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励志故事电视剧 农村励志故事

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农村励志故事。

农村励志故事1:90后农民工创业获千万投资 非白富美不娶

因为最让关迪难以释怀的是,自己和其他同村伙伴往家寄电商等包裹,永远无法送达村里。家人有几种选择,一是偶尔请人带,二是走十几里山路去镇上或县城取,来回一天。当然也可以坐车,来回车费几十块,特别是去县城取包裹的费用更高,比寄包裹还贵。乡乡快运首先要通过共享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村村通快递。

关迪从小生活在贵州大山里,深受父母从商影响,十五岁就高中辍学经商创业,深刻感受到乡村与城市的巨大差距。记忆最深的是村里有位老人突发疾病,需要紧急送往县医院,那时候还没有急救车,方圆几公里内也找不到一辆车,只能众人一边用担架往镇上抬,一边让人跑镇上找车。耽误了几个小时,往县城赶的途中老人去世。十年过去了,乡村一直没有改变的还是找不到车进城。城里的女朋友,第一次到村里后就提出分手,原因让关迪很受触动,不愿意再在路上等两个小时还等不到车。乡村运营车辆与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客货两运,乡乡快运通过共享方式,让乡村人不再在路边等车。

关迪第一次创业做城乡贸易,其实就是从城市拿货到村里卖,物流信息不透明,从城市租用的货车费用很高,高额的成本让关迪血本无归,只能外出打工积累资本。第二次创办养鸡场,遭遇禽流感,本来没事的鸡也不敢留,几块钱一只卖给村里人,每家几十只,天天吃鸡。到现在村里人提起鸡肉就起鸡皮疙瘩。剩下的鸡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车运出去,很快染上禽流感,只能成堆活埋处理。

2013年,关迪第三次创业,吸取前两次教训,买了十来辆电动车和面包车,在城乡间做物流客运生意。没有车的时候找不到车,等买了车,才发现又不好找货源和客源。关迪和几个小伙伴从城里学了一招推广,就从村里到县城、市里到处粘贴小广告,整整贴了一个星期,接活多了起来。但很快接到了一个“大活”,被罚把粘贴的广告清掉,干了一个星期。没钱罚,只能负责再冲洗一个星期的小广告。

多次创业的历练,让关迪看到了乡村物流、出行巨大的信息空白。“我们几亿乡村青年,要么打工寄居在城市的屋檐下,要么在通往城市的中学里,他们与乡村之间或相隔千里或山路几十里。他们作为最先接触移动互联的新一代,却与留守乡村的亲人们一起,成为不能享受现代物流、出行的八个亿,更别奢谈他们利用网络走出去---”。

关迪带上准备在老家修房的三十万积蓄,只身来到北京。在积蓄即将殆尽之时,寻找到了七个年龄横跨七零八零,来自百度、联想等大公司的合伙人,创办“乡乡快运”。这个项目得到了众多天使投资人的青睐,嘉润天使、嘉腾资本及多名乡村天使投资人联合投资1000万。三个月时间,快递点覆盖2800个县30000多个乡镇;注册快运司机15万,报名司机过百万。乡乡快运已成长为城乡快运第一品牌。乡乡快运将聚合链接乡村1000万辆运营车辆,物流、出行信息透明一网打尽,村村通快递,让乡村与世界同步,乡通天下。

谈到创业的最大动力,关迪表示自己创业除了解决乡村用户痛点,最主要还是通过创业达到自己的择偶标准,找个白富美,实现“个人+”。创业十多年的关迪如今还是一个人。很多当年的乡村小伙伴有一半辍学打工,回家早早结婚,孩子已经会打酱油了。还有一部分跃出农门,考上大学在城市工作。

农村励志故事电视剧 农村励志故事

当年的喜欢的人也已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在外企上班,成为白骨精,形同陌路。那个讨厌在乡村路上等车的姑娘成为了汽车4s店顾问,天天看到车永远不用等车。关迪认为创业得经得起折腾,择偶也得屡败屡战往高处走,这样才充满希望,“我觉得现在农村跟城市没有区别,也不用分什么农村人、城市人,为什么我就不能找个白富美对象呢?白富美也可以成为我们乡村青年照进现实的梦想嘛!”

