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即是其最通常的表现手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借物喻人文章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借物喻人文章精选:雪中的春色——松柏
北风呼啸着,吹走了温暖,吹走了春天。天地之间只是那白茫茫的一片,一切似乎都被冰冷的雪压迫着,没有丝毫反抗之力,任凭那邪恶的白色淹没世间的一切……
正当全世界沉浸在恐惧之中,一丝绿色打扰了这死亡一般的寂静!你瞧,那点绿色逐渐蔓延。北方吹过,它似乎已将自己身上的雪抖落下来,露出了它那灿烂的微笑。啊!是松柏!你看,它丝毫不惧怕那面目狰狞的雪。每当那白色的雪花压迫着它,它便抖动那身躯,不让白色征服一切。它要在那白茫茫的天地之间绽放自身的美,那代表希望与坚强的绿色啊!永远装饰着世间的一切,让那温暖的春天永远存在!
呵!那松柏可不就是抗日战争中英勇的解放军嘛!用自身的精神感染世间,不让邪恶征服世界。
小学生借物喻人文章精选:蜡烛
有一样物品,它不像鲜花那样以它那动人的姿态获得人们的赞扬;也不像笔筒那样站在桌面上,让人们时时刻刻都知道它的存在。这件物品就是蜡烛。
如果你仔细观察蜡烛,就会发现它还挺漂亮的。红蜡烛像美丽动人的红玛瑙;白蜡烛像一根洁白的玉柱子;还有那五颜六色的生日蜡烛,给我们留下幸福的回忆。当它点燃时,滴滴蜡泪顺流而下,好像一串串泪珠。难怪古人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是用蜡烛和蚕丝来歌颂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人们赞美它,更因为蜡烛虽小但能照亮漆黑的夜晚,给人们带来阳光,蜡烛的用处的确不平凡呀!
人们现在都用上了电灯,几乎把蜡烛这个名字忘记了。但一旦停了电,翻箱倒柜地找出它,点亮它。默默无闻的蜡烛毫无怨言地燃烧起自己,照亮了别人。在烛光下读书的人们,还能感受到一丝温暖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具有蜡烛精神的人,他们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把自己的青春无私的给了我们。他们是多麽任劳任怨,多麽平凡,又是多么伟大啊!
想着想着,我心里好像有一个小小的蜡烛在燃烧,越来越亮……
小学生借物喻人文章精选:蜡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今天,我借古人的诗句,来说说“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蜡烛。
蜡烛,多么平凡的东西啊!它被人类仍在角落里,没人理,可是它还长得很漂亮呢!当你轻轻拿起蜡烛仔细观察它时,你就会发现它的外在美丽:蜡烛有大有小,样式繁多,比如说,白蜡烛像一根玉石柱子,红蜡烛红色的玛瑙,小一点的红蜡烛就想红宝石一样。
现在有了电,人们几乎用不着蜡烛了,他们都用了电灯,电灯的光芒要比蜡烛的光芒多。可是电灯也是有缺点的,有一个故事,这样讲:骄傲的电灯瞧不起角落里的蜡烛,向蜡烛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讽刺蜡烛发光微小,最后房子的小主人要做作业了,他按开了电灯的开关按钮,光明充满了整个房间,它正在吹嘘自己的本领时,突然没电了,房子的小主人翻箱倒柜的找出了蜡烛,它被一根火柴点着了,它高兴的散发这自己微红的光,直到自己渐渐化成灰烬。
蜡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它不仅外观美丽,而且它还会给人类带来光和热,当它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光明的时候自己也在默默的献身,默默的流泪,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发光热给人类做最后的贡献。
小学生借物喻人文章精选:蜡烛
我喜欢蜡烛,我赞美它。
一天晚上,突然停电了,我从抽屉里拿出一根蜡烛,点燃了它,它放射出光芒。蜡烛的颜色很单调,除了白色就是红色,形状也再普通不过了,就是一个细细的圆柱,圆柱中心有一条灯芯,就像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亭亭玉立地站在桌上。就是这样的一根普通蜡烛,却能在漆黑的夜里给我们带来光明,即使是一丝丝光明,也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希望和安慰,虽然蜡烛的光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但是可以让人们不再害怕停电。蜡烛慢慢变短了,流下的蜡油就像女孩的眼泪,背也不像以前那么笔直了。蜡烛的生命非常短暂,单蜡烛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它多么伟大啊!
看到蜡烛,我想起了老师。当我没有考好的时候,老师鼓励我,给我希望;当我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会帮助我找到错误,并纠正错误;但我遇到困难时,老师会引导我克服困难。老师用纯洁、光明的心照亮我们心灵黑暗的角落。老师啊,你就像一支普通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我爱蜡烛,它外表平凡,样子普通,我更爱我的老师,他们有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小学生借物喻人文章精选:蜡烛
蜡烛,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在人们的眼中,它非常普通。
今天晚上,天空一片漆黑,妈妈出去散步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我打开电视机,看起电视来,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束烛光,啊,好美!我不由得感叹着,默默的享受着烛光那种美丽,那种温暖。
突然,我的脑海浮现出一种想法:在电视上看到的烛光哪有真真正正看到的清楚呀,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时,我便动起手来。我点亮一根蜡烛,把它放在茶几上,仔细端详它。我观察了好几个小时,妈妈回来了,她问我在干什么,我说在观察蜡烛,妈妈说:“既然你在观察蜡烛,”那我问你:“蜡烛有什么好处。”我说:“停电时,蜡烛可以给我们明亮。”妈妈说:“对,但你再多看一会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