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地方给电商类企业在住宅经营开了绿灯,有人点赞,有人反对。是否要进一步放宽住宅商用的范围?居民的安全,居民能否否接受?这样是否会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呢?由于居民楼的租金、物业、水电等费用会远远低于写字楼的费用,在利益驱使下,虽然政府已经对这种行为明令禁止,住改商现象却难以杜绝。一方面国家鼓励大众创业的热情,放宽了住所的登记条件,释放住所资源,降低营销成本,推进大众创业也是一条不错的选择。
住改商是指业主擅自将居住房屋改变为非居住使用,从事、商业、旅馆、仓储,甚至是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开在民居楼的公司要么市无证经营,要么注册地与地是分离的。毫无疑问,放宽经营场所限制,允许住宅开公司,降低门槛对万众创业将起到正面激励作用。住改商是新的经济形态与社区管理之间产生矛盾的一个方面,给各个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难题。如何才能解决好,在没有好的范例的情况下,必须审慎待之。尤其对特大城市,既然对这个问题已有相当长时间的观察与讨论,就应该保持政策的一致性,避免政策打架,且看且行,更以民生为重,才能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和冲突。
谁来对小区的环境负责?
没有谁愿意住在一个乱哄哄、嘈杂无比的住宅区的。可是,一旦电子商务企业大批入驻小区后,小区原来的宁静就完全被打破了。居住与混合,再加上一些货运、仓储的功能,居民居住秩序受到很大影响。居民休息时间与电商企业工作时间发生冲突,货物上下占用居梯,电商企业时的噪音,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邻里”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谁来为小区的安全负责?
当小区住所变成经营场所,各种“安全隐患”也可能会随之而来。电商企业入驻后,工作人员、客户来来往往,小区人员结构将变得复杂,进进出出的人多了,难免有不法分子浑水摸鱼,小区治安隐患将大大增加;另外,一些电商企业像淘宝店卖衣服,为了节约成本,将生产、储存、经营混在一起,变成“三合一”场所,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对小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