农村励志故事2:80后情侣拒高薪聘请 回乡创业当渔夫年赚30万

刚进入富水街道,就看到一个身穿浅蓝色T衫、迷彩裤的小伙和一个身着白衬衫、五分裤的姑娘,他们正是80后情侣肖龙涯和罗莹。

肖龙涯骑着摩托车一路前行,不到20分钟,就来到了他们的养殖基地。“坝内碧波荡漾,峰峦叠翠,山影、帆影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坝外,田畴万顷,公路纵横,富水如一次银色飘带,熠熠生辉”,用这句话形容那里的景色,恰如其分。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非常喜欢拥抱大自然的这种感觉。”肖龙涯刚说完,罗莹补充道:“没有大城市的喧哗,才能找到人生片刻的宁静。”“很多人问我回乡的原因,这要从我小时候的一件事说起。”肖龙涯回忆,2000年初,根据富水水库区位优势和镇里优惠政策(养殖户可在银行贷5000元启动资金),几乎所有村民都把自家田地翻坝筑成鱼塘,养殖当时市场销量俏、价格不菲的鳜鱼。因缺乏技术和经验,好不容易养到一斤多重的鳜鱼突然死亡。大多家庭因此背债,不得不踏上外出务工之路。

当时,肖龙涯家损失一万多元,这对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更为重要的是,全村近千亩的鱼塘顷刻成为荒塘。“所以我希望能振兴家里的水产业!”肖龙涯说。

肖龙涯出生于1987年,2007年他考入吉林农业大学,和来自吉林省白城市的罗莹成为同班同学。农村出来的肖龙涯,老实呆板,他似乎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城里出生的独生女罗莹,活泼聪明,还有点小调皮。所以,同学们戏称肖“郭靖”、罗“黄蓉”。“那时,我们只比一般同学关系好点。”肖龙涯说。

大学毕业后,凭着扎实的基本功,肖龙涯被湖北一水产研究所录取,但他明白,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知识和纸上谈兵没有区别。因此,他毅然拒绝了,并选择去广东佛山渔愉鱼公司,实地学习鱼药配置、中华鲟繁育和鱼卵排除(剖腹产和助产)等实践技术。“我可没他那么大压力。”罗莹说,毕业后她选择了广州市一家培训学校,当一名普通教师。

学艺一年后,肖龙涯掌握了养殖技能和技巧,尽管老板多次挽留和高薪许诺,但没有动摇他返乡创业的决心。2012年7月,肖龙涯筹集30万元资金,和当地村委会签订150亩荒塘的承包权,选用70亩养殖鲫鱼、黄鱼等普通品种。其间,听说罗莹还是单身,肖龙涯当起“靖哥哥”,两度下“江南”,半年后赢得“蓉妹妹”芳心。“我们主要是通过qq联系,内容多与养殖有关。这种谈恋爱的方式,让我看到了他执着、认真的劲头。”罗莹说。

2013年8月,在肖龙涯再三邀请下,罗莹辞去教师工作,来到了黄石。但她没马上回到肖龙涯身边,而选择在沈家营旁边,和同学开了一家麻辣烫加盟店。在罗莹的精心打理下,月利润在万元以上。

2015年4月,看到养殖带来的可观收入,肖龙涯准备把闲置的80余亩水塘利用起来。可扩大规模需要一笔钱,难住了肖龙涯。

听说此事后,罗莹非常支持肖龙涯,并建议他从福建引进翘嘴白、海鲈等名贵鱼,开发路亚垂钓(仿生饵钓法,也叫做拟饵钓,是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方法,在整个钓鱼过程中,钓者是在做全身运动,与传统钓法有很大的不同)。同时,罗莹拿着一张银行卡告诉肖龙涯:“黄石店面已转让,来入股当‘塘妹’,欢迎不?”

面对女朋友突如其来的决定,肖龙涯默默接受了,也在心底告诉自己:“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这个鱼塘被你承包了。”

有了罗莹的加入,肖龙涯更加如鱼得水,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荒塘改造、品种改良和垂钓建设,既增加了鱼类品种、质量,又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有时垂钓人多,一天可收入万元。”肖龙涯说。

就在说话间,肖龙涯的电话响了。他说是一个邀请电话:几天前,荆头山一养殖户养了230亩草鱼、鳊鱼,每天无故死去百来条,听说富水有对准夫妻是水产科班出身,便找到他们。肖龙涯听说后二话不说,带着罗莹直奔现场,诊出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

肖龙涯指着150多亩鱼塘说,年底可产鱼20吨,收入30余万元,带动就业10余人。下一步,他希望自己致富的同时,利用所学帮助周边农户解决养殖难题。

农村励志故事3:小伙辞去公务员返乡创业 专注于互联网+农产品

32岁的宋俊文出生于广州增城的农村,他是村里第二个踏入重点大学的幸运儿。大学毕业后,如大家期望的那样留在了大城市。可他心里空落落的,觉着自己在拥挤的城市微不足道,没有价值。

当2009年广州增城招聘大学生村官的机会来临时,他毅然离开城市,返乡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工作者。

那时,宋俊文就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开始创业,为当地传统牛仔服装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2012年,大学生村官三年服务期满,宋俊文考上公务员,再次成为别人眼中的幸运儿。但这个幸运儿始终放不下对农村的惦念。

同时,三年的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经历也让宋俊文发现了农产品滞销问题的原因,“不是因为产品不好,而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农户自产自销,辐射范围有限,市场容量过小,中间环节过多。”宋俊文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3年底,宋俊文找来了同是村官的张永佳,两人一拍即合,一起组建了大学生村官团队,全身心投入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上,开始尝试通过互联网宣传,帮农户开网店销售农产品。

