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答辩是现代学院教育体制的最终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检验,也体现出教育机构在教育宗旨和教学要求上的导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美术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美术生毕业论文范文一:工艺美术鉴赏选修论文摘 要: 中国古代玉器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美玉以其精美绝伦而饮誉于世,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古代玉器作为物质文化被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装饰、医药等领域;作为精神文化,以玉喻德,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古代玉器在中国古老文明发展史中发挥了其他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意义,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古代;玉器;审美意义;文化内涵
中国的古代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不单单只是因为其具有的欣赏价值,更为重要的人们为其上升的文化内涵,并给予独特的审美意义。古代人民在创造玉器时不仅显现出了高超的技巧,而且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玉的美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天然的美玉经过人工的再创造,更是锦上添花,美不胜收,每个时代的玉器都显现着特定的审美风尚,都是特定审美意识的结晶。
在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亦独树一帜的玉器玉雕艺术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古代人心目中,玉融天地之灵气,和日月之精华,具有温润洁净、晶莹剔透、精光内蕴、厚重不迁的美好自然属性。在漫长的人类生活实践过程中,玉又与“人性”相融合,成为君子“比德于玉”的对象,成为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
中国从迄今为止的考古成果来看,大约有一万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从审美的角度看,大量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段。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商代晚期为第一时期,玉器作品凝结着对自然的崇拜、图腾的追求、祖先的尊敬和鬼神的敬畏等巫术文化因素,主要成为人们沟通天地、敬神祈福的法器,在玉器的造型、纹饰以及用玉的观念上都呈现出神秘朴拙的审美特色。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第二时段是——由周至汉,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期,儒家思想在百家争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君子“比德于玉”,玉器除了继续承载着祭祀天地、敬神祈福的功能外,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表达伦理教化观念和明辨人伦规范的重要物质载体。同时,对世界的认识把握也逐渐成熟化、系统化,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愈加理性化、规范化。由于凝结着深厚、浓重的理性内容,玉器在审美倾向上体现出神圣、工整的审美特色。从魏晋时代至清末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第三时期。魏晋时代,玉器业进入低谷,但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大转变的时期,依然有其重要意义。魏晋时代,它在观念上和实践上打破了具有悠久历史的礼仪用玉传统,而儒道佛并重的隋唐时代则开启并确立了玉器的生活化方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宋元明清时代的商品、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其审美趣味日渐成为主流市民阶级也不断扩大,玉器呈现出大众化、世俗化的审美倾向,具有感性、世俗、自然的美学特点。
在文化内涵上,我们以玉器发展极好的汉代为例来进行讨论。
汉代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是一个国势强盛的时代。从汉墓出土的玉器来看,西汉早、中期数量多、质量好、艺术价值高,而西汉后期至东汉晚期数量较少,质量也较差。从造型纹饰方面来看,从春秋战国时代起,玉璧的制作特点发生明显变化,新玉器时代的玉璧多光素无纹,器型比较简单。商周时代的璧厚薄
不均,形制也不规整,内外大都不够圆整。自春秋战国时起,璧则相当规整,并有蚕纹、谷纹、蒲纹、兽纹等,而汉代礼玉主要以璧、琮为主,这些礼仪用玉部分继承秦代及先秦的特点而在器类上趋于简化,璜琥更富有装饰意义,琮璋则几乎不见。汉代玉璧承战国玉璧发展起来,以其形制规整、做工精细、纹饰精美而代表了中国古代玉璧的最高成就。玉璧两面比较普遍地雕有密集的蒲纹和谷纹,并配以网纹、云纹等;有的在此基础上又在外缘加一周透雕的相互缠绕、均衡对称的龙凤螭虎等动物纹饰。这其中最主要的代表——玉舞人,汉代常见的一种玉佩饰,其形态逼真,极富动感。汉代玉器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成就,小饰件雕刻善于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和特定情境下的神态,寥寥几刀,便意趣横生。玉器多用刀刻成,俗称“汉八刀”。
