制度等等这支学问,都未必敢说能与以上四大支并驾齐驱。 “如果允许在序文中讲到序者自身的话,那我不妨一提:我个人的红学工作经历,已有四十 年的光景,四大支工作都做,四者中最重要的还是探佚这一大支。”
“红学,在世界上已经公认是一门足以和甲骨学、敦煌学鼎立的显学,它还将发扬光大。我 敢说,红学(不是一般小说学)最大的精华部分将是探佚学。对此,我深信不疑。” 周汝昌先生上面两段话,虽然不长,也没有拿捏什么“理论架子”,其实具有深远的开拓性理 论意义,针对导致红学停滞、阻碍其继续深入发展的现实困惑和思想混乱,抓住了突破口,为红 学的前进与超越指明了方向。周汝昌自己的认识,也是在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的,其 理论意识,也不是一下子就十分自觉的,这是他积四十年研究红学的经验,在给拙著作序时碰到 机缘,促成了“灵机一动”,而后获得的清醒觉悟,即周汝昌经常强调的做学问的“触磕”之功。周 汝昌深感自己的这一理论突破意义重大,由于拙著的出版要等待较长的时日,且序文毕竟不能 展开论述,周汝昌乃又另撰《什么是红学》-文。当时河北师范大学的韩进廉教授刚于1981年 10月出版了《红学史稿》,周汝昌为之作序,有此因缘,乃将此文发表于1982年第3期《河北师 范大学学报》。后来,又在《红学的艺术,艺术的红学》《红学辨义》等文章中再作申说。
(摘编自梁归智《红学泰斗周汝昌传》)
相关链接
①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 。梁归智用“痴人”和 “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 单纯。 (《“红学泰斗”周汝昌》)
②周汝昌所作的诗,数量极多,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咏红诗最为世人推重。他为刘旦宅先 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增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 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直为学林推重。周汝昌的书法也自成一体。他长期 致力于中国的书法理论研究,曾和朋友讲过:“平生在书学上所下功夫,比红学要多得多。”有人 当面夸他的字是“瘦金体”,他不以为然,说:“‘瘦金体’是宋徽宗所创字体,法出薛稷;我习右军, 与之无涉。” (《周汝昌:诗成掩卷去脂斋余香沉》)
《八十年代:走向辉煌》阅读题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本第一段画线语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周汝吕红学研究走向辉煌,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
B.周汝吕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著述十分丰硕,既有红学研究,又有书法研究、诗词文论研究,这些研究著作都是根植于曹雪芹的《红楼梦》。
C.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以考证为主,但是却包罗万象,涉及红学的方方面面,是他的红学奠基之作,文中提出了他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
D.周汝昌认为在红学上不仅要研究曹雪芹的身世、《石头记》的版本、八十回以后的情节,更要研究脂砚斋,因为它对三方面都有极大的必要性。
E.周汝昌是一个解曹雪芹味道的人,他将一生全部投入红学研究中,认为探佚学是红学最大的精华部分,被人称为“痴人”“赤子”。
(2)周汝昌的红学研究能够在80年代走向辉煌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3)红学“痴人、赤子”周汝吕一生硕果累累,他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哪些成就?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周汝昌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么你认为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哪些精神?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八十年代:走向辉煌》阅读答案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C“提出了他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与原文“只是还没有十分自觉地提出来而已”不符;B“这些研究著作都是根植于曹雪芹的《红楼梦》”无中生有;D张冠李戴,不是“周汝吕”而是作者)
(2)①客观方面: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文化繁荣,百家争鸣;②主观方面:多年以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红学研究,积累了丰厚的资料。(每点3分)
(3)①红学研究方面:红学研究著作丰硕,正式提出了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框架,创建了“探佚学”这一学术概念。②书法研究方面:书法白成一体,并将多年书法实践小结成心得,为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奠基。③诗词研究方面:数量极多,涉及方方面面,选注的《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一直为学林推重。(每点2分)
(4)①学识渊博,研究广泛(爱好广泛)。在红学研究、书法研究和诗词文论研究三大领域都颇有成就。②痴迷执着,遇到困难不气馁。周汝昌多年以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他的学术研究走向了辉煌。③厚积薄发,敢于创新。他在红学、书法和诗词文论这些方面的收获既是50、60、70年代已有成就的竿头更进,也是90年代到21世纪初未来集大成式学术的先声和基础。④善于抓住机遇(机缘)。他在给作者的作品作序时碰到机缘,促成了“灵机一动”;提出红学四大分支的理论框架,创建“探佚学”这一学术概念,也是缘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如认真、一丝不苟、平易近人等,可以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