创业初期,网店一切工作都得靠自己,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两人只能利用下班和周末跑农场。好在还有本地人的优势,亲朋好友一听说是在帮乡亲们卖东西,都很支持他们创业,很快,网店在朋友圈中传开了。现在,网店每天都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为了得到客户的好评,每次发货前,大家都会把农产品擦拭干净再装箱打包。宋俊文以高于市场30%-50%的价格直接从农民那收购农产品,因为少了中间商的环节,不仅能以更优惠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中间还有盈余维持网站的正常运作。不过,生意总有风险,如果进的货没卖出去,损失都得自己担。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网站总算走上了正轨。这个时候,宋俊文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理解的决定。原来,为了有更过时间放在服务村民上,他辞去了公务员的职务。

宋俊文非常看好农业的发展,所以决定辞去公务员,一心一意专注于“互联网+农产品”。

在当前“互联网+”的浪潮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互联网+农业”了,特别是最近从事农产品的微商特别多。“这是个好事,‘互联网+’让农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宋俊文说。

宋俊文再次返乡后选择的创业项目就是在互联网上销售柚子。柚子耐存放,耐摔,而且梅州金柚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是一直缺乏网络销售渠道,当地也缺乏电子商务运营人才。“我以前当大学生村官的时候,曾经对接帮扶梅州,当时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直到我辞职后,才有机会过来帮助当地的农户建立网络销售渠道。”宋俊文说。

由于农产品的很多不稳定因素,创业初宋俊文很担心市场不好。但是在第一次“试水”的销售活动中,他们用三天时间销售了近2000箱柚子。

现在,宋俊文成立了6家网店、23家线下会员店铺,销售数百万斤优质金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柚子哥”。

看到满脸愁容的农户因为卖掉滞销水果而眉开眼笑,宋俊文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他说,“同是100元,你可以在大城市看一场电影,也可以为山区小学生购买一年的学习用品。同样的努力,在不同的地方发挥不同的价值。”

谈到“互联网+”是不是想加就加的问题时,宋俊文很有切身体会。“这不是简单的1+1=2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将互联网与农产品粘在一起。而应该是依靠品牌农产品达到整合一条产业链的效果,既可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又可以让消费者品尝到优质产品,还可以整合上下游企业抱团做大做强。”

“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让大批人才向往着大城市,我相信,中国下一个30年的发展,会有大批青年才干在农村基层闪闪发光!”宋俊文非常看好返乡创业青年的未来。

当前创业者很多,从事农产品的电商平台也很火。但不可否认,有些电商并不了解产品是怎样出来的,也有人认为,做农产品应该要跳出产品,随便拿个产品包装一下靠朋友就可以卖个好价钱。

“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如果褚橙不注重品质,再好的故事也无法持续发展。”宋俊文说。

还有的人什么农产品都做,却不愿意到农村去,不愿意去深入了解一个产品的根源。宋俊文非常不赞成这种做法,“不熟悉产品就无法做好产品。10个产品卖1千万,不如一个产品卖1千万的价值大”。

“有时候,大家往往想挤到大城市去找机会,却忽略了其实农村才是最缺人才的地方。返乡创业青年只有沉下身子,真的到田里山头走走,熟悉掌握产品,才能走得远,否则只会昙花一现。”宋俊文说。

宋俊文说,把农产品卖到城市后,下一步就是想把城里人带到农村来,带旺本地农产品和乡村旅游。虽然现在不是村官了,但是农村推广这条路,他会一直走下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7061/848016610.html

更多阅读

50岁创业成功励志案例 回农村创业成功励志故事

因为举步维艰,因为四处碰壁,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从苦涩中创造生活的经历。看看那些回农村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的创业斗志。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回农村创业成功励志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回农村创业成功励志故事一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农村成功创业励志故事

推销不怕丢面子,创业不怕丢银子,大事可成也!看看那些在农村创业的成功故事,学习他们,找到自己的创业之路。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农村成功创业励志故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农村成功创业励志故事一:瓦缸养殖青蟹前景好年入500万 辞职养青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农村创业成功励志故事

不放弃,始终怀揣着创业梦想,用敢拼敢闯的韧劲一路微笑着,终究会把磨难走成风景。看看那些创业成功的故事,激励自己的斗志,坚定创业的决心。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农村创业成功励志故事,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农村创业成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在农村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

创业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还对新理论观点的形成和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后者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创业社会里,很多人在农村找到了创业成功之路,看看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激励自己的斗

农村励志创业电视剧 关于农村创业励志故事

创业者,眼睛要看得清目标,脑海要想得到策略,看看那些农村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农村创业励志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关于农村创业励志故事一大

声明:《农村励志故事电视剧 农村励志故事》为网友有你任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