汉代玉器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完美的融合。从原始社会中走来,少有理性浸染而更多地保存了氏族社会的遗习和风尚的楚国是一个巫风炽烈的国度。汉代统治者大多是楚人,他们想象丰富、奇特、怪异,自成一系的地域文化,具有清新脱俗、自由浪漫的风格。其一方面崇敬的怀着继承中原文化的心理,又不可避免地使中原文化染上了楚文化的特色,并且使中原文化和楚文化融合起来。汉代的刻有蒲纹、谷纹的形制规整的玉璧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玉璧上透雕出优美飞动的龙凤形象,规整严谨之外又有飞扬流动的奇思异想,体现了汉代把深沉的理性精神和大胆的浪漫想象结合在一起的艺术精神。显示出楚文化的浪漫风采,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的汉代玉璧的镂雕、透雕技术则更富有装饰意味。楚文化特色最突出的玉器作品要数汉代意象着飞马足踏白云的“玉仙人奔马”, 以单纯、夸张、整洁的风格体现出汉代艺术的飞扬、流动的艺术风貌,反映出深受黄老思想影响的汉人希望摆脱现实羁绊和羽化登仙的渴望。另外,形状怪异的玉辟邪、玉镇兽也都体现了楚人的丰富想象和浪漫情怀。可见,汉代玉器一方面继承了前代玉器的传统,另一方面在富有想象力的楚文化的影响下,使其造型和纹饰有着更为生动奇特、雄伟优美。
几千年来悠久的历史,玉器潜移默化地浸染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铸就了东方人典雅、含蓄、温和、礼让的形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是玉材美德的再现,具有独特的魅力。所凝聚的文化内涵是对传统优秀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形成和稳固,是对传统思想注入了积极向上的活力的宝贵财富,培养了炎黄子孙的高尚情操。玉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最终奠定了玉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赢得了世代的珍视和爱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永恒的闪射出独特审美意义与深远的文化内涵的光芒。
美术生毕业论文范文二:美术鉴赏论文当得知此次论文范围时,着实想了许久却不曾下手,因为想到凭借本人对美术作品的浅显了解,无论对哪幅作品进行赏析恐怕都不能自己的语言驾驭和体会大师们的意境。然而考试论文在即,搜寻了许多名画——从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日出印象》到张晓刚的《大家庭》却总是不敢动笔,今日突然想起了一直以来因其“坦率与真实”而着实打动过我的艺术家——陈丹青老师,思绪随即开朗起来,便找到了各种关于他的资料,更为详尽地了解到了他的生平与经历,也更为他的思想所感染。
第一次接触他是在央视新闻调查的一期名为《陈丹青出走》的节目中。陈丹青,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这样的称呼几乎意味着艺术教育的最高权威,然而他却主动提出辞去这份教职,原因在于他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满!
在这篇论文中,他直言不讳地批判了当代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在艺术教育领域里,对于“政治”这样一个拘束思想科目的严格要求,对于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禁锢!
我们暂且可以放下他对教育体制的批判,然而作为一个画家,为什么他有如此勇气,有如此果敢呢?曾经的他又有过怎样的经历和成就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搜罗了大量的资料,也渐渐走入了他的世界??
陈丹青的出现不仅是以一个画家的身份(这点与我们的美术鉴赏课是绝对匹配的)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的,同样他还拥有文艺评论家的称号,不得不说,从这一点上讲,他更能让大众了解他的所思所想,更能让大家通过他的文字体验出他画作的灵魂。
当我在查阅他的资料时,我并没有直接搜索他的画作,众多的文学作品是我更想深入的去了解他。毫无疑问《退步集》是备受关注的,书中收录了他的各类访谈其中还包括了他在清华的辞职报告。“侮辱,绝对是侮辱。它侮辱了这个学术,侮辱了这个学科,侮辱了所有的活人。”“ 学会外语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跟交流毫无关系,哑巴都能交流。这完全是对艺术的无知。” 1
这两句话是陈丹青在访谈中提到的,脱去对现行教育体制批判的这层外衣,那么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艺术的交流,这或许就是陈丹青先生对艺术的理解。美术本身就是一种表达内心情感并能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起来的工具。
美术画作,作为一种情感交流,它早已形成为一种文化,这样的文化当经过发展之后,便可以教育人、启发人、感染人,进而我们将其归为人文艺术的领域。因此,当 现在浮华成风的社会仍旧嘈嘈嚷嚷之时,一本《退步集》又带领人们反思,其意在削去时下众多作品中的矫揉造作,使当今的美术作品重回自然、纯朴的本性上去。
回过头来静静地进入丹青大师的《西藏图组》,当一幅幅写实的画作展现在我的眼前时,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图片,而是那里的生命和精神。这组油画之所以在80年 代初能够有如此的影响力,其真实原因在于他抛弃了当时苏联固有形态的油画创作形式转而溯源欧洲传统,它是文革后,我国油画创作的转折点。而在我看来,这组
画作给我的感受是精神与画面同在,之所 2
以这样说是因为想到了有关西藏的文化,作为草原的儿女,靠游牧生活的他们是以信仰为寄托的,倘若某一天在他们的心灵 深处没有了精神的寄托,没有了他们对神明的敬畏,对自然的感恩,或许茫茫草原上就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了??
之所以在陈丹青大师之后有越来越多的采风者前往西藏,我想也正是因为牧民与大草原的和谐共存保留住了多年来的美丽。牧民的生活、情感、信仰??在一片纯洁的土地上孕育,她远离喧嚣,就仿佛周遭的喧嚷都与她无关,她用她简单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土地,孕育了生命——同她一样简单而富有生命力的生命!自然在这里是被得到尊重的,而这里的自然又包含了多层
的内涵,从我们的自然生物界的“自然”,到人性的“自然”。西藏给予了 3
最好的诠释,而丹青老师的作品则是对这一切最好的展现!他用他的文字、图画一一清晰地流露出来,栩栩如生地将西藏还原到观赏者面前。
也正是如此,我欣赏陈丹青大师的画作,因为他的思想总是与自由、本真同在,与性本善的人文社会观念同在,有人说欣赏陈丹青的画,读陈丹青的文,你都无需正襟危坐,然而你却会在他的作品中思考。无需表达感受,因为他已经把感受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想说,丹青大师的画是在用心态与思想的导向,为我们传递世人所共思的人文情怀??